徐向钊/大顺城、环州古城、彭原古城

徐向钊/庆阳古城

庆阳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会处,古时曾是边陲要地,历代将士驻军戍边,先后在城治要地设堡立寨、修筑墩台,境内现存的一座座古城堡,有的修筑在山顶或山腰,有的夷为平地,有的残迹尚存。

古城堡是庆阳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遗存,散落各地的古城堡,无不承载着一段历史,记载着当地历史的变迁。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古城堡大多数由于缺乏保护,在风雨侵蚀中已破败不堪,或因保护不善惨遭人为破坏,正在逐渐消失。为让这些古城堡不被人们遗忘,近日,笔者搜集整理反映庆阳古城堡的稿件、图片,以飨读者。

顺城

(窦生满摄)

华池县城(古柔远寨)出发,沿着柔东公路向东行进,翻越老爷岭,进入山庄地界,隔山望去,一座古城池遗址清晰可见。这便是大顺城。

大顺城全城地跨两山,周长3500余米,城墙残高4-5米,中间被一条小沟分为南、北2城。北城依山势而建,很不规则,占地约20万平方米。南城呈长方形,又分为内、外城,占地30万平方米。出城西门2公里即为古秦直道。史料记载,大顺城旁有水寨。据文史专家考证,今古城隔河对面山名庙洼山,有长400米的山体滑坡,断层距离山顶70多米,塌方邻河岸处有一道长260米的人工修筑的墙体,顶宽2米,残高6米。墙基距离滑坡断面形成外高内低平坦台阶,宽处150米,窄处60米,地面有大量宋代残瓦。墙体南面延伸至河边,与古城南面庙沟南侧延伸至河边山体隔河相望,为一处利用山体滑坡修筑的土坝遗迹,蓄水可长达数里,最宽处可达200多米,北连铁匠沟,南接庙沟,使古城北、东、南三面处于水面包围之中,易守难攻。

庆历元年(1041年),范仲淹任知庆州(今甘肃庆阳)。范仲淹到达西北前线后,通过实地调查,依据国力和兵力现状,很快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方针:反对深入西夏境内发动大规模的攻击战,主张训练边塞军队,巩固边防,打一场持久的防御战。修城筑寨即是践行积极防御战略的措施之一。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大顺城。马铺寨因地理之便有报警通讯的作用,范仲淹下决心在此修建一座城堡,以彻底掐断西夏南下关中交通线。1042年3月的一天,范仲淹秘密派遣其子范纯祐和蕃将赵明,率军占领马铺寨,运去了筑城工具和材料,自己则亲住柔远寨策应。而西夏人也认识到马铺寨的重要性,派人日夜防范。两军对敌,在西夏的眼皮子底下修筑城堡,其难度超乎今人的想象。范仲淹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他先派一支先遣队悄悄抵达山顶,然后亲率将士抵达,按照军城的规范要求,指挥数千将士填沟削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利用短短10天时间,一座周长3500米,高5至6米,顶宽1.5至2米,用黄土夯筑的土城拔地而起。全城以中间一道山渠分为南北二城。南城呈长方形,中间一道城墙将其又分为东西两城,共有东、西、南、中四道门,中间城门有吊桥相通;东城建有军营、仓房、草料场;西城南郊瓮城和廨署,其余分擘为街巷。北城依山而建,为不规则形,只有女墙,为南城防御性外城。同时又在城下川道,利用对面山体自然滑坡,筑起一道土坝,设置水寨,使全城东南北三面环水,控扼要塞,有“百万雄师,莫可以前”之势。城池筑成之后,与白豹、金汤等城堡遥相呼应,对西夏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西夏发现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出现了一座宋城,非常惊慌,元昊亲率三万骑兵来夺城。范仲淹沉着指挥,与敌军拼杀,西夏军无法突破宋军防线。正在血战中,西夏军队突然撤退,伪装逃跑。范仲淹对这些伎俩早有防备,告诫将士“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夏军之计被识破以后,就仓皇撤退了。西夏士卒中开始流传,“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宋夏战事从此进入对峙状态。消息传到东京,宋仁宗看了城堡的图纸后大为惊叹,赐名大顺。之后,范仲淹又招募当地百姓轮流守卫大顺城,平日,在家耕种土地,农闲训练;战时,官家提供兵甲器具,参与作战,大顺城因此成为阻击西夏南下交通要冲上一个可攻可守的坚强堡垒

环州古城

(王勇摄)

环州古城即今环县县城,位于环江东岸川台阶地。是古代关中通往宁夏的要道,今国道211线穿城而过。环县自古即为中原农耕与北方游牧结合部,地处边防要冲,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都在这里修筑城堡,星罗棋布遍及环县全境,这些古城遗址是环县历史的见证,成为今天环县地方古老的历史名片

据史料记载,环州战国时期归秦北地郡辖;西汉置方渠县;东汉属北地郡三水县辖;三国、两晋属羌胡辖;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环州,大业三年(607)废环州,并入庆州;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方渠县,第二年升为会州,贞观六年(632年)复置环州;五代改环州为威州,后周广顺三年(953年),为避郭威伟,改威州为环州,显德四年(957年)改环州为通远军;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环州领通远县;金、元均为环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环州降为县。

环州古城真正有史可考的是唐代修筑之唐城,在今城北一里许,为唐贞元十三年(797年)邠宁节度使杨朝晟军队所筑。元末,李思齐部将杨黑哥重建,城南北长1里271步,东西宽1里93步,周长5里350步,高5丈5尺,城壕深2丈,开三门,南曰“崇义”,西曰“安定”,北曰“朝天”。城上建有大角楼4座,巡捕房89座。

嘉靖二年(1523年)知县王鉴、千户曹钰重修。二十八年(1549年),推官拦云复修。三十五年(1556年),知县刘宗舜又修。时城内东南有正亭、后亭二重,大门、仪门二重。正亭东有幕官、典史署一所,南有戎万亭一座,六房左右分列;仪门东南有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公廨一所;正亭西南有吏舍20间;仪门外西南有监狱一所;大门外旌善申请亭东西分列。明末,遭战火焚劫,荡为丘墟。

清顺治五年(1648年),知县滑仑赴任后暂住南城楼,召集流亡,恢复归治。康熙末年,知县申玮于旧城东北建二堂3间,三堂5间,仪门、宅门各一;二堂南建六房,左右分列;其他房舍25间。乾隆二十年(1755年),知县高观鲤捐建大堂5间,东西科房12间、仪门3间、东西角门2座、大门3间、左右角门2间、二堂左右厅6间、宅门一座、书房3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知县鲁克宽于老城南修筑新城,周长4里97步,墙高3丈,宽7-8尺不等。墙基厚3丈,顶宽1丈5尺,内外女墙2609丈。建城门楼3座,南曰银夏孔涂,北曰萧关古道,西曰临威严疆。咸丰四年(1845年)五月,知县延龄、训导沈发恒、典史周乐复修。内建戏楼1座,钟、鼓楼各1座,过亭3间,土地庙三间,昭忠寺3间,东西两厢各建阎君殿5间。另有卷棚式城隍庙正殿3间,书匾“钟灵毓秀”,殿后有寝宫3间。古城西侧曾筑有城郭,北接古城,南连翁城。宋代砖塔建在城北福景寺院内。

站在山巅俯瞰,县城尽收眼底,尤其是完整的古城墙保存完整。老城现存可辨城址两处,县博物馆普查分别定位环县南城和环县北城,南城为元明清古城,据清代县志记载,其为元末李思齐部将杨黑哥重修,明清多次重修。目前,老县城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在环县古城内,矗立着一座造型优美、气势雄浑的砖塔。塔体呈八角形,五层楼阁式,顶部有铜质塔刹。通高22米,保存基本完好。但是人们一直把建塔的时间没有考证清楚。各种史料和专家考证说法不一。直到2014年9月,环县博物馆环县塔保护维修进行前期测绘。专家们在第五层意外发现了镶嵌在南门洞外东侧的一块平砖,这块平砖上竟然刻着几行文字!

第一行:永兴泾阳县第二行:砖匠人□秀第三行:作下张义□□第四行:庆历三年七月

“庆历三年七月”,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环县砖塔建造时间的唯一文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时值北宋初期,宋仁宗赵帧在位,这比此前所说的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早了211年。

环县塔的历史,已经有970多年了。因为足够古老,所以足够美,足够厚重。

彭原古城

(资料照片)

彭原古城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彭原乡东部,始建于东汉灵帝时期,此后一直为州县所在地,元朝初年,因种种原因废县治,直至清同治年间最终废弃。

彭原古城处在一条狭长的平原上,因受长时期雨水的侵蚀与切割,地形地貌变动巨大。这里历史文物堆积层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城池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长350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东西临深沟,南接董志塬,北边是一条长长的山梁,蜿蜒深入谷底,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现存古城南墙已经完全损毁,西墙尚完整,东、北有断续的城垣遗存。城内现全部为农田,散住着农户,田地里到处是破砖碎瓦,蹲下身随便就可以捡到一堆。

这里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极具战略价值,曾是区域政治与文化的中心。古代曾既是北方边陲的军事重镇,也是邠、宁等州通往北地的交通要冲,远在先周时代(即夏商时期),彭原就是诸候国彭国的都城,距今约有3600余年,是省内建立最早的古城之一。商代后期,彭国参加周武王伐商的战争。后彭国战胜了卢国,改国号为彭卢国,国都迁往彭阳(今镇原县彭阳)。西周末年,义渠戎国占领了整个董志塬地区。东汉建武六年(30年)在彭原置富平县,属北地郡管辖;北朝的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置赵兴郡、西北地郡,西北地郡治所在富平县域;隋置彭原县;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彭州,领彭原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废彭州,彭原县划归宁州管辖;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彭原县划归庆阳府管辖;元代至元七年(1270年)废县。

这里发生过许多影响历史变迁的重大事件。特别在汉唐至宋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彭原古城作为陇东重镇,曾经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李家寺村庙头嘴有一唐代遗址,其地势高仰,在其上观彭原城,尽收眼底,遗址主要是唐代建筑残件布纹瓦片,面积100×80m,当为唐肃宗驻跸彭原城时的哨卫之所,警戒之地。

城内原有古塔,是庆阳市境内唯一奉皇诏修建的佛塔,为庆阳古老的佛教圣地。“文革”中古塔被拆。今古塔所在地有一佛寺,为近年重建,曰宝塔寺。该寺院最早建于后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相传白马驮经到洛阳后,宛平邑奉旨在彭原启先修建浮图寺,后增修大雄宝殿,公元716年,唐高祖李渊在弘化任郡首时,将“浮图寺”更名为“正觉寺”。顺利平乱复国之后,肃宗遂举宏愿,下旨命彭原郡太守李遵动用库银修建宝塔,历时四年,宝塔落成,正觉寺改名为宝塔寺至今。

历史悠久的彭原古城,是一座文化古城、军事要地,有着各种特色的文化遗产。“彭原晚照”是庆阳八景之一,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都留有珍词丽句。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其《北征》应在彭原所作,全诗140句,七百字,内容丰醇正大,采用陈情表的形式,痛心山河破碎,深忧生民涂炭,堪称“史诗”的典范。明朝吴士英在《彭原晚照》诗中有:“笛声杳杳闻归牧,爷韵丁丁听晚樵”的写照。民国庆阳文化人士杨立程赋诗:

野旷天低眼界空,彭原道上夕阳红。炊烟影起平畴外,樵唱声归远树中。路指关门通驿马,晖馀塔影送征鸿。肃宗即位来灵武,曾向荒城住玉骢。

【作者简介】徐向钊,甘肃华池人。1965年出生于华池县五蛟乡李良子村,现庆阳市司法局《庆阳普法》责任编辑,从事文字工作近三十年。文艺类,新闻类作品及摄影千余篇(件)见于各级媒体及刊物。庆阳市十佳新闻工作者、优秀记者、曾被《甘肃日报》等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百余件作品获全国、省、市一、二、三等奖。

投稿须知:凡原创之诗歌散文、语录随笔、诗词歌赋、国学经典、诗画艺术均可投稿,以正文、作者简介和近照的形式发至627840696@qq.com邮箱。

稿费发放:在文章发布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将周内赞赏金额之50%结算给作者。限于人力,赞赏金额为6元(不含6元)以下者,其稿费恕不发放,但均会以手机截图之形式明告作者。

编委QQ:二月春风:627840696,从心开始:1501308412

商务合作微信:18793448908

Hash:703283b850e5e7fec9ed024987aa452b8b65dde8

声明:此文由 二月春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