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博物馆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珍爱文物 保护遗址 (三)

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物映耀百年征程”,兰州市博物馆根据今年主题推出“珍爱文物 保护遗址”主题宣传,介绍我市具有代表性遗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提高市民对我市丰富文化遗产认知,共同保护美好家园。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类型

一、红山大坪遗址

位于红古区窑街镇红山村东约30米的大通河东岸第二级阶地上,西临民源公路,南隔大沙沟与茅道岭相望,相对高度约20—30米。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

遗址面积约22万平方米。地表平坦,已被开为耕地,暴露灰层、灰坑多处,文化层厚0.5—2米,距地表深0.3—0.9米。地面散布的陶片和残石器等较多,采集的彩陶片多为用单一黑彩绘制的平行线纹、网纹、弧线三角纹和用黑、红二色勾画出的变体蛙纹、四大圆圈纹等。主要器型有壶、盆、罐等。属马家窑类型和马厂类型共存遗址。

1970年平田整地时遗址受到一定破坏,但大部分保存仍较完好。1976年出土1件彩陶罐。1981年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山大坪遗址

二、麻家寺遗址

位于榆中县连搭乡麻家寺西南约3000米的二级阶地上,南临水磨沟,东临兰榆公路,北依无名山,相对高度20—60米。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

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表已被开为耕地,1959年省博物馆试掘,发现灰坑、居址等遗迹。分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共存遗存。文化层厚0.8—1.7米,距地表1.2—2米。出土生产工具有石刀、石斧、石凿、石铲、陶刀、陶纺轮等;生活用具有陶瓮、盆、缽、罐、瓶等。1976年代家窑村社员张正山在院南取土时,发现齐家文化墓葬1座,出土齐家文化陶罐7件,石斧2件、石磐1件。石磬用天然石片打制而成,色青灰,平面呈不规则梯形,近顶端正中开一穿孔,对钻而成,器表留有多处打制、琢击痕迹。经测音为B调。

1970年平田整地时,遗址曾受到一定破坏,但大部分仍保存完好。1981年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西坡坬遗址

位于七里河区西果园乡陆家沟村南约400米的第二级阶地上,东临大沟,西以教场沟为界,南接陆家嘴村,相对高度30—50米。195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

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台地周围暴露灰坑、居址等遗迹多处,文化层厚0.5—2米。1960年省博物馆发掘,总计揭露面积411平方米,分为三个不同时期的堆积层。发现圆形灰坑14个、长方形立式窑址2个、灶址3个。出土遗物包括生产工具、装饰物件和生活用具3类。生产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锛、石凿、敲砸器、石弹丸、石纺轮、陶刀、骨镞等;装饰物件有陶环、骨笄、骨指环等;生活用具包括彩陶和夹砂陶两类陶器。彩陶均以红陶或橙黄陶为主,纹饰有平行线纹、旋涡纹、三角圆点纹、弧线纹等,均为单一黑彩,器型有盆、碗、壶、缽等。其中夹砂陶约占整个陶器的60%。1970年平田整地时遗址受到一定破坏,但大部分仍保存完好。1981年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坡坬遗址

四、曹家嘴遗址

位于七里河区西果园乡沙滩磨村西南侧的第二级阶地上,东临笋箩沟,西依山岭,南与青岗岔遗址相望,高出河约50米。民国34年(1945年)夏鼐调查时发现。

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崖面断壁上暴露灰层、灰坑、残墓等遗址多处,文化层厚2—3米。1971年省博物馆试掘,揭露面积7.4万平方米。发现卧式陶窑1座,火道东高西低呈坡形,窑室底部周围高,中间低,呈圆形锅底状,东西残长1.1米,南北宽1.4米。出土陶片中可辩识的器型有盆、壶、罐等。彩陶均为黑彩,纹饰主要有弧纹、平行线纹、三角纹、圆点纹等。1976年出土双腹耳彩陶罐1件,纯黑彩,绘斜线、圆圈网格及连弧纹。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齐家文化共存遗址。同时出土的还有陶环、骨锥、石凿、石环等生产生活用品。

遗址保存基本完好。1981年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曹家嘴遗址

五、蒋家坪上坪遗址

位于永登县河桥镇蒋家坪村北约1000米的大通河西岸第二级阶地上,西依淌窑铁路,南临大通河,高出河床约30米。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

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地表较为平坦,散布的陶片、残石器等遗物极为丰富,暴露遗迹有灰坑、灰层、墓葬等,文化层厚0.8米,距地表深0.6—0.8米。采集的陶片中,彩陶多为平行线纹、弧线三角纹、波浪纹等,均由单一黑彩勾画而成;夹砂陶片多饰划纹、交错绳纹、附加堆纹等。可辩识的器型有壶、瓶、盆等。

遗址保存基本完好,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登县蒋家坪上坪遗址

六、马家屲遗址

位于榆中西北22—27公里的连搭乡马家屲村的戴家窑、马家屲、阳屲、阴屲、阴湾等自然村地区。1959年省博物馆发掘。

总面积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2.0米。这里沿山一带,分布有大量的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的文物遗存,包含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半山、马厂三种类型及齐家文化。

1962年由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屲遗址

七、分豁岔遗址

位于榆中县城关镇分豁岔村西北侧山梁的东南麓,南临大沟,西接兴隆山,相对高度45—90米。1986年9月文物普查时发现。

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分南北两区:北区接近山梁顶端,暴露“白灰面”居址、窑址多处,出土陶片分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器型多为双大耳罐、高领折肩双腹耳罐等,属齐家文化遗存;南区于山中部,1990年9月省考古研究所和甘肃联合大学文博班发掘,揭露面积250平方米,分属马家窑类型和半山类型的文化堆积。发现灰坑42个,红烧土面和“白灰面”居址各1处。其中“白灰面”居址属半山类型遗存,长方形,四周用直径0.2—0.35米的卵石围砌出墙基,西南角已残,保留部分长5.5米、宽3.8米。未发现灶坑、柱洞等,出土生产工具有石刀、石斧、石凿、陶刀、陶纺轮等;生活用具有陶盆、罐、壶、缽等;另有鸡、羊、猪等兽骨及细泥灰陶环等装饰物。

1975年平田整地时,遗址北区受到一定破坏,南区保存较为完好。

图文整理:赵敏瑜

编辑:毛建明

责编:陈 虹

审核:李周明

Hash:83b9bde3c7ef37c1d9b84bbca4b1e8a3ca7368b1

声明:此文由 博物馆世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