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榆中阳屲村的变迁

原标题:阳屲村的变迁

中国甘肃网7月5日讯 据甘肃农民报报道 (通讯员 窦亚龙) 6月10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梁山镇阳屲村的一棵葡萄树下,县乡精准扶贫帮扶干部、村干部、群众代表聚集在一起,正你一言我一语地畅谈着该村九组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谋划着摘掉贫困村帽子的具体思路,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阳屲村海拔1600多米,气候干旱,交通闭塞,长期处于贫困之中。2013年,阳屲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14户856人,贫困面达到44%。

“基础设施条件差,主导产业结构单一,群众致富门路少”。该村包村干部李芳平总结出了阳屲村贫困的关键。为此,镇村两级组织与帮联单位把改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作为该村脱贫奔小康的两剂“良药”,紧紧抓在手上。

在阳屲村,最为贫苦的要数显神沟两侧的八组和九组。九组46户人中有23户是贫困户。一道显神沟阻断了村里人奔向小康的梦想。

2013年,联扶单位发改局投资20万元,在八、九组建立了一座便民桥,解决了这里的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出行方便了,吃水的难题又成了该村群众心头的一块心病。

“以前我们村主要吃山泉水,9组还保留着一眼山泉,全组40户人一年四季,就靠这一眼山泉生活。在用水高峰期,人们排长队,争抢水,甚至引发邻里矛盾。”梁山镇阳屲村9组村民李岁祥打开了话匣子。

自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融合以来,阳屲村家家户户接上了自来水。农村妇女不用外出担水,洗衣做饭也不用费太大的功夫,洗澡也变成了现实。闲暇之余,妇女们还可以搞一些草编副业。

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如何鼓起群众的钱袋子,也是帮联单位张家川县发改局领导时常思考的问题。

自2014年起,阳屲村在公路一侧的梯田地,新发展核桃750亩,其中果园套种大蒜300多亩。

在核桃种植中,村民惠亮亮栽种了30亩薄皮核桃。核桃一般在五年以后挂果,精明能干的惠亮亮在核桃果园套种大蒜、香豆、油麦菜等蔬菜,以高低杆结合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阳屲村民惠亮亮为笔者头头是道的算起了调整种植结构的收益帐,一亩大蒜收入上两千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格,不要说五元每斤,按每斤三元钱发了,要发六千元,把蒜薹除过,按五千元算,这一亩大蒜起码卖五千元,十亩小麦你卖不到五千元。

除了发展核桃产业外,阳屲村也有一定的养殖基础,全村有33户养殖大户,以养猪、养羊为主。驻村帮扶干部以此为基础,借助国家精准扶贫贷款,扶持发展村里的重点养殖户和商贸流通户。贫困户李岁祥外出打过工,也有十年的养羊经验。在精准扶贫贷款的扶持下,他扩大了自己羊场的规模,养羊规模从十多只,发展到一百多只。除了自己养外,还带动五户贫困户一起养羊,共同致富。

阳屲村9组村民李岁祥说,一个母羊一年能创造1500元到2000元的收益,现在存栏母畜四十多只,我计划依托精准扶贫资金,继续扩大规模,把这个(羊)好好养。

自2014年起,阳屲村在公路一侧的梯田地,新发展核桃750亩,其中果园套种大蒜300多亩。

村民惠亮亮为笔者算了一笔收益账:核桃五年以后挂果,套种的大蒜每亩能收两千斤,按每斤三元算,要收入六千元,这是十亩小麦也达不到的标准。

如今的阳屲村,路通了、平了,环境变美了,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有了核桃养殖等致富主导产业。一部分村民的房院也翻修一新,过上了新生活。一个过去不被看好的阳屲村,现在聚集了更多人气。就连外地的姑娘也愿意嫁到阳屲村。

九组村民李引太笑着说,原先村里小伙子说对象,一提及显神沟人家就摇头,现在,引媳妇北道的有、天水的有、兰州的有、河南的有,哪里的媳妇都来了,就是条件好了。

双联行动及精准扶贫以来,昔日贫苦著称的阳屲村,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在帮扶联系单位和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村贫困面从帮扶前的44%下降到2015年的25.4%,全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13年人均纯收入1600多元,2015年人均纯收入3200多元,今年预期达到5800多元,力争在2017年实现全村脱贫。

Hash:22601ea6da7364400e34c8d81045ab215f249db7

声明:此文由 中国甘肃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