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农民一锄头挖开了宝藏 三星堆初露峥嵘 八十七年前的挖掘现场

1929年在四川广汉县城以西八公里处的三星村,一位名叫燕道诚的当地农民带着儿子燕青保正在挖坑安放水车对田地进行灌溉。

三星村两边有鸭子河和马牧河穿流而过,在马牧河的南岸则有三个高高的黄土堆。燕道诚父子给水车挖坑的地点则在马牧河北岸。

燕道诚父子

挖着挖着,突然燕青保突然一锄头挖在了石头上,虎口发麻,还被溅了一身的泥浆。他不得不蹲下身子去将石头搬开以便继续挖坑。当他将泥巴清理后发现,自己挖到的竟然是一块直径足有50公分,白生生的一个大石环。尽管是没见过世面的农民,他也发现这东西绝不是所谓的“自然天成”,于是赶紧叫一旁挖坑的父亲燕道诚来看。

燕道诚小心翼翼地俯下身子,将大石环轻轻地撬开,在它的下面竟然是一大堆绿色的玉器。燕家父子这下知道自己挖到宝了。看看四周无人,赶紧将石环恢复原状后,用泥土进行覆盖,稍微平缓了一下心情后,起身连忙返回家中。

回到家中后,燕道诚赶紧让燕青保把大门紧闭,然后叫来家人悄悄地进行商议。为了夜长梦多,也为了掩人耳目,燕家决定当晚夜深人静以后,全家出动前去取宝。

当天夜里燕家五口全部出动,一下子就从他们发现的坑里取回了400多件宝物,然后又将现场进行了填充恢复。将这批宝物拿回家中后,燕家人也担心出事,便在家中四处分散进行了埋藏。

美籍考古学家葛维汉

就这样拿着宝物不敢卖也不敢向外声张,提心吊胆地过了4年。直到1931年,燕道诚见一直平安无事,也没什么关于这批宝物有人来寻的风声,因需办事,便从这批宝物中挑选了一只玉琮送给了当地驻军团长。这名团长在得到这只玉琮后,一看便极为喜欢,为了辨别真假,就将玉琮拿给成都文物商人做鉴定。

文物商一看不得了,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呀,于是便打听了下玉琮的来历。这下不得了,随着三星村发现宝物的消息不胫而走,大批的古董商蜂拥而至,将燕家围了个水泄不通,都争着抢着要和燕家做生意,购买他们家手里的宝物。得知这一消息的人里面也有一个名叫董宜笃的英国牧师。

董宜笃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对中国文化极有兴趣,还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在得到这一消息后,最先得到燕家宝物的这个驻军团长又正好是他的信徒。于是他便委托这个团长想方设法给他从燕家那里搞几件玉器来研究研究。

在得到燕家玉器之后,董宜笃将它们拿到了华西协会大学的美籍教授戴谦和进行鉴定。戴谦和在拿到这些玉器后,稍加辨别便断为商周文物。

此时在成都的文物市场上,已经被这些从三星村出土的玉器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制造赝品,鱼目混珠了。

葛维汉(右1)与林名均(左1)在三星堆考古现场

当时任广汉县长的罗雨苍当然对于这样的消息不可能不知,他为了彻底搞清楚到底是否埋有宝藏,以便更好地对文物进行保护,1934年特别邀请时任华西协会大学博物馆馆长,美籍教授葛维汉及中国教授林名均率领考古队前往三星村进行考古挖掘。当时为了保证考古挖掘和出土文物的安全,还派出了80名士兵负责现场的安全警戒。

在10多天的挖掘工作中,考古队开挖了数条长12米、宽1.5米的探沟,出土了600多件石器、玉器及陶器残片,这也成为了“三星堆”的首次科学考察。经过考证,将这批文物断定为西周初期文物,不过当时这份科考报告并未引起政府方面的足够重视。

1934年三星堆考古探沟挖掘现场

此后尽管学术界围绕着三星堆出土文物进行了持续的考究,在三星堆周边的考古挖掘一直都没有中断过,不过一直所获不多,一直到了20世纪80年代“三星堆”才最终迎来了它震惊世界的闪亮登场。

Hash:8ffa487012ecd11929549168ff55a7f7de57cdad

声明:此文由 爱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