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寺遗址

万佛寺遗址祈福红丝带摄影:鸢尾

万佛山侗寨景区的万佛寺,自宋朝时期建立后,便香客如云,信众多,在家居士便有数百人。当时在此处居住的侗族同胞,有的为了避开战乱,有的则因生活所迫,而前来寺庙祈祷求福。久而久之,便受到侗传佛教的影响,加之身边大多数人都是佛教信徒。在潜移默化之下,便与佛结缘。

佛山群峰摄影:吴满亮

佛山景区延绵成片的丹霞峰林,在当时,当地人称之为太平岩地区。而山上的万佛寺更是由“普同寺”更名而得。据当地老百姓介绍:“万佛寺”之名是因为当时的住持慧竹大师,在偶然的机会,登临山顶,晴朗的天空下,一座座独立的山峰如万佛朝宗般向他涌来。他突然醒悟似地连忙返回寺庙,将“普同寺”的牌匾取下,挥毫写下了“万佛寺”几个字,命其弟子改换寺名,并吩咐弟子将太平岩改名为“万佛山”。这便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万佛山及万佛寺。

万佛寺遗址

据记载,万佛山地区曾有三十六寺,七十二庵,万佛寺为其中之一,根据寺庙和庵堂中的遗址可知,万佛寺建造时沿用了宋朝禅宗七堂伽蓝的配置,以佛殿、法堂、僧堂、库里、三门、西净(东司)、浴堂为主体结构。山门、佛殿、法堂并在一线上,库里和僧堂设于佛殿之左右,浴室与西净(东司)设在山门的两侧。此种配置法即为人体的象征。

万佛寺遗址

太平天国期间,石达开败逃至此,男性士兵隐藏身份入寺为僧、女性家眷则入庵为尼,后被清廷发现进而被镇压,在镇压过程中寺庙整体被毁。万佛寺被毁荒废之后,这些残垣断壁、碎石乱瓦便留在人迹罕至的山间,在万佛山峰林地带,几乎每个山头都能找到一点残留的瓦砾、砖块,回忆着万佛寺鼎盛时期,香火云绕的历史

Hash:ebf8302f0d308b39134dcd7cbc08d7b448b12de3

声明:此文由 万佛山侗寨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