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丝绸之路上又有哪些考古新发现?

科技日报记者 唐婷

黄沙漫漫,驼铃声声。连结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同样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

11月22日,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上,与会专家介绍了近期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考古发现。

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

充分展现吐谷浑王族丧葬制度

2019年9月25日,甘肃省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在整备土地时发现墓葬1座。经国家文物局同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对其展开抢救性发掘。发掘确认,该墓为武周时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喜王慕容智墓。

覆盖在棺木上的丝织品(第二层)

参与发掘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刘兵兵介绍,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是目前国内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出土大量金银器、漆木器、革制和丝麻织品、彩绘陶等遗物,充分展现吐谷浑王族丧葬制度和习俗。

墓志

墓葬出土墓志一方,志文内容显示墓主为“大周云麾将军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慕容智。墓志载慕容智系拔勤豆可汗、青海国王慕容诺曷钵第三子。

该墓的发现,对研究吐谷浑王族谱系,了解吐谷浑政权发展历史唐王朝与吐谷浑政治军事关系,以及丝绸之路民族关系史、物质文化史具有重要价值。

热水墓群2018 血渭一号墓

首次发现完整墓园建筑刷新认知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是公元 6~8 世纪的重要墓葬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8 年 9月至 2019 年10 月,对热水墓群2018 血渭一号墓进行了阶段性考古发掘。

出土器物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都兰县热水墓群发掘领队韩建华介绍,2018 血渭一号墓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发现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的高等级墓葬。此次考古发现的墓园、排水设施及墓祠等建筑基址,系首次在热水墓群中发现形制完整的墓园建筑。这是研究热水墓群高等级墓葬葬制和葬俗的重要材料,是热水墓群研究的新突破和新进展。

该墓葬保存了大量精美遗物,部分遗物工艺与装饰图案带有浓郁的西亚萨珊波斯和中亚粟特等民族风格,证明都兰地区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

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

墓葬暗格中发现鎏金王冠

泉沟墓地位于青海省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泉沟周边的山谷地带,属青海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一号墓葬建于一座独立山丘的斜坡之上。2018年9月-2019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联合对该墓葬进行了发掘。

前室壁画-牵马迎宾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乌兰县泉沟墓葬发掘领队仝涛介绍,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发现罕见的绘制精美的壁画,装饰形式和绘画技法带有浓郁的中原风格,内容则兼具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对探讨汉藏文化融合进程和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状况具有重大价值。

暗格木箱内鎏金王冠和金杯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墓葬内发现设置有密封的暗格,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考古史上,都十分鲜见。墓葬暗格中放有保存完好的鎏金王冠和镶嵌绿松石金杯,据此推测墓主是唐吐蕃王室成员,为了解唐吐蕃在该地行政与军事建制情况提供了线索。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为了解唐代边塞生活提供一手资料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的荒漠地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烽燧。

201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申报了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审批同意,发掘面积600平方米,目前发掘工作刚开始一个月。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本体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新军介绍,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初步推断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设军事设施。此次考古工作基本搞清了烽燧遗址结构,出土大量珍贵文书、木牍等文献材料,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学诸多方面内容,详细记录了孔雀河沿线的各级军事设施名称,填补了历史文献关于唐代军镇防御体系记载的空白,为了解唐代边塞生活和军事管理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治和各民族对中央政府的认同。

文书

与会专家对上述考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相关考古工作者以辛勤的付出、专业的态度践行了“莫高精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要求,按照“考古中国”重大考古研究项目的整体设计,深入发掘和提炼各遗址科学与文化信息,阐释文物背后蕴含的历史,讲好中国故事,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强有力支撑。

来源:科技日报

精彩

Hash:51d2243b0fd76b7862c668dc3edc092588f473ba

声明:此文由 公众科普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