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前,关于长乐县城里那座塔的鲜为人知故事……

1984年10月1日,圣寿宝塔修复工程竣工典礼上的长乐城关中心小学学生与民众 蒋滨建 摄

1984年10月1日,方庆云、杨孝祥、黄大洛、范国基、邹宝官等在圣寿宝塔修复工程竣工典礼上 蒋滨建 摄

2017年初,为加入《乡思—福建长乐老照片选》中古塔修复的照片,我在一堆老底片中,终于寻找出33年前拍摄长乐圣寿宝塔修复竣工的底片。往事历历,难忘的记忆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1967年初,长乐县机关干部在圣寿宝塔留影(林耕 供图)

后排左起邱仁魁、阮文玉、李宏朗

前排左起林耕、周肇、王福利

圣寿宝塔是长乐古城的千年地标,它阅尽千年岁月和人世沧桑,见证了长乐近千年的历史变迁。北宋往事早成历史云烟,长乐圣寿宝塔却是北宋以来留下的最大遗产,是海内外吴航儿女心中的圣塔。很多久别故乡的长乐人,在重返故乡时,远远看到圣寿宝塔,游子之思就会涌上心头,激动情绪难以抑制。对于后来的每一代长乐人来说,圣寿宝塔是他们自有记忆以来就熟悉、仰望的顶尖构筑,在潜意识里,一代代的长乐人把这座古塔当做故乡的象征,将对故土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注到这座古塔上,这也是长乐人再自然不过的情感。

在现场参加竣工典礼的县领导与民众 蒋滨建 摄

古塔修复竣工典礼现场的民族乐器弹唱表演 蒋滨建 摄

长乐西关舞狮队的精彩表演 蒋滨建 摄

1983年,我从陆军86师抽调到莆田陆军29军司令部工作,后又被选送学习培训,先后参加了福州军区和总政治部电视摄像与电视新闻培训班学习。我作为福州军区4个军事记者之一,当年获得福建电视台颁发的记者证。(军区司令部、军区政治部、军区炮兵、陆军29军)当时军部只有一部专业电视摄像设备,兼顾军政治部宣传工作。我在福建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期间,回家时一直关注圣寿宝塔的修复过程。

长乐西关舞狮队在修复竣工典礼现场作精彩的表演 蒋滨建 摄

圣寿宝塔修复工程竣工典礼现场参加活动的民众 蒋滨建 摄

福建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黄侨英在现场亲自拍摄 蒋滨建 摄

在得知古塔竣工剪彩的信息后,即与福建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黄侨英(南安人)报告,请求派人前来长乐采访报道。后来他决定自己亲自带记者来,并亲自拍摄。采用当时16毫米进口电影摄影机拍摄,彩色反转片冲印,再转成视频信号播出。《福建长乐县千年古塔修复竣工换新颜》先在福建电视台播出后,1984年10月4日中央电视台采用播出。

长乐西关舞狮队当天在长乐县城关中心小学表演 蒋滨建 摄

长乐西关舞狮队在长乐县城关中心小学精彩的表演 蒋滨建 摄

西关舞狮队的精彩的表演 蒋滨建 摄

长乐西关舞狮队在长乐县城关中心小学表演 蒋滨建 摄

1984年,在古塔修复竣工前,我带妻子一起登上修塔的脚手架,把照相机调整好,跨上圣寿宝塔的塔顶,叫妻子按下了快门,留下了珍贵的记忆。在《乡思—福建长乐老照片选》编辑中,想把自己的这张照片去掉,编辑认为,照片展示了圣寿宝塔顶尖构筑的塔尖,是一般人看不到的部位,军人在塔尖的风采也少见,不同意删除,就这样,我登塔顶的照片就留了下来,留在了乡思中。

1967年,长乐的母子在圣寿宝塔前留影 王秋英 供图

圣寿宝塔,又称雁塔三峰寺塔,位于长乐市吴航镇南山塔山)。北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始建,微宗政和七年(1117年)竣工,塔身八角七层,仿楼阁式建筑,石构,高27.4米,塔内有石梯,可以登至塔顶;各层的塔壁浮雕及壁龛内的圆雕,多取材于佛教故事,造型生动,神态逼真。在此塔第七层的塔壁上,有“圣寿宝塔时政和丁酉十一月二+三日圆满“的刊石刻铭。是研究宋代建筑石雕艺术的珍贵实物实物。自明万历三年(1405年)起,三保太监郑和七次率船队下西洋,累次驻舟师于塔下的太平港,该塔成了郑和登高俯瞰港口与船队的瞭望塔,也是出洋舟师进出太平港的航标塔。该塔是如今唯—耸立于南山的与郑和有关的遗址,是研究郑和下西洋及其宗教信仰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5月,圣寿宝塔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月又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为保护千年古塔,长乐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耗资6.8万元对圣寿宝寺塔进行保护性修复,1984年10月1日举行竣工仪式。在修塔期间,本人在部队服役,有幸见证古塔的修复与竣工,留下了珍贵的记忆,与大家一起分享33年前我拍下了古塔竣工难忘的瞬间。

来源:蒋滨建工作室

Hash:b7be0a649028444dd7136a6fe9ec84a3c0d0fd24

声明:此文由 长乐论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