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宋代著名民间瓷窑耀州窑收藏界的潜力股在收藏市场上的认知度颇高
耀州窑是我国宋代著名民间瓷窑之一,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瓷窑。窑址以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中心,包括上店村、立地坡、陈炉镇、玉华村等窑在内。据《同官县志》记载:“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说明当时窑场规模宏大。因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故称耀州窑。耀州窑烧造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表明,创烧于唐代,盛于北宋中晚期,终于明代正德至嘉靖年间,由于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盛烧不衰,前后经历了七个朝代七百余年的时间。
位于陕西的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创烧于唐代,盛于北宋。
论釉色,宋代汝窑当居魁首;
论剔刻,耀州窑可称第一。
耀州窑青瓷装饰题材丰富多样,植物、动物、人物及宗教题材应有尽有。其虽以民用为主,但由于具有独特地方风格,质量在青瓷中属于上乘,曾为北宋宫廷烧造“贡瓷”。文献中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赞誉。
耀州窑胎体较坚簿,胎色灰褐或灰紫,刀法犀利流畅,由浅入深,刀刀入泥,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绿中闪黄,深沉而青幽。
十里窑场
与宋代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相比,
耀州窑的声名也许不那么响亮。
但历史的大门一旦打开,
拂去它身上的尘埃,
它的风姿同样可以风华绝代。
美如碧玉般的宋代耀州青瓷,上贡皇室,畅销国内,远销国外。不仅器物种类繁多、用途广泛,而且造型精美多姿,丰富多样。简捷明快的图案,配以浓淡相宜的温润青釉,好似清风徐来,掀起层层涟漪,将静中求动的天然趣味表现到了极致。
这就是宋代的哲学,它很含蓄,将这种自然风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的同时,也成就了宋瓷经世之美!
耀州贡瓷器
《宋史•地理志》中记载“耀州贡瓷器”;宋王存的《元丰九域志》卷三有“耀州华原郡土贡瓷器五十事”。
以上两处文献记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耀州窑瓷器一度纳贡于朝廷。
1984年,陕西省(耀州)铜川市第四中学操场“五代黄堡窑遗址”挖出了10多片“官”字款残片,掀起一阵波澜。因为“官”字的存在,就是一个铁证:表明当时耀瓷已经是为宫廷烧造瓷器的窑场。
耀州窑遗址
耀州窑窑址在今陕西省以北 100 多公里的铜川市黄堡镇,古属耀州。早在唐代,这里已经开始建窑烧瓷,成为北方重要的手工业城镇。
上世纪80年代,耀州窑被发掘,震惊陕西乃至世界。其遗址内涵丰富,保存完整,文化层叠关系清晰,是我国古陶瓷艺术的一笔珍贵遗产。1988年1月13日,耀州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和“陕西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宋代八大窑系
耀州窑,为我国“宋代八大著名窑系”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制瓷历史长达1300余年,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极为罕见。
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鼎盛阶段,名窑迭出,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以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为代表,最能突显宋瓷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八大窑系各具风情特色, 与五大名窑遥相辉映,塑造了瓷器烧造史上的不朽传奇。
郊野春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种器物。来自北方的耀州青瓷,则展现了北方人文的沉稳旷达。耀州窑的艺匠以刀代笔,刀在坯上游走,所过之处,留下春光的倩影,自然的质朴,也将他们热爱的一草一木,都镌刻在养育一方的泥土中,让那些春意、花鸟、婴戏等,在泥土中焕发新的活力。
赏一件青瓷,就如同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去品味艺术、体验生命,而宋人诠释青色,正是真正把它融入岁月和生活。
若为佳瓷,当宜赏宜品。耀州青瓷的美,从来都不是它主动去迎合炫耀,而是在你细细品味之后,让你从此爱不释手。直至成瘾。
因为那一泓春水染绿的瓷胚,
带着匠人对人间的敬意;
因为那游走的线条刀刀刻骨,足以铭心。
耀州青瓷凝润厚重的釉色,绿中闪黄,釉质莹润而清透,有着浑厚大气的色调,却也仍带着宋瓷独有的含蓄之风。
那样的青,苍古静深,宛若千年前的一池碧水,让你一眼看不透它。那样的画,是一朵千年长青的瓷苑之花,在历史长河中开出了永恒,晶亮美丽,清新如沐。那样的耀州青瓷,跨过了岁月和风尘,仍是记忆里千峰染翠的风景
耀州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在我国宋代南北两大青瓷系中,耀州窑代表着北方青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其技艺和影响不亚于当时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古人曾用“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来形容耀瓷之美丽。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与当时制瓷技艺的成熟密不可分。由于产品质地及纹饰精美,耀州瓷成为地方向朝廷常年例贡的贡瓷,据《元丰九域志》和《宋史·地理志》的记载,耀州窑曾在元丰至崇宁年间(1078-1105 )约三十年,向北宋朝廷烧造贡瓷。1953年在北京广安门外金代遗址中出土了大批耀州窑青瓷片,大部分都饰有龙、凤图案,最初都由宋朝皇室使用,后被金人掠夺至京。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唐代耀州窑青瓷烧造还不占主流,无论是胎、釉、纹饰都不是很精,釉色泛灰,色泽不匀,反映当时烧制技术不太纯熟。五代受南方越窑影响,创烧刻花青瓷,色泽逐渐稳定,玻璃质感强,造型偏重仿金银器。北宋时期在装饰艺术和烧造技巧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进人了它的繁荣兴盛的黄金时代。正如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的德应侯碑所记,当时的耀州“黄堡镇,居人以陶业为利,赖之谋生。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如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然后纳诸窑,灼以火,烈焰中发,青烟外飞,锻炼累日,赫然乃成。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这段文字很清楚地把耀州窑工匠们高超技艺,烧瓷盛况及瓷器质量描写出来。
耀州窑博物馆藏北宋印花碗内范
由于耀州青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别致的装饰技法,丰富的装饰题材名闻天下,影响巨大,各地瓷窑纷纷仿烧。目前所见,有河南的临汝窑、宝丰窑、宜阳窑、禹县窑、内乡窑、新安城关窑;广西有西村窑、永福窑、容县窑;江西有吉州窑等。这些窑口大量采用耀州窑印花、刻花的装饰方法,形成了一个以黄堡镇为中心的耀州窑系。同时产品也远销海外,亚州的朝鲜、日本,阿拉伯半岛的阿曼,非洲的埃及、坦桑尼亚等国均发现了耀州青瓷,足见其影响深远。
耀州窑博物馆藏北宋耀州窑窑具
一、胎釉与制作工艺
耀州窑青瓷胎体使用当地出产的粘土,又称柑子土,可塑性强。胎土淘炼细腻,含铁钦量较高,为低硅高铝质,故胎色泛灰白,有深浅之分,结构紧密。采用“馒头窑”,烧成温度在1280度-1300度左右,烧成气氛为还原焰,胎薄质坚,极少变形、开裂,硬度大,叩之发出极清脆的金属声。釉声为青绿,俗称“橄榄绿”、“艾叶青”。其呈色主要是铁的氧化物,但以青中闪黄者居多,有茶黄、姜黄等多种色调。器物的圈足内往往出现姜黄色的斑块,足墙露胎处有的涂测酱色釉汁,但颜色不如官、哥窑深,从而形成耀州青瓷的独特风格。釉面润泽光亮,玻璃质感强,胎釉结合紧密,釉层薄而匀净,个别有细碎开片,釉中有大小不等的气泡。这时期还烧造少量的黑釉、黑釉储斑、酱釉、白釉、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等品种,传世不多。制作工艺上与同时期的定窑及景德镇的“覆烧”相比,技术更加精湛、出色,作工精细,讲究修胎,圈足直立但并不高。使用套筒形匣钵,底托垫饼,单件仰烧,即一钵一器,烧造过程中能够熟练地掌握窑内温度及气氛,既保证了质量,也提高了成品率。
故宫博物院藏北宋耀州窑青釉药王塑像
二、耀州窑瓷器的造型
宋代耀州窑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进,并有了更大的发展。随着制瓷技术的提高,造型上开始讲究线条变化,注意合理与匀称,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造型十分丰富,主要以日常生活用瓷为主,兼有陈设用瓷,宗教用瓷,文具,各种形状的人物、动物瓷塑及模仿古铜及金银器皿。常见器物种类是:盘、碗、碟、盏、盒、盏托、瓜棱壶、注壶、注碗、提梁壶、执壶、罐、梅瓶、玉壶春瓶、花口瓶、胆式瓶、蟠龙瓶、净瓶、葫芦瓶、盆、钵、薰炉、香薰、洗、枕,每类器皿都有多种式样,构思别致。总体风格是大件器物端庄典雅,质朴古拙,刚中带柔,没有厚重粗笨之感。瓶类挺拔修长,上下比例协调。壶、罐类圆浑柔和,体态优美俊秀。小件器物轻巧秀丽,碗类多敞口,深腹,器壁普遍较薄,盘里心坦平,口足处理很认真,交待利落,一丝不苟。
故宫博物院藏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瓶
三、耀州窑瓷器的装饰
耀州窑青瓷的装饰有着独特的表现才能和创造精神。装饰技法多种多样,主要是刻花、划花、印花三种,兼有少量的剔花、镂空和雕塑。刻花使用金属直角拐刀,在胎体上由浅人深刻出花纹图案,(磁州窑的刻花则是用平刀把整个花纹的地子削平)深浅有致,刀法明快,刚劲有力,直刻、斜刻并用,技巧娴熟,花纹强调主题突出,追求简朴随意,具有自由豪放的北方风格。线条舒展自然,有强烈的节奏感,灵活多变,纹样清晰,深浅粗细分明,用手抚摸微微凸起,富有立体感。刻花是当时青瓷装饰的主流,除了单独运用,也与划花结合使用。
故宫博物院藏金代耀州窑钱纹壶
宋代耀州窑青瓷刻铭文的不多,仅见有刻划大观、政和、熙宁、长命、富贵、刘、赵、三把莲等字。这其中即有当时的纪年铭文,也有吉祥文字和物主的姓氏。对研究耀瓷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台北故宫藏耀州窑
Hash:79ee28f4243d663e4bd22b8f5dd2627f49354ddf
声明:此文由 收藏猎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