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泰顺这座老宅受到皇帝眷顾

皇帝竟如此眷顾泰顺这座老宅,与皇帝居然有这么多的关系。

时光缱绻,我的老屋竟是这样。

我不熟悉我的老屋。孩提时我在老屋的天井玩耍过,印象模糊。长大了到外地求学,毕业工作在外。有时偶尔经过老屋的门口,看到满地的垃圾,也就不进去了。

经历了特殊年代,往事不堪回首,父母从来不谈老屋的事情,我一问起,他们闪烁其词,伯父们也从未向我们这一辈讲起一丁点事情,有时只是摇头。

我一直认为: 我家老屋普通至极。我竟错的一塌糊涂!

今年十月一,我探访了久违的老屋,在筱村镇东垟村,这千年古村落里,一座“极普通的老宅”,把一件件文物、古籍整理出来,揭开了老屋神秘的面纱,波澜壮阔的历史

航拍老宅

一、老屋的背景如此的不简单,我的家族竟如此显赫。

二、老宅的人竟拥有如此之多的田地。

三、老屋的人竟有如此庞大的商业王国

老宅里的前辈竟如此乐于公益事业

(仅列举有记载的)

(一)老宅前辈:修筱村至县城罗阳的——筱村官道(宋代古道

林正洽,字恩估,贡生,号聚英。配国学箬洋毛熙纯女,修建改造筱村东洋炉坑至罗阳古道。长子秉照,字耀宇,布政司理问衔生,次子秉点,字曾宇,监生。

(二)老宅祖上修建——西安古桥

(三)老宅2位贡生等——修造西安亭(至今为来往的路人提供遮风避雨)

(四)老宅里得林正涵:修建木拱廊桥——文重桥

林正涵,字德荷、映清,号井东,又号聚奎,邑廪生,个人重建文重廊桥。

清代著名画家——潘鼎亲临这座老宅做寿喝酒并到文重桥后,留下的诗歌,现存于东垟村。

述庭林翁暨德配张太孺人七十双寿诗(二)

潘鼎

处士星明映斗杓,阶前玉树更凌霄。

鸡弧酌酒光瑶席,鸠杖看华遍橘桥。

春树梅开朝放鹤,蓬山月满夜闻箫。

上庠此日誇人瑞,竚有蒲轮锡圣朝。

鸠杖:又称鸠杖首。所谓“鸠杖”就是在手杖的扶手处做成一只斑鸠鸟的形状。鸠杖在先秦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更是以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传说鸠为不噎之鸟,刻鸠纹于杖头,可望老者食时防噎。《后汉书·礼仪志中》:“玉仗,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五)林成命:个人捐建图书馆——林鹒图书馆

林成命,字林鹒,民国南京中央大学,任职于民国南京中国农业银行,后迁至重庆资中县,在东垟竟成书院南侧建“林鹒图书馆”并购置大量新式图书供学生阅读。(该照片拍于1945年)

(六)捐资兴学:林秉煦,清布政司经历衔生,民国捐资兴学获省长三等银质嘉祥褒章。

为什么东垟村在宋、明、清成为泰顺经济文化、教育高地的原因。

五 老屋的人与皇帝竟如此之近,皇帝是那么的喜欢老宅里的人

(仅展示部分)

(一)皇帝圣旨牌匾,由汉满两种文体写就;牌匾上方双龙戏珠,珠是夜明珠,左右为两条木刻飞龙,牌匾下方为木刻双龙。

皇帝送牌匾表彰林学海、敕封儒林郎:林学海,字志深,号安澜,旧字安康,乳名嘉维,庠生,敕封儒林郎,皇帝送牌匾表彰林学海。子正备、正儒。长子林正备,号桂芬,字孟雅,布政司经历生。次子林正儒,号桂馨,字仲全,又号一山,监生。

(二)林光霁与皇帝儿子同班求学于国子监

史料记载:先生与先君子同以《登云梯赋》受知于学使朱石君先生。咸丰乙卯巧月清朝名士董廷诣、包国绪、宗姪林鹗、毛睿、林文劝、林瑛等为其作文写诗。

庠士莲轩公七十寿诗

董廷诣

双睛炯炯发苍苍,坐领名山岁月长。

试向登云梯上望,如公故是鲁灵光。

阶前次第掇芹英,竞爽争誇弟与兄。

羡煞白头人健在,新歌一曲白华笙。

豪情依旧酒肠宽,此日称觞亦足欢。

刻意颂公惟两字,年年似竹报平安

记从商岭识芝仙,弹指于今又七年。

自愧鲰生无颂述,也随宾从祝华诞。

注:先生与先君子同以《登云梯赋》受知于学使朱石君先生,迄今四十九年矣。林光霁七十岁有六位诗人为其作诗。

(三)皇帝老师赠送林光霁竹衣

皇家之物——竹衣。这种竹衣马甲一般具有三种功能:一是可以防止衣服被汗水浸湿之后粘在皮肤上;二是对比较贵重的衣服如官服、戏剧演出服、道士法衣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三是具有甘凉平肝的功用。

竹衣马甲之所以珍贵,主要是它所采用的主材料,产自广东广西海拔300—800米石灰岩石山上的天然单枝竹和苎麻。单枝竹,竿高1—4米,直径4—8毫米,秆单丛生,实心,硬度强,抗虫抗腐;苎麻,单纤维长,强度大,吸湿和散湿快,不易霉烂。由于当时原材料产量不多,且工艺繁杂而精细,故而竹衣马甲的价格相对昂贵,传世甚少。

(四)多次敕封老宅里的人:三位祖上被赐封为“儒林郎”、两位被赐封为“登仕郎”、五位被召到“布政司”为官、一位候任“兰溪知事”。

六 老宅的地铺竟如此的美

东垟老宅被誉为“世界最美地铺”——当之无愧

老宅的人竟如此爱好读书

东垟林氏祖训:诗书礼,传家远。

(一)林聚奎,考取戴府第一名(清代手稿)

(二)这是祖上开给子孙的必读书目。(我有些书闻所未闻,我汗颜不止)

(三)以下从老屋走出,毕业于——东垟竟成书院,考上高一级学校的部分名单。

林聚英,附贡生。

林桂荣,贡生

林奕昌,嘉庆8年恩贡

林正逵,道光例贡生。

林学庸,号阴堂,太学生

林学闵,太学生。

林树馨,字少敏,咸丰四年,援例入太学

林佩芳,号德轩,同治五年,援例入太学

林桂馨,字仲全,同治五年,援例入太学

林玉,字玉立,同治五年,援例入太学

林秉均,字希舆,同治五年,援例入太学

林兆鸿,号秋诸,同治七年,援例入太学

林知松,号忍庵,同治九年,援例入太学

林鸿宾,号晚亭,同治九年,援例入太学

林燊,号筠轩,能书,同治九年,援例入太学

林指楠,号卓山,同治九年,援例入太学

林奇峰,号峭厓,同治九年,援例入太学

林学华,号逊斋,同治十年,援例入太学

林德龙,号潜庵,同治十年,援例入太学

林联奎,号星垣,同治十年,援例入太学

林 雅(1914—2001) 原名尔巩,字逸云。生于一九一四年九月十六日寅时,十五岁就读于宁波水产学校,后当交通兵,又考入河北邯郸盐务学校,毕业后,在盐务缉私大队任中队长,调宁波任盐务大队副队长、分区长;鄞县团管区任参谋主任、大队长。一九四八年任十二军独立团团长;一九四九年任台州大陈县县长,后到台湾

林成翝,字钟杰,光绪浙江第一陆军学校毕业

林成命,字林鹒,民国南京中央大学,任职于民国南京中国农业银行,后迁至重庆市资中县,在东垟竟成书院南侧建“林鹒图书馆”并购置大量新式图书供学生阅读。

林震铭,留学于美国航空学院。

林震灿、博士学位,台湾大学教授。

林亦芳,博士学位,任职于台湾“文化部”。

……

2017年,多名年轻一批考上大学。女儿今年也负笈西南交通大学,我们觉得女儿不应该苟且于眼前,像前辈一样,应该有诗和远方。

历史文化名镇筱村

泰顺县三颗最璀璨的明珠——东垟、翁山、葛洋

千年古村 人文东垟

新东洋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景观,农耕文明留下的大量耕读传家遗迹,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东洋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的千年古村。泰顺林氏一世祖为唐天祐二年(905)任内阁长史的林建,他唐亡不受梁命,于后唐同光三年(925)避乱举族迁瑞安义翔乡龙须岩下(今泰顺筱村)。

前人给新东洋留下了大量历史文化瑰宝,历史文化景观有:

龙须岩下遗址、林建夫人韩氏夫人墓、洋头敬胜堂、橹尾古民居建筑群、杨家边土楼群、古刹东奥寺、和乐堂(林昕故居)、狮峰精舍(林新贻故居)、平厝、福府、龙门府邸、卐府(林伯穆故居)、六大古制粬粬窑和酒厂、书斋门楼古街、大厝下、后厝仔古建筑群、古诊所(筱村古医院)、竞成书院(千年东洋书院)、林氏祠堂建筑群、新厝下(龙府、凤府)、祠堂后建筑群、文重桥、三圣宫(陈十四夫人宫)、文昌阁遗址、双子碉楼、西村林氏老厝(林光霁故居)建筑群、外翰第(旗杆底)建筑群、筱岭畲族风情建筑等。

自然景观资源有:五条千年古道、先秦遗址金山寨、石柱笔架山、石镜及大雪尖、望海尖、雷火尖、澄坑大瀑布三叠岩仙岩洞、泠水窟、朝天马岭、金银谷、香坳湖等人文与自然风光,留有数量较多的古代省内外名人诗文吟咏。

我在东洋等你,一直等到你来,感受千年东洋的宽阔与深邃。

我在秋风里等风,也等你!

图文:林作坡 来源:筱村旅游

...............................................................................................

Hash:973fbc0e8a48f403b47e0d9123cb71008ab9a93f

声明:此文由 掌上泰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