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塬出土战国马车亮相省博物馆——一场横亘两千余载的惊艳邂逅

车舆栏板装饰(M3-1号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5月18日,作为“5·18”国际博物馆甘肃主场系列活动重要内容之一的“四牡业业——马家塬出土战国马车特展”在 甘肃省博物馆惊艳开展。展览从考古的角度出发,以近年来 张家川考古工作的丰硕成果为基石,再现了 先秦时期华戎交汇、农牧交错、多元文明碰撞和中西文化交流聚合的盛事。

此次展览由甘肃省博物馆和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重点展示了马家塬出土的战国马车,辅以100多件马家塬出土文物,从墓葬发掘、出土器物、车辆形制、装饰、复原实物等几个方面综合展示 战国时期西戎贵族墓地,全方位地向观众展示马家塬墓地所反映的政治和文化,展现甘肃东部地区战国晚期西戎面貌,再现先秦时期华戎交汇、农牧交错、 多元文化碰撞和中西文化交流聚合的辉煌。

马家塬出土战国马车的渊源

马家塬西戎墓地位于甘肃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 甘肃省首次大规模正式考古发掘的战国西戎墓地,首次发现了保存完好、华丽的战国车乘。这个富丽堂皇的地下世界,是西戎贵族现实社会生活与文化创造的一个缩影。该墓地的发现,使揭开西戎的神秘面纱成为可能。

据了解,对此墓地的挖掘自2006年开始,截至2020年底,已发掘墓葬80座,出土车辆68辆。除车马之外,随葬品还包括车马饰、车马器、日常生活用具、武器、工具以及大量人体装饰和服饰等。

我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早在 殷商时期,车的制作工艺已臻成熟。《周礼·考工记》记载:“故一器而工聚焉,车为多。”车舆是古代机械制造最高工艺水平之集大成者。先秦时期的车具有多种功能,是贵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马是一种昂贵的牲畜,马车则是贵族的作战工具,是战场上的主要冲杀力量,具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车被视为 礼乐制度的一部分,不同形制的车和不同数目的车彰显不同的身份地位。墓葬的情况亦是如此。 殉葬车马始于殷商时期, 春秋时期达到高峰,至战国随着 骑兵的兴起而衰落。西戎作为马上民族,善于射猎,果敢勇猛, 骑马与驾车是其逐水草而居和长途流动必备的技能,而马家塬墓地 随葬的豪华车辆和出土器物,正体现了其兼收并蓄中原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多元文化特点。

现代科技手段完成虚拟复原

马家塬墓葬出土的车辆以双轮独輖马车为主,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车前部的衡、轭,第二部分是舆底部的輖、轴及舆侧双轮,第三部分是舆(即车厢)。马家塬墓葬出土的车,其主体部分的衡、轭、輖、轮、轴、舆等皆为木制。马家塬墓地出土车马的规模、数量、制作工艺及装饰质地等,与墓主地位、尊卑的身份是相对应的。马车形制及陪葬排放次序,反映了战国时期礼仪制度和御驾制度的发展轨迹。

车舆是古代机械制造最高工艺水平之集大成者。车除了是贵族的驾乘工具,具有实用价值之外,还被视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不同形制的车和不同数目的车彰显不同的身份地位。墓葬中殉葬车马始于殷商时期,春秋时期达到高峰,至战国随着骑兵的兴起而衰落。

“考古人员根据马车的规模和特点确定该墓为西戎墓。西戎作为马上民族,善于射猎,果敢勇猛,骑马与驾车是其逐水草而居和长途流动必备的技能。马家塬墓地随葬的豪华车辆和出土文物,显著体现了其兼收并蓄、多元一体的西戎考古学文化特点。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科学发掘、提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考证、民俗学调查,选择墓葬中出土的两辆车,采用原材质、原工艺完成了实物复原。对部分车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完成了虚拟复原。”省考古所副研究员刘兵兵告诉记者。

了解先秦时期的珍贵资料

据介绍,先秦时期,随着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的融合形成,分布在其四周尚未融合的 部族,按方位以 东夷、 南蛮、西戎、北狄相称。西戎是我国 西北地区分布广泛、历史悠久的古老部族,支系甚多。作为一个庞大的游牧部族,西戎在我国 西北早期开发、中华民族的形成与中西文化交流中,都曾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文献记载分散稀少,长期以来我们对其历史线索和文化面貌所知甚少。

近年来,随着田野考古发现的不断增多,尤其是张家川马家塬战国晚期西戎墓地的考古发掘与研究,使大家揭开西戎的神秘面纱成为可能。出土的珍贵文物是探寻秦与戎关系、西戎历史的重要实物,为探寻秦与戎的关系及西戎的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为了解先秦时期农牧过渡带多元文化交融与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典型标本,是了解先秦时期农牧过渡地带多元文化交融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十分难得的考古学材料。

令人叹为观止的展品

在上百件展品中,省博 讲解员还为记者介绍了几个极为精美的展品,其奢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有非常罕见的车舆栏板装饰,它由鋄金铁条、银花饰和包金铜泡组成。银花饰为方形,以银箔片剪切镂刻而成,方框内镂刻出相互勾连的S形组成忍冬图案。方形银花饰上压鋄金铁条,四角再以包金铜泡固定,残宽29.5厘米,高63.8厘米。

墓主人的金带饰也非常引人瞩目,“墓主人身体上3条带饰中的1条,共27件,形制相同。以长方形金箔锤打成浅浮雕形式的二虎相斗图案,虎首圆目,立耳,口噬卷曲虎尾,叶形身躯相靠,面饰圆点纹,四只利爪分布于饰件一角。饰件四角由背面方向穿1小孔。长2.9厘米,宽2.1厘米。 ”讲解员说。

展厅中间最耀眼的便是陪葬马车了。马车上的镂空的装饰非常的精美,体现了古人超高的审美和精湛的技术,讲解员说:“此次特展中展出的这辆车,出土于马家塬墓地M21的竖穴内。该墓为7级阶梯竖穴偏洞室墓。竖穴东端殉埋大量的动物头蹄,并有从马头上卸下的铜质马具4套。洞室位于竖穴北壁东端,洞门拱形,以竖立的木板拼缝封堵。墓主人葬于墓室中部。 车的衡面、踵面上装饰银箔质镂空饰件,车厢的侧板、后门、车轮等部位用各种几何图案和动物造型的镂空铜饰件进行装饰。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者,通过出土现场清理、揭露、土质化车体的加固,车辆表面装饰的揭取、除锈、封护、回帖,才能将马车出土的原始状态展现在观众面前。”

除此之外,还有铁鋄金银车舆后门饰,这件文物1组3件,共10组,装饰于车后门木质棂格立面,每组由上至下依次为折角形、条形、圆头亚腰形,由铁片锻打成形。条形铁饰上端穿扣于折角形铁饰背面卷沿内,下端叠压在圆头亚腰形铁饰下。

出土马车豪华墓葬主人成谜

刘兵兵告诉记者,马家塬西戎墓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设计考究、工艺复杂的随葬车辆。有的车辆甚至使用了金、银、铜、锡、料珠等多种材质,可谓异常奢华。 马家塬遗址是包括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和战国时期祭祀坑、墓葬群的大型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是一处与西戎部落首领有关的高等级贵族墓地。经持续考古发现充分体现出战国晚期西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这为探寻西戎部落群体的历史渊源提供了重要材料。在此的考古成果曾于2006年入选当年度 中国考古界“奥斯卡奖”——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如此豪华的墓葬,那么它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刘兵兵说,关于该墓的主人,目前考古界说法很多,还没有定论。因为墓中并没有发现相应的印章或者能确定其身份的实物证据,只能根据马车的规格和特点确定应该是一个戎人的贵族。可以确定的是,该墓中出土的马车是目前国内出土的构造最为复杂,装饰最为奢华的马车之一,是丧葬礼仪用车。但是经过我们解剖获取相关数据按1:1比例复原出来的马车的情况看,它是可以拉动并慢慢行走是没问题的,可见这辆马车并不是完全是单一的陪葬品,也在一定情况下能反应出实用车的一些信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 静 / 文

图片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Hash:eef51c00f48ee2a0fbe0788ad2b3227717523dc2

声明:此文由 兰州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