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每一座小镇乡村,都有自己的记忆。或是村头前的成百上千年的古杏树,或是横跨两个村庄的古桥,位于四川乐山太平古镇,则是这口名为灵惠泉的老古井。

摄影:胡东进,去驴行专栏摄影师

每个镇上的人从记事起,这口古井就一直存在。从父母背着他们打水、洗衣、做菜,到他们带着外乡的新娘认井取水,一代接着一代。但关于灵惠泉的历史,连镇上最老的老人都记其不详,只知是一口很老很老的古井。到今天这口古井仍然水质清澈,整个镇上的人们都取之不绝。即使用水量最高峰水位有所下降,但隔天又是一口满井。

太平古镇的一天,便是从这口古井开始。镇上每个早起煮茶的人,一定会带着塑料桶,到灵惠泉取最新鲜的井水,见到认识的人难免要聊上几句。谈话的内容过去来来回回都是地里的庄稼,圈里的猪牛羊,现在却多了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谁发了财在城里买了房。

和井口旁人去楼空的危房一样,有经济条件的人们,大都已渐渐搬离了这座小镇,只留下一座座大门紧闭的古宅逐渐荒废在岁月里。还留在镇上的人们,多是一些念旧,不舍得乡亲的老人,以及暂时还没有条件搬走的人。

镇上的年轻人,多数时间是不在故乡,为了生活大都远离乐山,去更发达的成都或更远的北上广深谋生,一年也只有过年时候才会从五湖四海返乡。所以平日时间,镇上的面孔多为老人,便是一些学龄的孩子也跟着父母离开了太平

越来越多的下一代,成长的时间不到一半在太平古镇。为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和教育资源,许多父母拼尽一切在都市里扎根,昔日的故乡渐渐沦为模糊的记忆,没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年轻人的喧嚣,这座百年古镇也渐渐沉默了下去。

和乐山多数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古镇不同,太平古镇的历史只有三百多年历史。但虽然靠大渡河码头形成古镇,却并未留下太多的历史痕迹,镇上的大多数建筑都是后来修建的泥瓦砖房,有历史味道的建筑保存的并不多,唯有在一些荒废的古宅院子里,还能看到一些较古的木雕。但整体上,失去了我们理想中的古镇模样,只是一座十分普通的小镇。

虽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但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并不多,且又远离市中心,所以也不能依靠旅游业改造而获得“重生”。而类似这样的古镇,在乐山乃至全中国都有成千上万个,而等待他们的命运不是拆迁改造被城镇化,就是就此荒废下去无人问津,只有极少数个因为资源、条件成熟发展成旅游名镇。

这是无法阻挡的时代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逐步提升,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那些破旧的老镇将逐步被代替或消失。也许五十年后,当人们谈起昔日的太平古镇时,已没有太多的记忆,而那口百年古井不知又会怎样。

摄影师胡东进(网名:乐山人)。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现已联合去驴行,专注乐山等四川地区民间旅游文化报道。

Hash:152b1fda454f84b34f14a5adb1c10e7541812f8a

声明:此文由 去驴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