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巍山有个私人博物馆,讲述马帮生存智慧
巍山古城有个梁大小姐绣楼,这几年,绣楼摇身一变成了一间民俗博物馆,古朴的大宅院里满满当当陈列着马帮、土司、狩猎、绣楼等内容的展品。在民俗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见主人邹敬谦老先生收集来的大量属于巍山马帮的老物件,大到马鞍、毡子、皮领褂,小到马镫、调料罐、筷子,可以窥见当年马帮生动的赶马生活。
文/图 杨建开 本文刊载于东航航机杂志《东方风情》,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马锅头的才干
邹敬谦说,巍山的马帮很多,大的马帮一家就有100多匹马,而小马帮则是小家庭拼组而成的,每户人家3、4匹马,一起组建100多匹马的马帮。马锅头都很能干,出门赶马非常讲究,他们要会看天象。看天象时,用鸡来拜祭财神,拜祭又细分为生祭和熟祭。熟祭完成后要看鸡卦,通过看卦,来预测是否会遇到土匪、泥石流。
马帮常年在路上,赶马哥们总结了很多关于天气状况的谚语——“雾雨雾坝子,晒死干猴子”、“云走东,有雨变成风”、“一晴一亮,石头泡胀”。在日常用语中,马帮也有自己的讲究。马帮经常路过深山老林,最怕遇上老虎和豹子这两种动物。在巍山,人们叫老虎“大块”,叫豹子“二块”,因此,马帮人说起筷子时不能直称“筷子”,而叫“帮手”。碗的谐音是“完”,为了吉利,赶马人称碗为“莲花”,路上颠簸,他们还有专门放碗的竹篮。赶马人在野外做饭,需要抱一些干柴来生火,但“抱”与“豹”同音,所以,赶马人不能说“抱柴”,只能说“搂”一捆柴。
马帮与百抖茶
“大年三十讨媳妇,初一初二赶马去”,这是赶马人的赶马调,赶马人的酸甜苦辣全在歌里。前路艰辛,突发的山洪、泥石流、野兽袭击、土匪抢劫,数不清的艰难险阻在等待着赶马人,唱几句赶马调,喝两口老烧酒,又赶着马儿继续前行。
到了晚上,赶马人喜欢团团围坐在火塘边,慢慢拿出家中媳妇炒香的茶叶,放在小土罐里边烤、边抖,一下、两下,抖上个100下,一罐香浓的百抖茶就成了。喝着百抖茶,唱着赶马调,思乡之情才能暂解。
赶马哥的行头
每一个赶马哥都有一个必备的行头,那就是皮领褂。皮领褂是用麂皮缝制而成的,淋雨时可防潮保暖,使人不易生病。
皮领褂上面还巧妙地设计了很多口袋,背上的口袋放银票等重要的票据,离手最近的小口袋则放小刀,非常便捷。羊毛毡也是必需品,马帮经常在野外露宿,铺上羊毛毡,有很好的防潮效果。
山间铃响马帮来
“山间铃响马帮来”。巍山的马帮在本地收集了虎皮、熊皮等高档皮子,还有草药、春茶,顺着茶马古道运到昆明、普洱、甚至东南亚各国。狭窄的山道上经常有马帮狭路相逢,为了避免拥挤,赶马哥们在头马的脖子上挂上大铃铛,铃声清脆嘹亮。这样一来,只要听见铃声,赶马哥就知道对面也有马帮过来了,可以通知对方让道。这种时候,主动让道的马帮可以得到对方一块银元,这是马帮与马帮之间的规矩。
马帮生存绝技
邹敬谦说,马帮经常穿越大森林,森林深处瘴气很多,直接喝森林里的生水会生病,赶马哥们很聪明,想出了很多方法解决喝水的问题。如果见到芭蕉树,就把芭蕉中间的芯砍下来,里面储存的水非常干净,可以直接饮用。蔓延的藤树也可以利用,割断树藤,树藤里会流出水分,收集起来也可以供马帮饮用。马帮经常吃野生菌,为了防止吃到有毒的菌子,马帮里会准备银筷子或者象牙筷子,听说碰到有毒的食物,筷子就会变黑。
马帮还很了解山上的各种草药。很多年前,一个姓毕的年轻赶马哥参军,随其所在的部队运送驮着粮食和弹药的150多匹马到西藏。过雪山时,因为没有草,人困马乏,险些走不出雪山。这名姓毕的小伙子曾是一位赶马哥,他认识雪山上的一种草根是中药材,他带着其他士兵一起挖草根喂马,马匹吃了这种草根后,很快恢复体力,而且日渐强壮起来,最终,用马匹把粮食和弹药送到指定地点,圆满完成了任务。
除了马帮系列的收藏,这家民间博物馆还有数不清的有趣收藏。
比如,丰富的甲马木板:
早年间巍山的土知府物件:
巍山民间刺绣系列:
以及造型精美的骨灰罐:
地契,甚至买卖丫头的卖身契都有:
总之,这里汇集了邹老一家几代人的收藏,一件器物,一个故事,邹老坐在这个绣楼里,守着这海量的收藏,不断整理,如果你愿意,他会慢慢地告诉你这些物件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
Hash:57a82808f034b4e629292b9b80483aa04aab2085
声明:此文由 朋游云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