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这座古寺庙火了!原因无它,实在太神奇!

朋友圈湖北这个神秘古建筑刷屏了!它还火到了国外!内部真容终于曝光了.

最近,在我大湖北,有一座神秘的古建筑彻底火了!它是长江江面上的唯一寺庙,经过700多年的历史,在水流湍急、洪水不断的长江中,却依然屹立不倒,令人非常震撼!它,就是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的鄂州观音阁

不仅如此,这座“坚强阁”还在全球爆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旗下短视频平台Great Big Story(GBS)拍摄的鄂州观音阁,引起了各国网友的关注。这段只有一分多钟的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布不久,就获得了16万次点击,4000多个“赞”。

鄂州观音阁坐落在长江里的一块大礁石上,在雨季,它的地基被淹没在水中。这栋古建筑看起来就像漂浮在水面上

700多年里,它经历了无数次洪水的洗礼,仍岿然不动地“站”在长江水中,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在建筑上的精湛技艺和智慧。遗憾的是,随着观音阁成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当地政府为保证观音阁不受损,关闭了市民登陆参观。

古人长江中建阁楼可能为了导航,鄂州市小东门外长江中,有一座巨礁,蜿蜒如龙,名叫“龙蟠矶”。在龙蟠矶上有一栋建筑被称为观音阁。其实,早在清朝时期,观音阁便已扬名在外。清朝诗人姜愃在《龙蟠晓渡》诗中如此写道:“峭壁起江心,层台水面浮。岂堪龙久卧,但见石长留。云影轻帆处,桡声夜渡头。问津何处是,一柱砥中流。”

现在观音阁的模样就是元代时期的样子,虽然经历过700多年的历史,但地基和主体建筑仍然是元代那个时候留下来的。古人建庙宇,一般都选取在风景优美的山中,为何要在长江上建一座庙呢?

鄂州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华容、蒲团、燕矶、太和、涂家垴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10处、夏商时代遗址20多处。西周中期,鄂王熊红在境内西南(今属大冶市)修筑鄂王城。周夷王时,鄂州为楚国的重要封邑、军事重镇和经济中心。

到了元代,这里商贸繁荣,长江船运发达,但江中有一处礁石,夜晚行船可能会触礁。为了保证行船安全,古人便在此建起了庙宇,提醒过往船只。

室内排水系统体现古人智慧,观音阁坐东朝西,逆水而立。沿着青石台阶登上观音阁观景平台,在西面大门处,有一面“U”型的墙体,与观音阁融为一体。

这是一道挡水墙,保护观音阁主体免遭洪水冲击。观音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厚1米余,以长60公分、宽20公分、高25公分的条石垒成,总面积419平方米。阁身以青砖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与阁下的龙蟠矶绝妙地融为一体,有巧夺天工之妙。观音阁分一亭三殿二楼,在观景台旁边的防水墙一侧,便是观澜亭。站亭上,能俯瞰滔滔江流。进入观音阁内,是东方朔殿。传说在长江发洪水之际,东方朔用神力不让江中的神鳌和蛟龙兴风作浪,因此,民间供奉东方朔的神像镇水平妖,是一种扬善惩恶祈望太平的美好民意。进门左侧的墙角处,有一个长方形的洞口,约30厘米长、20厘米宽,呈“L”字型。这是观音阁的排水系统,该处是整栋阁楼的最低处,一旦淹水,退潮时这个洞口便能很快将洪水排出。

中间的大殿为观音殿,供奉有观音菩萨画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民间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传说是观音菩萨的生日、成道日和涅磐日,上阁进香者不远千里纷纷而来。

最后一重大殿便是老君殿,在与观音邻处有一个天井,天井的旁边有一口古井,打开井盖寒气逼人,幽深莫测。这口古井十分神奇,长江枯水季节,井水竟常常高出水面数丈。但近几年,该古井却不知为何突然干涸了。汛期一过,它又威镇江心!

观音阁为何供奉着佛教观音的佛像,同时还供奉着太上老君和八仙等道教神像呢?这是观音阁与其它寺庙不一样,在宋代时,这里只供奉佛教观音,随着时间的发展,后人认为道教能震妖邪,遂将太上老君和八仙请进了观音阁,后来将东方朔也请进了阁内。

整个观音阁依石而建,地基牢固,加上建筑本身是红石青砖砌就,不怕水泡,所以700多年来,它饱经洪灾,却巍然不倒。

观音阁设防水位是23.5米,警戒水位是25.3米,保证水位是28.2米。但近百年来,观音阁未发生过超过保证水位的现象。1998年洪水,观音阁超过警戒水位达到27.23米,一楼三重大殿全部被淹,洪水将二楼纯阳楼的窗户都泡进了江中,此次洪水导致老君殿背面的一面木质结构的墙体受损。

而观音阁浸泡最严重的一次是1954年,水位仅距保证水位只差0.55米,观音阁险遭灭顶之灾。在三峡大坝建成前,观音阁每年都会遭到洪水浸泡,自大坝建成后,淹水现象得到了缓解。但每年三重大殿依然还是会遭到洪水浸泡,去年大殿被淹1米左右。

每到汛潮,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淼长江水之中。汛期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

附观音阁大事记:

宋代:“观音阁”系宋代题名,原建有小寺。

元代:元至正五年(1341年)武昌县邑达鲁噶齐铁山蒙古族人)垒石成台,建成蟠龙矶寺,此为今天所见的观音阁前身。

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初,僧人觉寿对观音阁进行了募修。

清代:

嘉靖六年(1527年)春被毁,武昌知县许穑卿率幕僚登临蟠龙矶称,“武昌之奇观,不可没此”叮嘱僧人觉寿的徒弟宗洪与鄂之诸大夫元溪、陈銮等集资重修,并增建了纯阳楼和观澜亭。

嘉靖十年冬(1531年),新任知县李宗旸率幕僚修葺。

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文化殿大学士钦差大臣湖广总督官文(满族人)驻节黄州,偶望武昌江心有小岛曰蟠龙矶,获知为武昌八景之一,登岛写下了“龙蟠晓渡”四字,并捐资千金,嘱邑大夫王家璧重修勒石于门楣。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水灾比道光已酉年(1849年)更严重,怪风三昼夜,恶浪飞数丈,横捣阁之墙壁,梁栋殿宇边房随浪而逝。水退后,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寺主持李元科与鄂之居士郑履中合力向民绅商募资重修。

民国:民国二十年(1931年),大水比道光已酉年之水小三尺,栋崩椽塌,寸木片瓦无存,适逢木商陈芝生乘木排顺流东下,搁浅于矶头,推不能进,挽不能退,乃捐洋数千,杉木60根,主持张庆义会同地方绅士等重新修缮。

新中国建立后:

1954年,又遭百年不遇洪水,阁被冲毁成断壁残垣,后在鄂城县人民政府领导下重修。

1982年至1985年,国家文物局、鄂州市政府拨款重修观音阁,于1985年重新对民从开放。

1992年,观音阁被湖北省政府颂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7月,夏讯到来,洪水猛涨,水势超过了1954年大水,阁东南台基崩塌一半,部分门窗被巨浪卷走,水退后,鄂州市博物馆进行了修复,并重新购置渡船,进行严格管理。

1998年9月,观音阁遭遇洪水,部分设施被毁,省文物局拨款进行了维修。

2001年,鄂州市成立观音阁管理处,隶属于鄂州市博物馆,对观音阁实施有效管理。

2002年,鄂州市博物馆筹集资金修缮观音阁。

2006年6月12日,观音阁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008年12月10日,国家文物局下达《关于鄂州观音阁文物保护工程勘测设计方案的批复》原则上同意鄂州市所报和方案,由省文物局核准实施。

2015年3月18日至5月18日,国家文物局拨付专项保护经费,首次科学、规范地对观音阁建筑本体进行大修。

2016年7月,观音阁遭洪水受损,同年12月,鄂州市博物馆完成了修缮工作。

2017年3月7日,观音阁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建筑本体维修和灾后维修,通过湖北省文物局验收,完成船“龙蟠号” 试 航、交接,人员配备到位,持证上岗 。

2019年,鄂州市文物局在观音阁四周和室内均安装了数十处摄像头,实时对此处进行监控。原来“万里长江第一阁”如此雄伟壮观,对古人的想象力和工匠精神真是惊为叹止!这样的鄂州观音阁,你会想去吗?

湖北楚匠坊古建吊顶,来自古建之乡——大冶,主营彩绘吊顶,寺庙天花,广泛应用在寺庙、道观、祠堂、酒店、会所等。它以创荆楚典范,仿古精品为口号,继承古人的匠艺精神,做仿古文化的推进者。

Hash:adbc5face1341e13b1b0ad104031c8e5da05526a

声明:此文由 湖北古建随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