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昆明机器水

生活方式

Civilization

昆明人,把自来水叫做机器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说:水为何物?命脉也!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里把水被列为各篇之首,被称之为百药之王。

中国是茶的故乡,古人对泡茶的水就很有讲究,最好的水,是来自天上冰雪融化的水,第二是山泉水,第三是流动的江河水,第四是井水。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泉、第二泉的封号。而在我们云南,山泉水到处都有,只不过长期因边远封闭,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原因,没有排上名而已。我家昆明位于海拔1800多米的云南高原之上,自古以来,老昆明的城里就分布着许多珍贵的龙潭泉眼,还有遍布城里的水井,再加流过城区的河流,都成为了市民饮用的水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老昆明历史上,还出现过一种专门以挑水卖水为生的行当,被非常雅致地称之为“清泉业”。当然,清泉业的服务对象是那些大户人家,家里的井水觉得不好喝,想喝点龙潭水与山泉水,就找清泉业的挑夫们送上门。无论你要哪个龙潭的水,清泉业的挑夫们,哪怕披星戴月出发,也会赶在一大清早准时送上门。清泉业——这种文雅而内涵丰富的叫法,算得上是昆明方言的独创。

昆明市中心的翠湖公园里,九龙池边上,有一个自来水博物馆,至今保留着当年的抽水泵房。当时的昆明,大陆第一座石龙坝水电站建成,昆明人率先使用起电灯,紧接着滇越铁路也通车了。有识之士就提出了“谋都市人民之健康及社会之消防安全”和“注重饮料、裨益卫生、便利人民”,创办自来水厂的倡议。经唐继尧批准后,专门派员前往越南海防河内自来水厂考察学习。以翠湖九龙池作为水源,经抽水泵房,将地下冒出的泉水抽到五华山西麓的水厂处理后,再向春城市民供应。刚好在一百年前,1918年5月2日,昆明历史上的第一个自来水厂开始向市民送水,每天向昆明城供水1000多立方。望着清澈的自来水从水管龙头里哗啦啦地流淌出来,因为这是经过机器水泵抽到五华山上的水厂,又经过水管流淌出来,于是昆明人就为其取了个非常响亮的名字——机器水。

我们五零后的老昆明人,算是从小喝机器水长大的,那时机器水的质量也非常好,我们上学时,虽然学校配备着开水桶,而我们更喜欢对着水龙头直接喝机器水。

小时候,我们家居住的石桥铺那个院坝,曾经是一家卷烟厂,上世纪50年代后改为单位宿舍。非常幸运,就在院坝里,安得有一个水管龙头,整个院坝的居民都在这里接水使用。与机器水刚面世时,每立方水相当于三公斤大米的价格相比,那时已经很便宜,每立方才一角六分钱。全院坝的人家,按人头平摊水费,按月由住户轮流收取。

那时候,许多的院坝里还没得水龙头,但在老昆明街头,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公共取水的龙头。由专人负责管理,夜间上锁,清晨打开,付现钱挑水。小一号的洋铁皮小桶,一分钱可以挑两挑。而大一点的木桶或洋铁皮大桶,一分钱一挑。

在我的记忆中,东寺街西侧,敬德巷口对面,就有一个机器水的取水点,守水管的是一位大妈,天都还不亮,我们上学路过时,就看到大妈已经坐在水管旁边,而挑水的人已经排起了队伍。我有许多同学家住在附近,就从那点挑机器水回家。经常看见同学放学后挑水,还了解到他们都有着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机器水挑回家后,倒进水缸里,用来煮饭烧开水,而洗菜、洗衣服等更多的用水,都是使用井水和玉带河里的河水。

那时候的城里人也会使用扁担,和农村人没有什么区别,而当时学校的教育方针,也明确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们写作文时,也会写“将来长大了,要到农村广阔的天地锻炼成长”那样的句子。看见挑水的人,晃晃悠悠走过来,扁担一颤的样子,我非常羡慕,就会联想起电影《李双双》里的那首插曲《小扁担三尺三》。

小扁担,三尺三,

姐妹们挑上不换肩。

一行排开走得欢,

好像那大雁上青天。

哎·····

仓库满,囤儿尖,

看着丰收心里甜。

多打粮食多生产,

日子一年胜一年。

咳哎咳呦嗬咳呦嗬咳……

学校每年组织到附近农村支援三秋劳动时,由于平常没挑过水,我学挑扁担的动作就显得特别笨,明显不如每天挑水的同学。

为了学会挑扁担,只要是周末到舅舅家玩,我就会主动要求去挑机器水。舅舅家住在鼎新街,挑机器水的地点在祥云街与宝善街口,涮羊肉馆子旁边。挑不动一分钱呢大挑水,我就挑一分钱两挑呢小挑。那位守水管大爹的记性特别好,我交了一分钱,挑走第一挑后,转过来挑第二挑时,根本不会认错。看着我挑水老是泼洒,还教我在水面上放一片菜叶。就这样,经过几个星期周末的训练,我学会了挑机器水,受到了舅舅的表扬。

1969年我下乡以后,挑扁担、背背篓成了家常便饭,1973年从乡下归来,舅舅家还在继续挑机器水吃。我挑起了一分钱一挑的大桶,与下乡时挑过的那一担足有50公斤的粪桶相比,觉得很轻巧。

大约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机器水管逐步接进了院坝居民户家里,老昆明街头的这种机器水管供水点才逐步消失。如今住上了现代楼房,不要说机器水,家家户户连卫生间都有了。

在机器水这个名称出现百年之际,不得不说的是:随着城市不断扩大,人口不断膨胀,老昆明从过去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变成了缺水城市。1979年,翠湖水干涸,不得不改喝松花坝水和滇池水,后来又相继引来了清水海和掌鸠河水。我不知道,再过若干年之后,老昆明的机器水还会是什么地方引来的。

文 | 箫寒(老昆明,作家

Hash:0e7e3b58f57c9859e8c13125f65d8d8e2a806c0a

声明:此文由 创意昆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