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稀奇!快来看看万盛老龙洞“请水”
万盛新闻网 http://cqwsnews.gov.cn
万盛的水龙节
说起景星乡(今黑山镇)的老龙洞,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如果要说起万盛的“水龙节”,恐怕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才略知一二了。这还得从老龙洞说起。
0 1
老龙洞的传说
老龙洞又名“金鹅洞”。位于万盛景星乡金鹅村太阳坡的半山腰上(原属南川县腰子乡,毗邻桐梓景星台),传说因洞内曾常出没一对金鹅而得名。该洞洞口狭小,像一道斜向左劈的狭长刀疤,洞口高约两米,长约七米左右。洞内钟乳石密布,阴河纵横,水声如雷。据说此洞有十二个大洞,但至今仍无一人走通过。前几年曾有波兰探险队来此探过险。
传说此洞原住有一条老龙。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老龙和綦江城隍、江津的土地神结伴到各地游玩,适逢京城发生大火,殃及皇宫,老龙王立即腾云施法布雨,大火立时熄灭。明神宗闻知后,龙心大悦,立即敕封老龙为“宣化龙王”。清朝乾隆年间,时值綦江、南川、桐梓、江津大旱,老龙王显身腾云施法,降雨救灾,使四县百姓免受了旱灾之苦,乾隆帝于是敕封老龙为“金角老龙王”,并赐亲笔御书匾额一幅,悬挂于龙王庙中(该匾额在文革时被毁坏)。该老龙王还先后被康熙帝封为“普济龙王”、光绪帝封为“显应龙王”等。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重庆知事敬献“护国佑民”匾额,并题有一副对联“吐雾兴云功参造化,救灾擀患道济古今”(至今仍挂于老龙洞洞口)。金鹅老龙洞由此名声大噪。
0 2
老龙庙与龙王庙会
据原始碑文记载和老龙洞附近年长群众回忆,这里原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龙王庙,是三合院,有大沙门、戏楼、客厅、僧房、小天井、上下神殿,殿内挂有御赐匾额和地方官员、民众敬献的匾额。
原龙王庙坐落于老龙洞左侧,占地面积约1.5亩,气势雄伟,设施齐全。整座庙宇用青砖砌的围墙围住(如今到龙王庙仍可寻到古时用的大青砖)。沿着老龙洞前的石梯上数十级台阶来到大山门,门前悬一直径1.2米的大铜钟(至今尚在),用于请水做法和庙会用。大山门前,有一副对联,横匾为“护国佑民”,左右联分别为“吐雾兴云功参造化”、“救灾擀患道济今古”。进入大山门来到天井,天井大约40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以上。天井正前方是戏台(请水成功唱戏庆贺用),戏台长8米,宽6米。戏台右侧有一直径约1.5米的大鼓(听当地群众讲,在文革期间龙王庙被拆毁时,曾有人将大鼓收于金鹅大队办公室,大队开会时常击此鼓召集村民,后不知此鼓下落)。天井左右两侧是厢房,厢房为一楼一底瓦木结构,共20间,可容住宿200余人。戏台后面就是龙王大殿,大殿正中是老龙王金身,高约3米。龙王金身前有一拜台,可容数十人同时跪拜。据当地上年纪的群众介绍,为感谢老龙王的赐水恩泽,原负责管辖南川、綦江、桐梓3地区的国民党督察长张茂春于1948年筹备专款准备重修龙王庙,且已运送了一些材料到老龙洞,但由于国民党后来战败撤往台湾,而使此项工作未完成。
文革时,龙王庙被毁,近年由当地乡民集资重建,规模大不如前。我们现在所看见的龙王庙就在老龙洞洞口的左边,是1986年景星乡前进村大槽垭村民请水成功后开始修建的,现刚建成不久,面南背北,青瓦、红翘檐、白墙、白柱,在绿树掩映、杳无人迹的半山腰中尤为抢眼。庙门口两边竖着两块黑底白字功德碑,上面用楷体镌刻着“明万历年间,被敕封为行旱祷雨救济龙王,康熙帝敕封为‘普济龙王’,乾隆帝敕封为‘金角老龙王’,并赐亲笔匾额,光绪帝敕封为‘显应龙王’”等字样及集资修该庙的乡民名字。
传说每年农历5月20日是老龙王的生日,要办庙会3天,每逢此时,綦江、南川、江津、桐梓等地的乡民都齐聚老龙洞龙王庙,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在仪式上,他们请法师念经、烧香烛、祭龙王,请水、舞水龙(水龙由竹篾扎成,有七彩色,这种水龙还曾参加过重庆市的一些比赛,拿过二等奖)等活动,会间,钟钹齐鸣,景象蔚为壮观。
庆祝活动结束后,老龙王都要发一次水,这是因为老龙王爱干净,自动清扫留下的垃圾。
0 3
万盛“水龙节”的由来
自明、清以来,每逢天旱,南川、桐梓、綦江、江津等邻近地区甚至四川成都、邛县的民众,都来老龙洞“请水”,祈求老龙王降雨救灾(綦、南、桐三县明、清时代编修的《县志》,对此都有所记述)。关于“请水”,在綦江横山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綦江永丰横山有一袁姓人家,家中仅有老两口相依为命,他们为人忠诚老实,善良厚道。全家仅靠那微薄的田地收获维持生计。那一年綦江遇特大旱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百姓生活举步维艰。
一天,老两口正在家中叹息时,那夕阳的余辉中,一拄着龙头拐杖、衣着破烂、满身污垢的过路老人,站在袁老家门前请求给口水喝。袁老很是为难,因家中仅剩下一顿晚饭的水了。但见老人如此可怜,狠一狠心,舀了一大碗给那老人。老人饮罢,看见二老不住垂泪,问及原因,二老据实相告。老者听罢笑道:“来!来!来!这里有水。”话毕即把袁老带到屋后的一块空地,用他手里的拐杖就地一戳,就见一股清泉从地上立时高高冒出,袁老顿时喜出望外。
天黑,老者留宿。可袁老家中仅有一床铺,老者请求独居堂屋大斗筐中。谁知到了半夜子时,漆黑的堂屋中,金光四射。袁老静悄悄地从门缝一看,大惊:一条金龙正在尽情戏水。袁老方才明白他就是传说中的老龙王。
次日,老龙王谆告了袁老如何到万盛场的老龙洞去“请水”“还水”,还可以解此地旱情,说完就化作一股青烟腾空而去。
待老龙王走后,袁老赓即邀了众乡亲,遵照老龙王旨意来到万盛老龙洞取得一壶水回程。待人们安全地回到了乡土后,整个地区普降喜雨,田土庄稼得了滋润,迎得了大丰收。人们为了感谢获水带来丰收恩情,众亲友又带着那丰收的喜悦,敲锣打锣以全猪全羊到龙王庙馈谢,并舞水龙、唱戏以示庆祝。“请水”“还水”由此兴起,后来变成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称“水龙节”。
0 4
“请水”及“水龙节”
旧社会水利设施很少,农民“靠天吃饭”,天旱年间,来老龙洞请水的队伍络绎不绝。据綦江、南川县志记载,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重庆和巴县周围好几个县干旱半年有余。为解群众旱灾之苦,重庆知府知事带着重庆48个场的场长和民众到万盛老龙洞请水。解放后也有群众自发来老龙洞请水(规模都较小),如有1986年绿水槽、大槽垭地区干旱来此请水,有1993年飞炉寺地区干旱来此请水,而且每次请水都很灵验。
旧社会请水少则五六十人,多则四五百人,有时还有地方官吏同行。其请水的队伍按排序由6个部分组成:(1)銮驾。包括龙驾、请水轿、旗幡伞盖、执事人、洞师等约15人。龙驾、请水轿均用黄荆、柳条扎成,请水雨壶古时是用上彩釉的上等瓷壶,后改为特制的锡壶,搁置于请水轿上。(2)乐队,包括长号、唢呐、磬钹等十一二人。(3)卫队。身穿勇字背靠,手执楠竹长板,约8至10人。(4)则式(仪仗队)一堂。手执金瓜钺斧等古式武器,10 人以上。(5)光头赤脚的群众队伍。手拿香烛、经书81卷81人,或用竹片夹着印有经文的黄裱纸,举在头顶,三步一拜。(6)水龙一条或数条,配合着一套或数套锣鼓边敲边舞,数十人。请水习俗中,以綦江横山请水队最为隆重。横山请水仪式之隆、队伍之大,非同一般;沿途三步一拜,一下一叩,高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及经书上的一些偈语,过市过庙,则撞钟击鼓,路人焚香、祷告。
人们抬着用黄荆、柳条扎成供奉请水锡壶的“雨轿”,张旗打(皇)伞,民间乐器吹吹打打,人人手捧“拜香”“顶经”(竹片上夹着黄裱纸),光头、赤脚在骄阳下一路跪拜;有的队伍还沿路舞着“黄荆花”。走到金鹅村歇马坪(现名和平),文武百官一律下轿下马,与民众一起簇拥着“雨轿”来到老龙洞。
在洞口的龙王庙,法师先在龙王庙拜祭龙王,念经咒偈语地做完法事后,由洞口龙王殿的“洞师”和执事人(地方请水管事)等捧着雨壶先到洞口右侧的净身堂净身。其间,所有地方请水人员应在龙王菩萨前虔诚跪拜,拜请龙王能否取水。据说,法师念经时,一条小蛇便压着经书,当念完一篇时,那条小蛇就自动翻页。念完以后,那条小蛇又不见了。再由“洞师”(一种懂法术的道士)捧着锡壶进洞请水。
洞内大洞、小洞套连,据说有12个洞,第三个洞叫“螺蛳纠”,是条狭窄矮小的坑道,只能匍匐爬行。出螺蛳纠豁然开朗,进入阴河水流淌的沙坝大洞。坝上有座石狮,过去就是“淹心堂”。这就是大人们常说的“大人下水淹到心坎,细娃下水也淹到心坎”。这话乍听令人感到玄乎,似是神话,其实是事实。原来淹心堂并不高,大人进去要弯着腰,弓着身子蹲着走,水就淹到心坎;孩子进去不需弯腰,直着身子走,水也刚好淹到心坎。走出淹心堂,沿河前行,一直涉水步行进入4、5、6、7、8、9、10、11、12洞,来到龙口(阴河水如淹没了沙坝上的石狮,就不能从“淹心堂”涉水过去,只有走沙坝岩壁崎岖的“天秤”小径,越过淹心堂下到龙口)。
龙口是请水的地点,离地面半人多高,有一个人大小,洞边白色的钟乳石,宛如龙牙。阴河从中流出。洞师从龙口中请水时,先烧香烛,默念经文,等候龙王“发将”,即水中出现鲜活水生物。据说,洞师舀水时,必须要舀到小虾方能倒进锡壶(小虾是兵,才能降雨),而且舀的小虾、小虫只能是单数;如舀到小鱼或螃蟹则要放回龙口(小鱼或螃蟹是大将,舀到它们就将发大水)。盛满水的三锡壶在龙口旁石磴上盖上盖,用黄蜡密封好,由洞师顶在头上再从原路返回交给法师。法师卜卦问明何时降雨,然后才鼓乐齐鸣,请“圣水”升轿。升轿时,锡壶中就有水冒出,此时,天就开始下雨。
綦江、桐梓、江津等地来请水回去,要路过青年乡(今青年镇)后河坝金鹅洞,因金鹅洞与老龙洞暗通,到此地时,不可先动音乐,否则水被撤回;经过白鹭垭,上有玉皇殿(又名灵通寺),亦不可吆吼开道。走过这两处,方能鼓乐齐鸣,父老沿途摆香案欢迎,极为热闹。水请回去后,还要设香案供奉锡壶。
据金鹅村老人们回忆,解放前天干来请水的,一年最少的不下30壶,最多一年48壶。
“请水”降雨后,次年还要由法师、会首、执事等人将密封的“雨壶”原轿送还老龙洞,称之为“还水”。
0 5
“水龙节”趣事
洞师 请水洞师从横山请水至今只传了两姓人,一房为横山地区的袁姓,另一房为金鹅村的郑姓,两姓人均不得传外姓人。据说袁姓由于解放前将请水技术以800文钱卖给了江津,后来袁姓人家请水就不灵了,故后来没有请水传人。现郑姓人有两位传人,且健在,分别是现鱼子村和平社的郑大芳、郑体志。
请水者 凡参加请水列队人员,一律赤足,也不许穿草鞋,更不许戴白帕(过去巴渝人有戴白帕的习俗)。语言简洁,行动恭敬。如玷污神威,请水不灵。
泼水者 当请水师在洞中请得水后,在回程中即可玩龙助兴。沿途泼水者,务需用洁净水。否则大人要生病,小孩肚子要痛。
观看者 请水队声势浩大,观者甚多,但都得脱帽摘帕。小孩口喝:“老天爷,落大雨,保佑娃娃吃白米;龙王爷,发来水,秋后定是好收成。”大人为小孩鼓劲,因小孩纯真,请水特灵。
静地带 綦江横山来万盛请水,必经黄沙坎到建设乡通杆坡地带,这一路程严禁鸣炮、击鼓、吹唢呐。以免惊动这一带漏地神,否则把水漏完,前功尽弃。
阻碍物 请水队一出发,就得按既定路线往返。一旦遇阻物也不得改道。即或是遇新建房屋,也得把房拆除,或搭板翻房而过。用黄荆条、水丝条、杨柳条织帽戴,则是对龙王爷的尊敬。
留外孙 传说青山庙书坝的川主菩萨,是老龙洞龙王爷的外孙,请水队抬川主神,定要在远离洞口的歇马台支步。否则,哪怕你是千斤大力士也再抬不动的。因为一旦被龙王爷发现后,定要留宿外孙。
拜龙庙 传说龙王爷曾发特大雨水扑过京城皇宫火灾,因此本地龙王庙有皇上特赐金匾一块。达官贵人、平民百姓均可前往朝拜。拜见者自备香火。
发大水 老龙洞每年都要涨大水,且涨水有一定规律,近年来亦是如此:久晴后泛清水,久雨后泛黄水,农历五月十五日至十七日泛黄水。发大水时,老龙洞洞口都有水涌出,阳村沟沿溪小桥都被淹没。
0 6
请水习俗演变
为继承、发展和弘扬请水民俗文化,当地在保留原请水习俗的同时,摈弃巫术和迷信内容,将请水仪式作了删减和修改。现在的请水民俗从内容和形式上就演变成了一种玩龙戏水的水龙文化。
在节庆活动上,常可见舞龙者皆赤裸上身,只穿一条短裤,水龙在人群中上下翻飞,左右腾挪。观赏者用水枪、水盆泼射龙身,前后追堵。当地人视水为财,泼得越湿,人越旺财,舞者和观者攻防进退,煞是刺激。
现在,黑山“舞水龙”是最具吸引力的一项民俗活动,也成为具有较强观赏性和民众参与性的文化旅游项目。
文/朱泽芗 令狐克强 图/源自网络
总编:黄敬源 蒲从永
编辑:李银军 犹元佳
单位:万盛经开区新媒体运营管理中心
声明:文章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邮箱:2476445738@qq.com
喜欢本文就点个赞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Hash:171f6d3bab1ebfff2f27e655794bbb36b8d1f80f
声明:此文由 万盛微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