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里坡“申遗”成功

丽。在五里坡,分布有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4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7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63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年)濒危等级的动物79种。

不仅是动物,在五里坡还能发现很多古老、孑遗、特有、珍稀、濒危的植物。其中有维管植物3001种、种子植物2790种、蕨类植物211种,水杉银杏珙桐红豆杉等在这里休养生息,剑叶虾脊兰、蕙兰等兰科植物悄然绽放。面积达3000公顷的原始森林,近300公顷的原生性亚高山草甸,26.6公顷的珍稀植物穗花杉群落。

重庆五里坡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世界认可,无疑是近年来重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结出的丰硕成果!

“申遗”之后

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守好巍巍青山

重庆五里坡“申遗”成功,是重庆继武隆和金佛山后第三个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方。这不仅标志着国际社会对重庆五里坡自然资源突出普遍价值的认可,同时也将促进重庆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而更加努力。

中欧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专家马敬能从英国神农架边界细微调整(申遗成功)表示祝贺:“它有利于大神农架区域的保护,因为神农架内所有物种的生活,都离不开那条通过大巴山脉延伸至西北地区的具有连通性的廊道。”

生态的背后,离不开人的努力。重庆近年来推行的“林长制”功不可没。2017年起,重庆自上而下搭建了四级“林长”体系——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全市总林长,15个试点区县全面覆盖,搭建起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指挥体系。

作为林长制改革试点区县,也是五里坡所在地,巫山县通过全面推行林长制,辖区森林覆盖率已达62%。

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五里坡“申遗”成功后,还将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科学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持续推进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现代林业绿色经济走廊,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增长。

而不可忽视的是,重庆五里坡“申遗”成功无疑对整个重庆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将极大地推动本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和制度完善。

重庆将按照《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意见》和《重庆市总林长1号令》文件精神,巩固建立四级林长+网格护林员的“4+1”林长制责任体系成果,综合整治“四乱”问题,切实当好生态卫士。

同时,实施横向生态补偿、非国有林生态赎买等政策,带动民生改善,促进绿色转型,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并进一步健全“智慧林长”及森林草原防火视频监控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智能监管作用,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重庆五里坡“申遗”成功,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重庆人民必将守护好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守护好这片巍巍青山

华龙

7月28日在中国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遗项目(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边界调整)顺利通过大会审议,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这是继武隆和金佛山后重庆第三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重庆五里坡“申遗”成功,对重庆意味着什么?下一步重庆又将怎么做?记者联系重庆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并进行了独家采访。

“申遗”现场

重庆五里坡的“高光”时刻

28日晚上,中国福建福州国际海峡会展中心,决定重庆五里坡“申遗”命运的时刻到来。

2017年,重庆五里坡“申遗”工作正式启动,从确定申遗路径,到编制申报文本,都付出了巨大努力。

2019年3月初,《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边界细微调整报告》经世界遗产中心审阅后退回,要求重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后,于2020年2月1日前上报。

申报文本被世界遗产中心退回后,重庆方面并没有放弃,而是立即组织专家调研,专题研究、认真总结、分析研判,及时充实技术力量,对申报文本进行修改完善。

为了更加精准掌握五里坡资源状况,以及突出的资源价值,2019年9月上旬,邀请中国林科院等科研机构对五里坡保护区进行了更深入更广泛的资源调查,进一步挖掘五里坡丰富的资源本底,为五里坡“申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0年1月27日,修改后的文本递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顺利通过完整性审查。

2021年6月4日,重庆五里坡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边界细微调整》取得突破进展——世界遗产中心官方网站公布决议草案,批准重庆五里坡纳入中国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边界细微调整提案,提出该边界调整“通过”的建议。

而此刻,随着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过表决“申遗”成功,重庆五里坡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

“申遗”背后

独一无二的“家底”资源

重庆五里坡为何能申报成功?源于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五里坡保护区位于大巴山弧和川东褶皱带的接合部,大多为低山和中山地形,最低海拔175米,最高海拔2680米,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地表破碎,高差悬殊,地貌多样,集峡谷、高山草地、平原湿地为一体。

本次“申遗”重庆五里坡并非是单项,而是作为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边界调整项目。五里坡区域,是神农架连接大巴山地区和邻近流域的唯一通道

五里坡地形复杂,沟壑密布,山峦起伏,高差悬殊,有非常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金雕在蓝天翱翔,林麝在林间奔跑,百鸟在山中歌唱,红腹锦鸡在尽情绽放炫

五里坡:重庆第三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五里坡,通过!祝贺!

7月28日,在中国福州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边界调整)申遗项目通过审议,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这是继武隆和金佛山后重庆第三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五里坡保护区位于巫山县东北部,地处重庆市与湖北省交界处,东、西与湖北省巴东县、神农架林区相接,最低海拔175米,最高海拔2680米,总面积35276.6公顷,具有非常高的森林覆盖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边界微调打通神农架遗产地向西延伸的通道,对遗产地物种至关重要的森林栖息地和迁徙廊道等纳入遗产地范围统一保护,从而增强大巴山系遗产地整体的生态连通性,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使得神农架遗产地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重要的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改善遗产地的生态连通性和完整性,更好地维持并增强整个遗产地的完整性和突出普遍价值。

2018年12月,神农架林区政府、湖北省林业厅先后同意五里坡通过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边界微调的方式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2019年3月,根据世界遗产中心审核要求按照世界遗产《操作指南》附件11的相关规定修改完善。2020年1月27日,调整后的《湖北神农架世界遗产地(编号:1509)边界细微调整报告》递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通过完整性审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定于2020年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延期举办。

2021年7月28日,重庆五里坡申遗项目通过审议,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范圣卿

Hash:03ff8b845b13d494767b63d1f918a1169fd3088f

声明:此文由 上游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