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龙河 故事几多 ——从一条河的改变看丰都生态文明建设

一条龙河 故事几多

——从一条河的改变看丰都生态文明建设

丰都龙河风光。(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1978年11月1日,邮电部向全国发行的8分面值邮票《公路拱桥——丰都九溪沟桥》。

(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丰都龙河岸边矗立近20年的兴旺化工厂,厂房被拆除、废旧设备被运走……为了保护长江母亲河,它只留下了一座焚烧塔,成为龙河湿地公园里的一处工业遗址。

位于龙河上游的三建乡绿春坝村,岸边一处仅住着16户人的古村落,却悄然变成游客竞相打卡的热门旅游胜地。

随着龙河逐渐变得清澈美丽,龙河沿线的人文故事也被更多人知晓。比如已在龙河屹立近半个世纪的九溪沟大桥,它的另一个身份是曾经的“世界第一单跨石拱桥”。

这些新近发生在龙河沿岸的故事,都与这条河的变化有关。重庆日报记者近日在丰都采访时发现,曾经以鬼城闻名的丰都,如今正在探寻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龙河的改变,丰都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可见一斑。

停产化工厂变成河畔风景线

深冬时节,龙河河水清澈见底,在沿岸的双路镇花园社区,沿河步道、绿植和缓流的河水相映成趣。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龙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一部分,尽管还在建设中,但如画般的风景已现雏形。

过去,这里斑驳荒凉。当地村民说,河畔曾有一个已停业的花园水泥厂和因经营不善常年停产的兴旺化工厂,严重破坏了龙河岸线生态。2019年11月,水利部在全国遴选出17条河湖开展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建设,龙河(丰都段)作为重庆唯一的代表河流入选。

“龙河入选全国示范河湖创建名单,这与丰都‘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绿色发展观契合。”丰都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丰都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全县2901平方公里都是长江的集雨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是丰都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是用严格的生态保护倒逼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实现丰都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场龙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攻坚战在丰都打响:为龙河设置“一河三长”,拆除沿线侵占河道、影响旅游景观的违法建筑,整治小水电、恢复生态基流,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在此背景下,龙河结束了23.6公里河道22年常年断流的历史,野生猕猴鸳鸯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时隔20年后再次出现在龙河流域。

兴旺化工厂在拆除厂房、清理设备,并进行生态修复后,由过去的破旧厂房变成了风景如画的河畔公园。但当地并未“一刀切”抹去旧有的痕迹,比如保留该厂的焚烧塔,作为龙河岸边的工业遗址供游人参观。

一夜间,古村落冒出7家农家乐

1月9日,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保家楼古村落。

一大早,村民廖小城就开始烧火、切菜……当天是周末,有15桌客人提前预约要来他家的小城故事农家乐吃饭,廖小城一家人一大早就开始忙活。

绿春坝村村支书廖志伟坦言,保家楼就在龙河边,过去是个没住几户人的破旧院落。随着三建乡被确定为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以及龙河着手创建全国示范河湖,三建乡开始着手把依山傍水的保家楼打造成传统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保家楼荒凉的河滩种上了绿植,年久失修的院落改造成了传统民居,过去泥泞不堪的乡间小道铺上了古色古香的青石板……保家楼一天天变了样,并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开门迎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年4月的一个周末,还未正式做好迎客准备的保家楼突然人山人海,自驾来郊游的车辆停了好几百米长,乡间道路挤得水泄不通。原来,这些游客来自县城,听说保家楼要开放,提前来游玩,并到处打听哪里可以吃饭。

由于保家楼在搞建设,廖小城一家平时就负责给工人们做饭,家里有几口灶台。见这么多游客没地方吃饭,他赶紧东家借点腊肉、西家借点粉条,一天下来接待了近百人,挣了1200元。周边村民一看,赶紧连夜采购锅碗瓢盆和菜蔬,一夜间竟然冒出了7户具备简单接待能力的“农家乐”。

保家楼的乡村旅游就这样开始起步,如今,保家楼已经发展了10家民宿,自去年4月以来已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万元。

龙河一天天的变化也带活了绿春坝村的乡村旅游。去年12月底,在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上,绿春坝村上榜“2020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生态文明类)”,这也是重庆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乡村。

廖小城说,守着青山绿水,就能挣钱!

这座曾获世界第一的石拱桥将重现原貌

随着龙河一天天变美,沿线的人文故事也被一一发掘,成为丰都弘扬水文化、做活龙河“水文章”的重要载体。

在距丰都县城24公里的南天湖镇境内,龙河上有座横跨两岸的石拱桥——九溪沟大桥。这座看似普通的石拱桥,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获得过“世界第一”,当时的邮电部还专门发行了关于这座桥的邮票。

大山深处奔涌而来的龙河,蜿蜒曲折,滩多水急,两岸悬崖绝壁,自古交通险阻。当时九溪沟是丰都县的厂天、三抚(后并入南天湖镇)以及武隆县的桐梓、火炉、接龙等地进出丰都的必经之路,两岸百姓急需一座桥梁通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撑,在龙河上修建一座大桥并不容易。丰都县多次申报,终于在1971年得到批准,并争取到20万元资金,开始修建九溪沟大桥。

这点钱根本请不起专家,丰都决定自己想办法。丰都本地的“土专家”负责桥梁的设计,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青年民兵、能工巧匠则被组织起来,成为修桥大军。

经过整整一年的艰苦施工,龙河上终于架起了一座全长140米,桥面宽7.5米,主拱净跨116米的石拱公路大桥。1972年7月1日,九溪沟大桥正式通车。

这座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架起来的桥梁,却在不经意间创造了当时的桥梁神话。因其主拱净跨116米,九溪沟大桥被认定为当时的世界单孔径跨第一长度。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其1977年所著的《桥梁史话》中这样写道:“丰都县九溪沟石拱桥,跨度达116米,成为今天的世界第一”。1978年,九溪沟大桥荣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同时荣获国家交通部和四川省政府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1978年11月1日,邮电部向全国发行了一枚8分面值的邮票《公路拱桥——丰都九溪沟桥》。

几十年来,九溪沟大桥经历了无数次特大山洪的洗礼,仍横卧于龙河两岸陡峭的绝壁之间,承载着交通要道的功能。丰都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丰都将按照当时发行的邮票图样,重新还原九溪沟大桥周边旧有的景观,让龙河沿线的故事为更多人知晓。

Hash:09b9b7d2188f9580b994f4da2f347ebf20a24665

声明:此文由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