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油田为啥频频关井、封井?

清谈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石油石化行业正在紧锣密鼓地大打勘探开发进攻战,尤其是在进入冬季后,地处西北新疆油田、长庆油田等,也一改往年冬季不施工的惯例,钻井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及中国海油的一些油田,却对主力油气井关井、封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关井、封井已经超过1000口。其真实原因何在?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关封井,只因生态红线不可逾越

记者从位于东北的吉林油田获悉,作为油气产量下滑的老油田,吉林油田今年已将属于上产主力的80口油水井全部关停,实施永久封井。

该油田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80口关封的井,有51口探评井处于莫莫格湿地保护区缓冲区内。吉林油田坚决不为产量而逾越环保红线,不但按照环保要求将其全部实施永久性封井,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环保要求,保护土层。

目前,植被恢复工作已全部完成。由于地方政府实施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吉林油田有29口油水井划入缓冲区内。自3月9日起,吉林油田严格按照国家生态保护有关规定,对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油水井实施封井。目前,29口油水井全部关停并于10月末完成地貌恢复工作。

作为连续6年向国家贡献5000万吨油气产量当量的长庆油田,仅在陇东区域就关停409口油水井,共减少原油产量近4万吨,减少经济产值超亿元。

长庆油田工作区域分布在黄土高原腹地、戈壁滩毛乌素沙漠边缘,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面对严峻的环境挑战,长庆油田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与油气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对生产生活站点、井场和油区道路进行植被恢复,并结合气候特点和站点情况进行园林式建设,呵护生态、美化环境。

在油田开发建设中,长庆抓源头、管过程、建机制,多措并举书写“绿色担当”。长庆油田推广运用丛式钻井工艺和一体化集成场站,最大限度减少地面建设用地;投入上亿元专项资金治理清除环保隐患,王窑水库保护区、桥山自然保护区、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内的油水井全部关停并实施永久性封井;加强“三废”治理,废气、废水达标率100%,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率100%。

长庆油田在推行大井组开发基础上,最大限度使用老井场、老管线及老场站资源,减少占地,保护生态,全年利用老井场布井2000多口,利用老井站100多座,仅此一项少征借地3万多亩。

在开发40多年的安塞油田,针对井下作业次数频繁、施工产生污泥量大等情况,研发了“油管杆密闭清洗、钢制箱体作业、高分子软体平台”井下作业技术,年减少污泥4000吨以上,从源头杜绝修井废液对环境的影响;在南梁油田,对林缘区56口油水井实施“封井育林”,在井场及沿线种植刺槐、柳树2000多株,撒种苜蓿格桑花种子超30多万平方米。

建设一个油田,改善一方环境。目前,长庆油田已探索形成黄土塬、沙漠等五种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建成安塞、陇东等9座碳汇林基地,年节水2500万吨,新增绿地4500余亩;年回收伴生气10亿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硫3500吨。

关封井,只为山更青,水更绿

福山油田作为海南省唯一的陆上油田,成立于2001年,主要在琼北地区福山凹陷从事陆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处理及销售业务。

面对生态保护红线,福山油田将油田矿权整体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允许开发区三类,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的油气井站做了逐步退出计划,计划于2018年底全面完成退出。

目前已完成其中32个井场的土地复垦,复垦面积达到475亩。现有的油气开发区需要退出,计划内的勘探开发区也受影响。福山油田原计划“十三五”期间,逐步开发朝阳永安、花场—花东、白莲—金凤南部斜坡、美台—红光五个区块,共部署275口井。其中,150口开发井、125口为探井。现在部分地质勘探重点区域被划到了生态保护红线之内,原来的计划已经搁浅,不能再打井了。

已经制定退出计划的远不止福山油田一家。大港油田根据国家对环境敏感区域的环保规定,制定了北大港湿地保护区、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等5个环境敏感区的油气开发生产退出方案。目前,大港油田采油二厂、四厂、五厂正在有序推进敏感区域内的油水井封井工作,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退出核心区、缓冲区。

胜利油田作为中国石化下属的第一大油气田,位于山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有300处生产设施。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划定后,胜利油田位于东营市的东部油区跟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出现了重叠。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自然保护区共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按照自然保护区整改要求,其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一切生产活动,实验区已存在的设施在取得环保手续后可以生产,但不允许新建任何生产设施。而位于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胜利油田的300处生产设施,主要包括其最大的海油陆采单体人工岛老168平台和垦东12、垦东701海油陆采平台。其中,老168平台有67口油水井,垦东12和垦东701共有154口油水井。其余的油水井分布在河口采油厂、孤东采油厂。

目前,胜利油田老168海油陆采平台上的5口油井已经停止生产,“采油树”(井口)被连根拔起,不留一丝痕迹。至2020年,平台将完全弃用。

据统计,胜利油田目前已关停位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的油水井106口、封井57口。其他相关油井将在三年内停产封井,完成生态修复。仅此,胜利油田就影响产量33万吨,产值近10亿元。

新疆蕴藏着全国陆上30%以上的油气资源量。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将新疆土地面积的42%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内,使得大面积油气勘探开发区与之叠合。随着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为了进一步保护土壤环境,在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和塔里木湿地的核心区域,中国石化塔河油田今年将有53口井逐步退出。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共有油气井31口、地面集输场站5座、管线58条需要依法退出;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共有油气井74口、地面集输场站11座、管线144条需要依法退出。目前,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已封井14口,其中10口已完成复垦。地面集输场站拆除退出3座、管线清退54条。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已封井12口。其中,11口已完成复垦,场站拆除退出1座,管线清退26条。

也许再过两年,大西北胡杨林和湿地自然保护区里,就再也看不出十数年油气开发的痕迹。

而地处渤海湾西岸的北大港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春秋两季都会迎来大批远道而来的候鸟,眼下正有6万多只珍稀鸟类在此“做客”。湿地所在的千米桥探区,曾因天然气大发现而闻名,至今仍是油气资源富地。作为开发者的大港油田,1964年起就在此进行勘探开发建设。历史高峰时期,这里曾有35口地上抽油机井同时运行。

随着“美丽天津”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观鸟文化节影响的不断扩大,湿地环境保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016年10月1日起,天津市首部保护湿地的地方性法规《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天津市政府在北大港湿地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并计划在北大港湿地保护区的基础上着手建设一个国家级生态公园。这个公园在北大港湿地保护区的基础上将“严格保护区”的范围扩大到原来的4倍,90%的区域都将被划为“严格保护区”。

在如此环保形势下,近年来大港油田陆续关停北大港湿地内位置极端敏感的油井。截至目前已陆续关停29口油井,仅剩的5口井均离湿地较远。管理站也削减至仅剩湿地边缘的一座。而大港油田采油二厂所在的南大港湿地是河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也已封井8口。

记者采访过程中,多家受访油田企业都有类似的表态。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地退出、关井,都已有了切实的行动。这番行动对各油田的产量和效益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退出、关井、封井,并且恢复地方生态保护区原有地貌,或复垦或绿化,这份责任与担当,能源央企义不容辞。未来的油气生产基地,也可能是一片风景秀美的生态园林。

相关信息来自《中国石油石化》杂志

责编:王琳琳

校对:刘芳

Hash:4a4e7132053d6c032559750095e0eb24059d9851

声明:此文由 石油商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