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牛山:一卷悲壮的战斗史
困牛山,100余红军集体跳崖,生动诠释了革命先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使命担当,见证了红六军团将士在革命战争中的如磐初心。
困牛山,100余红军集体跳崖,深刻揭示了红军战士“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理论,彰显了革命先烈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困牛山,100余红军集体跳崖,生动展现了红军烈士“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昭示了革命英雄绝对忠诚赤诚为民的政治品格。
2001年,石阡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又铸在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红军长征在石阡——困牛山战斗的相关史料。
困牛山在哪里?
问身边的同事,没人说得清、道得明、讲得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只有几句模棱两可的简短概述。
于是,杨又铸便四处打听困牛山之所在?
或许,是那100余英灵九泉之下魂魄有知,来格来钦!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又铸得知龙塘镇与思南县交界处,有个叫困牛山的地方,那里曾经发生过战斗,当地有“红军跳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
2002年3月15日,杨又铸和县党史办李光平、熊志扬等干部,在卢大发等群众的支持配合下,正式开始收集整理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掀开发生在困牛山上那段被尘封70多年的悲壮历史。
“甲戌年九月初九,上午下着麻麻(毛毛)雨,下午有点晃晃太阳。下午3点钟左右,红军和国民党军在深基坟发生战斗,前后持续约两个小时,战斗最激烈的约个把小时。”在龙塘镇甘溪槽村的走访调查中,时年94岁的蔡应举老人向他们详细回忆了红军当年在困牛山战斗的场景。“第二天,我从王秦寨回家,特意下坡进虎井沟去看,隔河看到进虎井沟岩脚有牺牲的红军(尸体),散开的,一窖窖(一堆一堆)的……”
据时年80岁的姚祖华回忆,当时他和他的父亲、姐姐3个人去偏僻的困牛山躲避战斗,藏在他二哥家大屋基外、鼎罐堡岩口上一块旱土下面的刺笼里。姚祖华说,“战斗是在鼎罐堡发生的。战斗过后,他姐哥陈毛五带着他们去红军打仗的地方看了一遍,他看到有死了的红军,当时没有数阵亡人数。”
跳崖场景惨不忍睹,一个红军战士飞身跳下后,血肉之躯插在树桩上……陈步荣身上的弹伤,直到被马槽溪村村民陈国善收养时,已经生蛆……
陈世荣,原名何步荣,出生于1915年,祖籍湖南郴州市汝城县,9岁时父母双亡,12岁参加游击队,在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任司号员,是困牛山100余红军集体跳崖中的幸存者之一。
残阳如血。在前有强敌、无辜百姓作“人盾”,身后是悬崖峭壁的生死抉择之际,100余名红军战士把枪甩下河去、跳下崖去,宁死不做俘虏……
霎时,黑滩河水在呜咽,困牛山峦在悲泣!
何步荣因个子瘦小,加之头一天误食桐油炒饭,浑身没劲,跳下崖去时被一棵树挡住。战斗结束,敌人散去后,他把身上的军号和马灯藏起来,在第二天天快亮时,他抓着树藤从虎井沟爬出来,沿着黑滩河往外走。
当何步荣走到水井坳时,又被土匪捉住,他的衣服被脱光、证件被烧毁,土匪准备要杀死他。
“他还是个娃娃,杀他搞哪样,杀了是滩血。”当时强硬有势的黄承会说。
何步荣这才得以活了下来。后被当地人陈国善收养,改名陈世荣。
困牛山那段悲壮历史,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想理念,展现了红军战士的崇高精神。我们将一直循着红色足迹,在榜样的感召下、信念的指引下、精神的滋养中,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薪火,赓续精神血脉。
悲哉,黑滩河!
壮哉,困牛山!
呜呼,英烈们!
秦楚焱
编辑 杨聪
编审 朱邪
Hash:51cc5f74eb384e50ce03831695325577b362da49
声明:此文由 天眼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