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古迹之“玉溪桥”
玉溪桥又叫州大桥,位于玉溪市红塔区李棋街道办事处金家边社区,玉溪一中附近的玉溪河(州大河)上。今为青石墩砌建而成的五孔石桥,桥长66.63米,宽9米,高约7米,桥面平整,铺有沥青,桥栏为白色大理石质,雕刻有花卉纹。该桥于2012年7月成为红塔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非主要交通要道,多为行人过往。靠玉溪一中一侧的桥头还有一棵四季常青的黄葛榕树,已有两三百年的树龄,伟岸魁梧,枝繁叶茂,与玉溪桥相映成趣,既为玉溪桥增添了活力,也使其更显清幽古朴。
今玉溪桥所在地明清时乃为新兴州北达省会,南通嶍峨、新平、元江的要津,最早于此“架木为桥”,风雨侵蚀下常腐常修,劳民伤财。明崇祯十年(1637),曾任礼部尚书的新兴人雷跃龙主持修筑玉溪桥。他从长期着眼,掘地立下石墩六座,高一丈二尺,开五孔,建木栏瓦房19间于桥面,上悬雷跃龙书题木额“玉涧长虹”、“长桥卧波”二方,匾额均为金字黑底龙花纹边。
早期玉溪桥可参考该图
清康熙九年,知州耿文明重修玉溪桥;后因沙淤水溢桥上,五十二年知州任中宜又增高石墩三尺,仍覆瓦屋;乾隆十二年沙淤桥圮,知州徐正恩加石墩五尺,覆瓦房二十一间,桥之东西各建以坊;嘉庆四年(1799),知州刘嶙又增高4尺;光绪十三年(1887),知州周应芳重修玉溪桥,彩画金廊,桥的两端,各悬一方“玉溪桥”扁额。
民国二十三年(1933),公路通车以后,此桥不适应交通,遂拆除桥上屋坊,以巨木加宽,雷跃龙书的木额也下落不明。
民国三十六年(1947),邑人王世泰、周文卿等捐资会同当时地方政府重修,集工匠拆木置石,沿旧石墩翻砌为半圆孔,并扩宽桥石,加高石礅,全部置石构成。
1966年,玉溪县人民政府以国防公路标准将玉溪桥沥青化,复以钢筋混凝土浇灌T型梁。后几经修缮,最后成了今天的样子。
关于玉溪桥,附近的李棋金家边也流传着一些有趣的传说。相传玉溪桥最早是木桥的时候,是由成年人刚好可以环抱的木头桩搭建而成,过桥的时候要很小心,否则就会掉进河里。后来郭井村委会一个叫王世泰的大地主捐资修建玉溪桥时,据说造桥的每一块青石都是牛拉马驮从龙马山上拉来的,而且每块石头的大小几乎都一样。那时候没有水泥,桥身完全是用炒过的黄豆面砌起来的。另外,玉溪桥正中的桥拱上原本还有一个立体的龙头、龙尾雕塑,造型小巧生动,但是后来却不知所踪。
玉溪桥作为旧时玉溪的一处名胜
自古以来游人往来不绝
文人多有诗文吟咏
玉溪桥落成
玉泷
溪净蜃楼结,涛翻鹊架横。
拨云寻古渡,倚阁听流莺。
月魄临波皎,柳荫人槛明。
琼瑶谁踏破,载咏道平平。
玉溪桥
毛琨
万里乘槎客,寻幽到玉桥。
千峰围碧落,一水下层霄。
龙卧苍江隐,鹦鸣低树摇。
前村何处去,隔岸鸟相招。
几百年来,玉溪桥下的河水依旧静静地流淌着,然而岁月却随着河水的冲刷渐渐消逝。
站在玉溪桥上,张开双手,轻抚着身前清凉的河风,昔日的美景却早已不再。一座原本饱含历史文化的古桥一步步变成了今天这样一座披着现代化外衣的不起眼旧桥,一丝忧虑淡淡涌上心头……
来源:玉溪博物
Hash:d8f622cb2f1c78751b26b8248f0090555bcbac9e
声明:此文由 玉溪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