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山门传说二则

【2017年第142期●总第160期】

山门传说二则

文/蒋子棠

望乡山

地处雪峰山腹地的桐山乡,有条从山门镇通往湘西古道。平整的石板路从山门镇出发,一路经嵯嵯峨峨的山势,突突兀兀的峰峦,湾湾环环的溪水,苍苍郁郁的森林,过马颈骨到相见弯,爬上大尉庙,再继续前行不远,站在山巅之上,向东可以望见洞口县山门镇大片平坦的田野,向西可以眺望溆浦县龙潭镇,一脚踏二县,两眼看千山。真可谓天高地迥,人在琼霄,青山削翠,碧岫堆云,乾坤皆秀,气象万千。这就是有名的望乡山。

传说在很多年以前,溆浦龙潭有个姓张的富户,生有一个儿子名叫张府。这张府自幼聪颖好学,知书达理,且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只可惜尚未成年,生母病故。不久,父亲娶回一个年轻漂亮的继母,张府生性仁孝,视继母如生母,常在继母面前问寒问暖,继母见张府如此孝顺,也甚为高兴。几年后,继母生一男孩,张府见有了弟弟,不仅毫无二心,而且喜欢不已,百般爱护,兄弟俩相处得十分融洽。随着年龄增长,兄弟感情笃深,只不过弟弟的聪明才智却大不如哥哥。

一天,继母娘家哥哥来张府家走亲戚,临行时对妹妹忧心忡忡地说:“只怕将来张府当了家,亲外甥占家产不到。”哥哥一语惊醒了做继母的妹妹,她想:自己亲生儿子与张府的聪明真的相差甚远,将来肯定是张府当家,别看他兄弟俩现时亲亲热热,到时只怕……越想越感到可怕,她觉得这确实是个大事,得趁早想个法子才行。

可想个什么样的法子才好呢?张府是个孝顺的孩子,如果把他害死,一则天理不容,再则自己也于心不忍。觉得只有想办法把张府挤走,让他远走高飞,另立门户,将来这份家业自然就全部是亲生儿子一个人的了。于是她日里走路在想,夜里睡觉也在想,挖空心思要把张府挤走,后来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

一天,张府正在书房读书,继母满面笑容地端了怀热气腾腾的香茶送去。张府见继母亲自送来了茶,赶忙起身去接,继母就势把手背向张府长长的指甲碰去,手背上立即现出几条血痕。继母赶忙走到丈夫那里,添油加醋地说张府如何如何对她无理,并伸出血痕条条的手背给丈夫看。但张府的父亲并不是那种糊涂老头,他了解自己的儿子,不相信后妻说的话。继母见丈夫并未表现出相信她说话那种神态,生怕内心的秘密被丈夫发现,偷鸡不成蚀把米。于是又想出了一个更加卑劣的主意。一天,她看到丈夫在客厅与客人叙谈,而张府正在客厅外面的廊檐下赏花,便赶忙走进伙房,抹把臭猪油涂在头上,向着张府走去。臭猪油立即招来了许多苍蝇,围着她的脑袋飞旋,有的还扑到了脸上。一贯孝顺继母的张府见了,急忙用手扑赶,继母假意惊叫一声,径直向客厅走去。张府不知是计,见苍蝇仍然围着继母转,也不假思索地跟进客厅,并且一面走一面继续用手去驱赶继母头上的苍蝇。父亲见了,赶忙喝住张府,继母则当着客人的面,一头栽进丈夫怀里,装腔作势地啼哭起来……

张府的父亲洞若观火,早就明白了后妻的用心,觉得勉强再凑合一家,只会对张府不利,同时觉得张府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若真有出息,不应留恋旧窝,安享富贵,应该外出闯荡,自立发展。一天,他提了个装有一半家产金钱的包裹,带了张府,沿着雪峰山向东走去。一直走到望乡山这个地方,远望雪峰山下的山门一带,地势平坦,田野广阔,水源丰富,阳光充足,是个发家立业的好地方,便语重心长地对张府说:“府儿,好男儿志在四方,你若是个有出息的男儿,就到那里去成家立业、发子发孙吧……”说完,把那个沉甸甸的包袱交给张府。张府泪流满面地拜别了父亲,来到山门,用父亲打发给自已的资财作头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负父亲期望,很快兴旺发达起来,并娶妻生子,繁衍后代,成为山门地方有名的大家族

再说张府告别父亲来到山门后,念念不忘父亲对自已的养育爱护之恩,便在每年与父亲相别这一天,来到这里,登上山顶,深情遥望故乡龙潭,想念自己的亲人。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座山叫作望乡山。

大尉庙

望乡山上有座大尉庙,庙宇不大,也不富丽堂皇,但庙里供奉着的李大尉等几尊神像,却塑得很有神气,特别是庙里庙外安放的那些周围州县赠送的石碑,更给这座庙宇増添了几分荣耀和灵气。庙宇背后是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李大尉墓及墓碑。

相传,李公大尉系江西九江人氏,诞于大元至今元年,原在沅州府为官,时值灾年,民不聊生,于是开库赈济灾民,被关进牢房。大尉在牢里关了三年,沅州属地就连续三年大旱。一天,大尉在牢里听得外面闹闹嚷嚷,锣鼓喧天,就问牢子出了什么事,牢子说:“你倒安逸,无牵无挂,每天还有两餐狱食享用,可知三年连年旱灾,颗粒无收,饿殍遍野,老百姓敲锣打鼓求雨,无济于事,官府颂发文榜,若有人能求到雨,有罪的赦罪,无罪的封官加赏,但至今无人敢于揭榜。

大尉听罢,对牢子说:“你去转告老爷,说我愿试一试。”

牢子把大尉的请求转告府令,听说是十恶不赦的李大尉请求求雨,府令命人把他从牢里提出来立了军令状:事成则放,事败则以欺上之罪处死!大尉应允了。他要府令搭个三丈高的祭坛,准备好三牲祭礼和红、蓝、黑三种墨水,亲率衙内文武官员跪在台下接雨。

祭坛很快搭起来了,大尉登上高坛,口中念念有词,将蓝墨水往天上一洒,顿时乌云四起,遮住了似火骄阳,接着又将黑墨水朝空中一洒,刹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不到一个时辰,城里城外成了水的世界,府令和他的爪牙一个个成了落汤鸡。老百姓欢天喜地,对李大尉感恩不尽。雨下得差不多了,大尉将红墨水洒向四面八方,太阳又从云里钻了出来。

府令见李大尉真有呼风唤雨的本事,心中又害怕又耽心,不敢擅自作主,便快马加鞭地禀告皇帝。

府令释放了大尉,临行前亲手将酬谢的银两和一壶皇帝所赐御酒交给大尉,说:“大尉施法求雨,万物回春,造福黎民,功高盖世,皇上亲赐御酒一壶,望在遇见亲人时同饮。”大尉收了银两和御酒,匆匆上路回家。

行至望乡山下的相见湾,遇见了亲舅父,想起府令的嘱咐,便打开御酒和舅父对饮起来。谁知这是一壶毒酒,李大尉和舅父双双毒死在相见湾路旁。当地群众准备掩埋时,忽然,一阵狂风把尸体吹到了望乡山顶。当人们找到望乡山顶时,成千上万的红蚂蚁衔土垒坟,已经把尸体掩埋了。

后来朱元璋起事时,在陈家寨与陈友谅交战,张武烈、陈汝清两位大将恰巧不在,正在万分危急之时,突然云中杀出一支红兵,救了朱元璋,天师奏称系望乡山得道的李大尉相助。洪武二年,朱元璋差使敕封大尉广惠候王,并亲题“护国佑民”御匾,建庙四时祭祀

至今山门地区人们的神龛上,都供奉着大尉候王的神位,祁求保佑一方平安

【作者简介】蒋子棠,1952年开始学习文艺创作,1958年在湖南省文联主办刊物《新苗》发表处女作小说《冶炼专家》,1979年加入中囯作家协会湖南分会,1995年从洞口县文联副主席岗位上退休。系邵阳市第10届人大代表,洞口县第二、三、四届政协常委。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彩圈》、报告文学集《雪峰山下赤子情》、文集《风雨七十年》(上、下卷)、民俗文化集《美在民间》。

Hash:d0f029502564e46e4bafc2cdd5e52d96fba58272

声明:此文由 雪峰文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