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丨白水县烈士陵园让英烈魂不再漂泊

渭南日报 记者 彭一鹏 实习记者 王彤

崔桂兰在2014年圆了一个梦。

那年清明节,这位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的古稀老人和老伴来到白水县。几经辗转,终于在白水县纵目镇山岭村找到并祭奠了她的父亲——在1948年4月28日白水县山岭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年仅28岁的崔科子。一晃,60多年过去了,崔桂兰夙愿得偿。可在她心里,却依然有个疙瘩。

在曾经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支前工作中、在烽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斗和保家卫国自卫反击战中,以及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中,无数英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而在白水这片土地上,也有许多像崔科子一样的白水儿女,他们将赤诚的革命精神永远留在了白水。

20世纪初,白水曾经点燃过西北护法运动的火焰。抗战爆发后,白水县众多进步青年北上延安投身革命。

1947年9月24日白水县保警队、预备队武装起义。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白水武装游击队正式成立,先后开展了尧禾牵制战、山岭阻击战、狄家河截击战。

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发起黄龙山麓战役,9日进入白水地带,驻守在县城的国民党反动派逃跑前残忍地杀害了6名被俘关押的游击队员。

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撤离白水,发起西府战役。敌军趁机侵袭路东地区。6月24日,国民党占领县城后,便衣特务大肆进行抢掠破坏活动,打死打伤不少无辜群众,损坏房屋、门窗、田禾不计其数。

10月,西北野战军发动荔北战役,6日,白水县城获得彻底收复。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白水人民积极响应,纷纷报名参军。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和国防建设中,也有白水儿女前赴后继,勇敢卫国……

英雄已逝,但不该被遗忘。崔桂兰总觉得,那些像父亲一样的英雄们不能再这样“漂泊”下去了。

2012年,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白水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白水县烈士陵园。同年10月,项目建设完成立项、报建等一系列手续后破土动工。2015年8月30日,陵园主体工程、绿化工程、景观文化墙及烈士墓碑安置等施工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如今,苍翠的松柏群中安葬着自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后英勇献身的201名革命英烈。其中,无名英烈124位,有名英烈77位。

据白水县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王杜金介绍,白水县烈士陵园的建设,旨在褒扬烈士、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作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建党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白水县都会开展大型祭扫烈士和教育活动。到今年,已累计开展相关活动60批次以上,年接待社会各界集体组织及个人瞻仰、学习5万余人次。

祭奠是为了更好的纪念。而今,崔桂兰心里的那个疙瘩,解开了。

Hash:a41cdf80b645433660a42f94fdfe7ff4a88fd6cf

声明:此文由 渭南日报全媒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