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聚焦 | 全省博物馆在恢复中重塑
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2020年疫情背景下的博物领域,遭遇巨大冲击和挑战,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最大限度地把“展览”这一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发挥好,博物馆人作出了十分的努力。“线上”这一网络语汇,在特别时期展现出特有魅力,使得受众可以居家利用新媒体观看展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博物馆建设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异军突起,也让人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博物馆和其他文化场馆一样,面临着走出套路探索新路并融入大众生活等一系列问题。在新的发展时期焕发新机,这个定义仅靠“展览”这个词已不能够全部释读,它意味着在重塑中展现出一种新的姿态。而“人民需要怎样的博物馆”这个命题,在当下如何践行就显得尤为迫切。
为此,5月17日,贵州日报报刊社文旅新闻部、天眼新闻文化频道、27°黔地标读书会携手贵州省博物馆,举办以“‘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阅读博物馆”为主题的分享会,邀请来自全省各地的10余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展开对话,立足当下的新时代背景,眺望未来,畅谈博物馆如何适合大众“阅读”,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阅读”博物馆。
考验中展现网络魅力
没有人能想到一场旷日持久的疫情,如此考验人们的认知和承受力。对贵州的数十家博物馆而言,“关门”意味着线下展览按下暂停键,而线上持续开展各种各样的展览活动。
为保障观众居家期间的文化供给,毕节市博物馆推出虚拟博物馆和智慧博物馆,让观众足不出户也可以体验参观,让博物与大众的链接不断。自主、引进和联合举办的临展此起彼伏,只不过这些展览都在线上进行。如自主的《黔西北民族风情剪纸艺术收藏展》,引进的福建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清廉自律 慎守儒风——林则徐家风展》等,与毕节市美术馆联合举办的《变迁——毕节示范区脱贫攻坚摄影作品展》等。这些展览一经推出,好评如潮。毕节市博物馆馆长向鹏说,观众在博物馆官方网站看到的云上展览,每一件文物虽然不可触摸,但能感觉到它的真实度。
毕节市博物馆
与其他博物馆一样,遵义市博物馆馆长李良福也把目光对准线上展览,“居家防疫 网上看展”文化活动拉开序幕,分期隆重推出《瑞鼠吐宝——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等展览。“无论是实物还是图片,线上的呈现缤纷斑斓,疫情期间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依旧丰富多彩。”李良福说。遵义市博物馆双管齐下,开启“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模式,拓展了市民的文化体验。尤其是线上的“龙嵌宝石金冠笔记本手工制作活动”与线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课堂——仡佬族傩戏面具涂鸦体验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少年儿童的青睐。
2020年农历大年三十这天,位于习水县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暂停对外开放。虽然场馆关闭,但该纪念馆通过网站、微信平台,向观众推送“四渡赤水出奇兵”“贵州航运博物馆”两个网上展馆,国家文物局在第二批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推送中对此予以推荐。该馆还成立文化抗“疫”工作队,组织文艺骨干和优秀讲解员创作40多件抗击疫情、鼓舞士气的文艺作品。大家在家里用手机录制音频和视频,以朗诵、快板等形式,在纪念馆的网站、微信平台、抖音平台等新媒体传播,宣传抗击疫情中的感人事迹、英雄故事。
四渡赤水纪念馆
四渡赤水纪念馆 胡志刚 摄
面对疫情,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杨曲强的思考指向更为深入:“这次疫情对博物馆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疫情下我们采取了什么样措施,这些措施对博物馆有什么样的意义?接下来博物馆人应该怎么做?方向在哪里?”显然,疫情在给博物馆带来困境的同时,也给博物人带来了许多启示。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
特色展览尤能吸引受众
贵州的博物馆类型大致分为综合类、民族类、生态类和纪念馆类。地处兴义市的中华布依族博物馆,有文物藏品1300件套,展出文物620件套,展览以布依族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为主题,涵盖布依族语言、历史、建筑、生产生活、服饰、饮食、歌舞等内容。整个博物馆展厅内应用现代全息投影技术和移置实景实物、收集生产生活用具进行展示等,真实再现布依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布依风情等。“文物是祖先遗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是历史回声的凝固和文化创造的体现。”馆长彭龙希望这座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文物陈列平台”,更应是人们的“心灵栖息所”,是一座有灵魂、有活力,弘扬优秀布依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友谊的重要载体。
中华布依博物馆
中华布依博物馆开展的研学游活动
亚洲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于1998年面世。该馆位于六枝特区梭戛乡高兴村陇嘎寨,这里依山而建,民风民俗保持完整,民族文化深厚。错落有致的砖瓦楼房,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在大树与落叶的装饰下,更显原始古朴。博物馆包括长角苗聚居的12个寨子,长角苗现实生活中所传承的生存技艺、生活习俗以及文化信仰等都是博物馆显现和保护的核心。副馆长唐转珺介绍说,资料信息中心记录和储存长角苗社区特定文化的信息,包括录音记录下的口碑历史、文字、图片、录像资料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实物(文物)等。“这些信息,不仅为当地苗族同胞保护和学习自己的文化提供广博的知识资源,而且为外来的参观研究者提供相关必要信息。其次,它还承载着参观中心和社会服务场所的功能。”
长角苗社区举办的民俗活动
与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类似的还有位于锦屏县的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同样是活态,该馆在开拓展陈方面加大力度搜集整理古城文献,书写博物馆的前世今生。馆长龙建林认为,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发扬是博物馆坚持不懈的目标。该馆正着手的有一下重要工作:一是搭建平台,全面抓好文化传承,培养隆里古城文化传承人、开展艺术节等民俗活动等;二是创新思路,开拓展陈新天地,多形式、多方面展示文物;三是深入浅出讲好博物馆的历史人文故事,利用文创、宣传等手段让文物“活”起来。
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俯瞰
作为黔北土司的强大存在,杨粲墓及其周边土司遗存,是羁縻土司治策下播州地区珍贵的历史见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南宋、元、明时期播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态势。遵义杨粲墓博物馆馆长黄峥嵘认为,土司文化是贵州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杨粲墓及其周边区域土司遗存较为集中且具代表性,是展示播州土司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最佳窗口。“如何做好保护与展示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把冷门加热,作出特色,这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杨粲墓博物馆
杨粲墓博物馆举办的文化体验活动
新时期重塑新的形象
在遭遇中崛起,这个崛起包含重生,也包含重塑。遵义市博物馆把博物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来对待,做出了许多探索。结合相关重要时间节点而举办的展览,针对性强,突出了时代主题。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遵义市博物馆和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遵义脊梁——中国共产党追忆历史陈列”,眼下正在紧张的布展中。联手共进是该馆秉持的一个理念。馆长李良福说,今年牛年春节,遵义市博物馆联合全国几十家博物馆,共同举办了“牛转乾坤”展览,亮人眼球,人气暴涨。之前还与延安革命烈士纪念馆联手举办了延安精神展,将遵义的红色文化和延安的红色文化有机链接起来,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对黎平会议纪念馆而言,挖掘长征文化主题,研究古城历史文化,是“重塑”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有3支队伍征战黎平,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传奇故事。建于明初的黎平翘街历经600余年,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馆长杨祖华编著的《翘街旧事》,发出了翘街历史文化研究的先声。在杨祖华看来,做好“挖掘”和“研究”两篇文章,黎平会议纪念馆的“底子才更厚实”。
黎平会议纪念馆
黎平会议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0年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长张义兵说,在短暂的历程里,该馆以服务为引领,在“重塑”上下功夫,探索新路。该馆的“服务于培育人文精神,服务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服务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思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自去年至今,全省多所中小学跟我们合作,从最开始的20家发展到现的近100家,说明我们走对了路子。”张义兵认为,博物馆除了有公益属性,还有市场属性。一个展览,如果推出去市场和社会不欢迎,那么这个展览就不是一个好的展览。观众在看了你的展览后,必须要有一定的收获。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博物馆的未来究竟是什么?在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的眼里,更加多元和开放是关键词。他说,博物馆的类型正在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数量也逐年递增。从乡村到社区到城市,都可以看到博物馆的身影,城市不用说,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村史馆、乡愁馆等正在蓬勃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掘与利用乡村遗产,也成为博物馆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贵州省博物馆
贵州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车马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处处长丁凤鸣说,作为文化单位的博物馆,要主动与旅游市场联结,推动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这对旅游转型升级和实现文化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旅融合发展对博物馆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诉求,博物馆需要在保持原有职能的基础上,在文化旅游政策和环境的框架下,研究、分析自身阶段性特征和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文化旅游消费的需求。”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赵相康向秋樾实习生卢钱沙
资料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文字编辑/舒畅
视觉/实习生 卢钱沙
编审/李缨
Hash:f6b47c4491a29aaba4ba1086c6e4fc3d036f5fc7
声明:此文由 天眼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