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勤轩三迤掌故:普洱府城
普洱:旧为古哀牢国属地,后为濮、越人所居。南诏、大理国称“步日睑”。
元代推行土司制度,于普洱、版纳区域内设置了大大小小的土司,以达到以夷制夷之目的。
明代基本沿元制,在普洱地区先后设置了景东府威远州(景谷);镇沅府禄谷长官司(恩乐)、者乐甸长官司(新抚);元江府他郎寨长官司(墨江)、普日长官司(宁洱)、思摩甸长官司(思茅)、钮兀长官司(江城);孟连长官司(孟连、澜沧、西盟);车里宣慰司,共九处土司以管理地方。同时于置景东卫,负责地方屯垦戍边事务。
清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土归流运动。雍正七年,设普洱府,实行流官制度。至乾隆年间,普洱府辖区基本固定,为一县、三厅、一宣慰司(宁洱县、思茅厅、他郎厅、威远厅及车里宣慰司。)并以宁洱县为府治。为了加强防务,又以分巡迤南兵备道、普洱镇总兵驻札宁洱。与此同时,汉族人口大量迁入,带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对改善民族关系、巩固边防发挥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以后,普洱各县先后隶于滇南道、普洱道尹,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二殖边督办等行政机关。下图即民国时期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图:
1949年底至1950年初,普洱、版纳先后解放,普洱地区先后成立了宁洱、普洱、思茅专区及思茅市等行政区划。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普洱市,辖思茅区和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共一区九县。
普洱府治(宁洱)筑城的历史可追溯至步日睑时期,当时的原住民为抵御外敌,曾于此建筑木寨、土城。元、明时期,土司与地方政府先后进行过多次加固与维修。
清代普洱府成立后,云南巡抚张允随奏准,将宁洱土城外围用城砖进行加固,加固后的外砖内土城墙周长1081.55米、厚2.44米,高7.33米,挡马墙高1米,建四门,东称“朝阳”,西称“宣威”, 南称“怀远” ,北为“拱极”。上建砖木结构城楼,四角建炮台。乾隆四十五年,宁洱知县陈图筹资,再次进行加固,历时数年完成了砖城建设,使普洱府城成为当时滇东南地区最为坚固的城防设施,为巩固国防尊定了基础。其后多次修缮,但基本都保持原有建制。下图为普洱府城旧貌:
同治元年十月,杜文秀以大都督蔡得春、大将军王应科围攻普洱府城,先后掘地道将城东南、东北等处城墙轰塌六十余丈。同治四年、光绪四年、七年,宁洱官绅多方筹款,终于把受损城楼、城墙全部修缮完整。谁料光绪十年宁洱发生地震,部分城楼、城墙再次坍塌,东、西城墙损坏尤甚严重。十一年,普洱道陈廷珍筹资补修。
1920年,西北城墙因火药库爆炸,被毁三十余丈;1923年,又因地震,雉堞坍塌甚多,后陆续修复;1949年4月21日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解放宁洱。1951年,普洱府城城墙被完全拆除。历代烧造之城砖或用于其他建筑,或铺设于道路之下。
近年由于城市建设,这些城砖重见天日,为当地博物馆和藏家珍藏。下图即当地藏友为我找到的,清乾隆壬寅(四十七)年,宁洱知县陈图烧造普洱府城城砖:
Hash:28ae3d55e957e344871d3bfebc1d4fe438edbec7
声明:此文由 乐艺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