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双眼井 走进巴金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走进双眼井 走进巴金
冰 心:他(巴金)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作家 。
贾平凹:巴金是我国当代文学巨匠,他的道德和文章,都是当代作家的一面旗帜 。
铁 凝:他(巴金)讲真话的勇气和正直的品格,让我们这些文学后辈非常敬仰。
陈忠实:巴金是中国文学巨人,是我们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远远地超越了文学的欣赏意义,而形成一个时代的呐喊 。
鲁 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追逐洪流 制造浪潮
1927年4月12日,巴金离开了故土,去往法国留学。
1927年春天,巴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小公寓的5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寂寞和痛苦包围着他,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他想念祖国、亲人。在他满心挂念的祖国正进行着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充斥着不平和屠杀。在这个环境影响下,他创作了《灭亡》,将自己痛苦、寂寞、热情化成一行一行的字留在纸上。
巴金
“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我写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心上的疙瘩给解开了,我得到了拯救。”激荡于绵绵不息的生命洪流中,就应当追逐洪流,并且追过它,自己制造更广更深的洪流。要把一切腐朽的垃圾冲流干净,这是巴金笔下的文字,也透露着他向往真理,勇于前行的勇气。
故地重游 文化索冀
巴金曾说,“只要双眼井在,我就可以找到童年的足迹。”
说起成都的正通顺街,它紧邻太升北路和草市街,400米长,曾经巴金的出生地—“李家大院”就建在那里。据记载,那是一座五进三重堂砖木平房建筑,有大厅、堂屋、桂堂和院墙,在桂堂天井里有2株桂树,在2株桂树当中就是故居的中线,大门就在中线的东边,院墙由青砖砌成,从南到北总长约80公尺,非常气派。
而巴金口中的那口双眼井,正是在他家院门不到20米的地方。1987年,巴金最后一次回到故乡,在寻访故居时看到双眼井。如今,这口双眼井早已被纳入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历史遗迹保留在原处。但说起这口双眼井,它奇就奇在有两眼井口,黑洞洞的张着,像是睁着的眼睛。它的规模,也比常见的水井要大,其深8米,井壁内径达3米。
成都双眼井(蓬州闲士 摄)
逛完了正通顺街,找到了双眼井,巴金的故居就在这里,然而曾经的李家大院早已经被改建,此地只余双眼井。
传承经典 文化浸漫
现在人们在网上能查到的巴金故居是上海的,那是巴老后半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但巴老最重要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却没了,那是他难忘的青少年时期,也是他的作品的重要生活源泉。
“双眼井”成为一个文化坐标,2020年10月20日,成都市青羊区双眼井社区文化中心举行了《人民作家,我们的巴金》大型图片展。这次展览,展出了巴金生平事迹、巴金先生珍藏的作家信札、赠书、字画、部分作家手稿,以及巴金与作家的合影复制件近200件。
2020年10月20日,成都市青羊区双眼井社区文化中心举行《人民作家,我们的巴金》大型图片展
2020年10月20日,成都市青羊区双眼井社区文化中心举行《人民作家,我们的巴金》大型图片展
由于时代和当时诸多因素,巴金的故居李家大院未能保存下来,是个令人扼腕的事情。但比起物象,巴金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更为丰腴,特别是在如今社会普遍追求“快节奏”的情况下,更加应该稍缓脚步,回看从战火中走出的大家们,他们的作品仍旧富有生机和活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Hash:436557fcdc10e263db6dccd27924618ed22bbd52
声明:此文由 方志四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