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打卡重庆的角落 火爆抖音的“天空之镜”在这里拍的!

重庆的母城是渝中,但对于老重庆人来说,还有一处被用城来命名的地方——江北城。

今天,我们都一起在江北城之中穿街走巷,流连于残留的岁月痕迹,漫步现代化的时尚街区,感受重庆北城的巨变沧桑,老街怀旧之旅,即刻出发!

江北城与重庆城隔江相望,地处长江嘉陵两江交汇,故亦称“江北嘴”。

6号大剧院站,在重庆旅游之中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网红之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柳岩在这里把胖哥甩了,每一个夜幕降临的日子里,无数的情侣游客在这里留下相恋相爱的印记····

殷周时代,江北城即为巴人聚居地之一。巴郡、江州的治所曾设于江北城,后又还迁“南城(即重庆城)”。随着城市发展,渐渐的只剩下了保定门;

起个大早,提前赶到江北城大剧院等待四处赶来一起行走的小伙伴,等待的时光不会太长,想要触摸江北城的过去,就得走出去走走看看。

集结完毕,爱玩的小伙伴先打卡一张,江北城,我们来了!

洪崖洞对岸绝佳的观景平台向江北中央公园挺进,农行门口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水池正在逐渐火起来,这一切源于其——“重庆天空之境”的美誉。是故,同行的小伙伴尽皆在画板之前尽情创作,留下自己最满意的大作。

山水之都,美丽之地,这里是重庆!!!

对岸的渝中山水半岛,在水池的反射之下,分外美丽。无数的摄影师都纷纷来此创作过大片,渐渐的开始成就其新的网红摄影地地位。

打卡完毕,穿过地下通道就正式进入了江北中央公园,绿树掩映之中除了科技馆,还有天天主教堂,典型的西式建筑各位引人注目,这就是天主教福音堂。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曾经的爱国救国活动在这里蓬勃发展;在如今这个盛世中国,成了诸多信众礼拜、市民休闲、游客探访的新兴打卡地。

教堂玻璃彩色花窗,灯光闪烁,赏心悦目,和谐氛围立马闪现,增添浪漫迷人的现代情调;日光灿烂,气象万千,各种圣经故事在色彩斑斓之中感动每一个信徒。

古朴的壁灯,持续的柔光给人分外的安定,我想着也许就是信仰的力量。

作别测候亭,继续往前,不远之处就是德肋撒教堂。

江北德肋撒天主堂,原址位于江北城米亭子13号。

咸丰五年(1855),李方济神父购民房(名博济堂)作教堂,于光绪七年(1881年)重新修建。现在的江北德肋撒堂,是民国十六(1927年10月24日)重庆教区主教尚维善(法籍,1926年9月21日祝圣为重庆教区主教。)发出通令,号召教友捐资修建,落成于1928年。现在教堂是重庆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重庆市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涉外教堂)。

教堂里面的每一样物件,在信众的眼中都是神圣的,在我们眼中,精美的花窗,漂亮的壁画都传递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教堂的旁边有一条很文艺的走廊,是个不错的打卡照相之所,于是喜欢手摄的K哥在这里拍下了今天行程之中第一段视频。

拜别教堂,穿过文艺走廊,一座八角亭就出现在眼前。

这就是传说中的测候亭:位于江北城重庆科技馆旁,是西南地区现存最早的测候亭,见证了重庆在西南地区最早使用气象仪器进行现代气象观测的过程。

江北嘴测候亭依山而建,当地人称它八角亭,约两层楼高,砖石建筑,挑檐屋顶,外壁上阴刻阴阳八卦等图样,远观别致而漂亮。

如今,在测候亭顶部,还保留有风向仪等气候测量仪器。据悉,因江北嘴背山临江的独特条件,在西南地区最早建起这座官办气象观测站,观测项目主要有气压、温度、湿度、日照、风、降水量等。

打卡完隐蔽的测候亭,继续往前深入中央公园的腹地,探索另一成为隐秘的特殊境地——重庆唯一的大夏皇帝明玉珍睿陵。

至正十一年(1351年),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至正十三年冬(一说为至正十二年),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任元帅。

至正二十年夏,陈友琼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之后,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定都重庆。1366年,明玉珍病故,子明升继位,后大夏国被朱元璋明军所灭。

明玉珍皇帝的龙袍,当然是仿制品,如此近距离的瞻仰一下也是极好的。

陵墓纪念馆不大,略作参观之后离开陵墓,远远望之,不由得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拐弯抹角出了江北公园,行走在规划一新的江北城街道之上,简简单单的行道树也是颇有意境的。

穿到北滨路上,梁沱之滨,打渔湾上,远处朝天门宛如彩虹飞架两岸。

略过朝天门倒影的打卡地(星耀天地),沿着滨江路继续往前,前方不远就是塔子山。

塔子山公园位于江北嘴北滨二路与寸滩街道交汇处,距离观音桥商圈约5公里,用地面积196340平方米,景观设计面积约为22000平方米,公园依山而建,上可仰望文峰塔,下可俯瞰滨水长江,不仅有茂密的植被和丰富的负氧离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将相得益彰,是江北嘴和寸滩两个片区的“城市肺叶”。

塔子山下的观音寺,也是从别处迁来的寺庙,修葺一新的仿古建筑,在塔子山下稳稳的告诫每一个过客:众恶莫作,众善奉行。

沿着观音寺边上修葺一新却略微有些破败的步道网上攀爬15分钟,就上到了山顶,一路上的爬坡上坎还是颇为费些精力的。

塔子山文峰塔位于溉澜溪长江边的塔子山上,修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一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古塔。塔子山文峰塔为七层,呈六角形,底层用条石砌成,塔高26.6米。它与南岸黄桷垭文峰塔隔江遥相对峙,并与下浩觉林寺塔形成了有趣的“三塔不见面”的人文景观。

文峰塔正在修葺,遥想不久的将来竣工之后当是个不错的观景平台。行至另一端,远处的大佛寺大桥跨立江上,桥下船来船往,桥上车水马龙

从文峰塔的南端出口向下梭了十多分钟,基本上就出了公园,继续沿着公路往前,不远就是江北区府。考虑到天气炎热,同行妹子较多,作安全考虑选择了搭车前往寸滩。

两地相隔不远,885路车三个站就到了寸滩站,沿着寸滩大桥旁边的小路往江边走,路边的黄桷树根颇为坚强,紧紧的抓实着路边的堡坎。

从大公路下到一条废弃的烂石头公路之上,一个简约的集市正好处于尾声,寸滩老街258赶集,周边的居民还保持着这一古老的生活习俗。

继续往前,寸滩老街的牌子静静的立着。明万历年间的庙、清道光年间的桥、旧时期的县道、烧柴火的饭馆、光滑磨去棱角的石板路,以及青瓦下的老式民居,都能在这里找到。

这条老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历史的进程中,也曾辉煌一时,如今却已是“英雄迟暮”,传统风貌逐渐消逝,今天重走这条老街,用镜头记录光阴的故事。

水泥面的墙上,重庆市市民共约还依稀醒目可见,还在述说当年居民们是何等的潇洒自得。

继续往前,穿过两边都已经打上拆字的街道,空空如也的街道另有一种颓废感,从街头的岔路左拐入向下的梯道, 不远就是至善桥。

至善桥建于道光年间,为石质单孔券拱平桥,桥跨东西,桥拱顶题刻“清道光二十七年,江巴绅商士民同建”,桥身栏杆上刻有至善桥,距今已160余年。看桥上的凹形痕迹,桥上原有木质建筑结构,不过早已毁坏。

一座老桥,多少年承载着寸滩老街来来往往····

坐在古老石桥之上,看远处三桥新老交替。

当繁华褪去,还依稀保留的,那就是历史的厚重····

桥头的茶馆,可以和茶享受闲情时光。

行走在这条不足两百米的小巷中,隐约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斑驳的墙壁,某处倒坍的民居,幽静的巷道,道尽百年沧桑。

探完至善桥,回转到老街之上继续打探,经营几十年的寸滩豆花馆也早已没有了豆花

看居民麻利的刀工,几十年的积累不是白练的。

军民家里老式的青花瓷碗,一碗简单的稀饭确实今天最美好的收获。

吃罢午饭,时间已是中午,小憩完毕,开始回转。老屋上的多肉植物正傲娇的生长,想来不久的将来,寸滩老街必将以另一番面貌展现给每一个重庆人。

最后,欢迎有兴趣的小伙伴加入,扫街小分队华丽丽的留了个影,留住美好的青春年华,留住最后的寸滩老街。

感谢网友:老K提供的图文素材

● end ●

谢绝转载 违者必究

Hash:791f441ebbb3737cbc6ff67fe8ea087baf08942b

声明:此文由 重庆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