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藏古刹,佛陀五百尊——重庆罗汉寺一瞥 下

大雄宝殿后院也是天井式的院落,主建筑是藏经楼,楼内收存的大藏经等梵文和藏文经典,以及古籍字画等,据说大多为唐、明两代瑰宝。不过那些瑰宝不对常人开放,我无缘一饱眼福。我只能在院里转转、看看,拍两张后院建筑的照片。

由于地方有限,罗汉寺布局紧凑,建筑密集,但所有建筑都非常高大,风格也很豪华,彰显出西南名刹的不凡地位。

走出大雄宝殿前后院,下一步是参观罗汉堂。一出大雄宝殿前院的大门(即罗汉寺的第三进门)我又一次看见了古佛岩,不过这次是从另一个角度,即由里向外看的古佛岩,这时我才注意到二门牌坊(即十方叢林坊)的背面写有古佛崖三个大字,原来古佛岩也叫古佛崖。岩、崖一个意思也。

我仍没有去看古佛岩,而是先向罗汉堂走去。

罗汉堂位于大雄宝殿的东北方向,古佛岩的正北, 与古佛岩一墙之隔。

罗汉堂历史并不很久,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隆法和尚重修庙宇,仿新都宝光寺修建了罗汉堂,泥塑五百阿罗汉,从此寺庙改名罗汉寺。也就是说,罗汉堂建成只有130来年的历史。

罗汉堂建成后几经灾难。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7月,罗汉寺被日机轰炸,寺院化为一片焦土,仅存大山门和古佛岩石刻群像。旋即,罗汉寺的僧人开始在废墟中重建罗汉寺以及罗汉堂 ,到1947年,在宗仙法师主持下,大殿、藏经楼、罗汉堂和山门牌坊等得以恢复。

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闯进罗汉堂,将五百阿罗汉打得粉身碎骨,甚至连安置罗汉像的基座也被撬得七零八落。当红卫兵们搭上梯子准备破坏大雄宝殿里的佛像时,梯子突然断了。有人及时赶到,阻止了一场更为彻底的毁灭。这段流传于民间的往事,罗汉寺的信众更愿意相信是菩萨显圣。

罗汉堂西侧

改开以后,罗汉寺迎来了千年历史中的又一次盛典。经过两年的重塑,罗汉堂于1986年5月1日再次开放。在当天为五百罗汉开光举行的法会上,来自四川诸山的长老、佛教信徒三百余人,在当时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成都文殊院方丈宽霖法师的主持下,共同祈愿佛法永存、世界和平

罗汉堂建筑十分高大,但所处位置却很狭小,想拍一张完整的照片也是奢望。即使只拍它的局部也只能是侧视。

罗汉堂的南侧

罗汉寺得名于罗汉堂内的五百罗汉,数罗汉是罗汉寺的一大招牌活动。常有善男信女至此,默数罗汉以测吉凶祸福。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数罗汉也有规矩,罗汉堂外的牌子有详细的说明。我不迷信,进罗汉堂只是抱着猎奇的眼光随意转转,没有去数那些罗汉。

罗汉堂说是五百罗汉,实际共有大小罗汉像总计524尊,这些罗汉皆泥塑像,他们有的端坐在佛台上,有的游戏于梁柱间,其造型精巧、表情细腻、神态逼真。只是门是口贴有规矩——禁止拍照。我遵守规定没有拍照。下边两张照片是网上搜来的照片,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走出罗汉堂,我才真正的走向了古佛岩。

古佛岩位于罗汉寺二门内的通道两旁,本是两溜高于地面的石质崖壁,壁间有洞。洞内凿有罗汉像而名罗汉洞。罗汉洞是罗汉寺建寺的原始起点,罗汉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原名治平寺。寺因罗汉洞而建,《蜀中名胜记》载:“治平寺……有罗汉、先天二洞,皆古洞。”

古佛岩则是在罗汉洞两侧的崖壁凿的摩崖佛像 。佛像共有两排,路西北的石壁 长21.5米,高3.5米,有佛窟3个,佛龛12个,共有大小佛像269尊,最大者高1.5米,最小者高0.26米; 路东南的石壁长24.45米,高3.52米,有佛窟7个,造 像25尊,最大的佛像高 1.5米,最小佛像高仅0.12米。在这些佛像中,最有名的当属人称睡佛的佛涅槃像。

古佛岩的佛像也不让拍照。可是我不知道,于是我一边走一边拍,想拍了一侧的佛像再拍另一侧。当走到古佛岩中间时,廊下坐着的值班人员发现了我,大声的喝道:“这里不让拍照。”我赶紧把相机收了起来。原来还想进罗汉洞里转一转,这下也只能作罢。

告别古佛岩,我又匆匆拍了两张照片,把最后的记忆留了下来,然后大步的向外走去。别了,古佛岩,别了,罗汉寺。

Hash:4aa3a2feb5efc61ae1179292b1418163f8be5a8a

声明:此文由 北海龙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