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两淮盐运博物馆

☝关注

吴楚千秋颂,盐运百味歌——走近中国两淮盐运博物馆

一条江,一条河,一粒盐,写就了十二圩的传奇,而坐落在古镇上的中国两淮盐运博物馆则浓缩了这部历史

江北岸,扬州西境,古镇十二圩藏着一段辉煌的历史。同治12年十二圩被选中成为两淮盐务总栈的新址,在民国时期的世界地图上是唯一一个被标注的小镇。晚清时期,这里是两淮盐业的最大集散地,正常堆囤转运的淮盐每年达10亿斤,出江的盐转销湘、鄂、皖、赣四省(俗称“扬子四岸”),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难怪有人将十二圩称为“天下第一小镇”。

走进中国两淮盐运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一部淮盐史关系百家咸淡,万年扬子江书写千载春秋”,这副对联道尽了十二圩古镇为两淮盐运所作出的贡献。而翻开十二圩的历史,可以清晰地观照十二圩当初的地理位置之重要。清两江总督曾国藩题写“东南利浦”高悬总栈大堂;署理两江总督张树声力荐盐务总栈改复仪征故道;两江总督刘坤一感叹十二圩之富美,题词“东南尽美”,挂总栈二堂之上。

中国两淮盐运博物馆分四大展厅,名称分别为“淮盐转运源远流长”、“东南盐都利浦尽美”、“华丽转身继往开来”、“人杰地灵遗泽流芳”,生动翔实地介绍从古到今两淮盐业的历史。巨幅漆雕开江图再现了十二圩当年万帆云集的盐运场面。

中国两淮盐运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中国盐业协会提供的光绪帝褒奖两淮盐运使江人镜的石牌匾。这块青石牌匾长约2.5米,宽约0.5米,中间写着“一品顶戴”四个大字,左首一排小字为“大清光绪十九年帝特旨人镜一品顶戴恩赐允谕”,右首一排小字:“擢两淮盐运使年减盐商供应金七千余使国税有增所恩”。

江人镜自光绪十六年(1890年)担任两淮盐运使,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病逝,共在扬州做官十年,是历任两淮盐运使中的佼佼者,光绪十六年(1890),江人镜任两淮盐运使,清理积弊,减少盐商成本,增加清廷财政收入,一举两得,为此被授予一品顶戴。任两淮盐运使后,他便在扬州定居,共育十子七女。他本想回安徽老家安享天年,可惜没等衣锦还乡,就病逝于扬州。

馆藏的另一件珍品是一块刻有“仪圩航业公所”等字样的石碑。碑长约1米,宽近0.4米,中间刻有“仪圩航业公所”字样,右侧竖着刻有“同治癸酉年桂月立”,左侧的字迹则有些模糊,刻的是“仪征航商,永吉恒驳船,仝人公建”。据初步研究,“仪圩航业公所”可能是李鸿章1870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后在十二圩设立的分管处。

中国两淮盐运博物馆与其他的博物馆不同之处在于博物馆如同一个小公园,馆旁有一座“烟波亭”格外显眼。此亭是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在民国36年从十二圩乘小木船过江赴外求学时写下的一首词而命名的,这首词写道:“绿杨渡口江风起,轻舟一叶烟波里。对岸是南山,花飞春以残。回头高塔在,茶树城关外。他日再还乡,香茗细品尝。”另一座“积雪亭”是为了纪念晚清名臣张之洞而建,上有对联:积雪中春飞霜暑路,洗兵海岛刷马江洲。

仪征十二圩,曾是两淮食盐的主要集散地,湘鄂赣皖苏五省的食盐中转站,更是晚清以来驰名中外的“东南盐都”,积淀了厚重的淮盐运销文化。市经济开发区高度重视传统淮盐运销文化的挖掘和弘扬,与中国盐业协会合作,共征集了600件文物,创办了中国两淮盐运博物馆,一方面让淮盐转运的历史得到传承,另一方面通过现代开发,打造特色旅游盐运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据悉,中国两淮盐运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以盐运为主题的博物馆,将于今年4月中旬正式开馆。正所谓一楼一馆一亭一舫一厢,囊括了淮盐转运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淮盐文化必将让十二圩古镇焕发出勃勃生机。

(黄兆成 金小平)

来源 仪征信息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审核删除

Hash:cd92422e36aefa65414d7cfab1c4356da727a40c

声明:此文由 白沙天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