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这个市民厉害了,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竟建成一家民俗博物馆

老八册”的民俗博物馆

“老八册”名叫范发文,是濮阳县王称堌镇小屯村农民。 这个“老八册”绰号是怎么来的呢? 因为他只上了四年小学,只学了八册课本。 别看范发文没有多少文化,却干了一件很有文化的事——自费建了一个民俗博物馆。 近日,我们慕名前往一看究竟。

在位于王称堌镇粮管所附近的民俗博物馆里,我们见到了范发文。这个46岁的汉子看上去并没有多少与众不同,就像路边晾晒着的那些玉米穗中的一根,你很难一眼就把它与其他玉米穗区分开来。只是那双透着精明的眼睛,能让人感到他是个有故事的人。

“我干过的事儿确实不少。”范发文笑道,他从16岁开始,当过临时工、卖过干鲜果、开过小超市、搞过小炼油……最终凭借一手好厨艺,在镇里开了一家饭店,生意红红火火,不仅有了满意的营生,也为他后来自费建民俗馆提供了可能。

说起建民俗馆的原因,其实也很偶然。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近几年滩区群众建新房越来越多,乔迁新居时,一些过时的、没啥用的老旧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比如手推车、织布机等,都被丢弃了。见此情形,范发文心想:这些老物件儿确实过时了,但扔了就没了,将来孩子们还怎么了解前辈的生活呢?不如把它们保存下来留给后人,让他们知道这段历史。于是他就有了建民俗馆的想法,并于2016年4月正式开建。

展馆建好后,为了收集更多有价值的老旧物品,范发文经常开车到濮阳市各县区和周边市县农村转悠;他还和一些常年在农村收废品的人交上了朋友,请他们帮忙打听、提供线索。他在收集老旧物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诚意和执着,常常让物主感到“不给他就不好意思”。比如,那个名叫“官斗”的物品,是他带着礼物七赴河北大名县,反复做物主的工作才收来的。经过努力,目前他已收集各类老旧物品约5000件。但由于展区面积有限,很多物品都被搁置在仓库里。范发文的民俗馆是一个占地约2亩的四合院。4个小展室、1个大展厅和院内部分空地,陈列着不同时期的各种生活用具、农用工具、纺织工具、交通工具……我们随着范发文徜徉其间,仿佛在穿越时空。那些曾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件件物品,如同历史的索引,让我们管窥到不同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画卷。

这条渔船清朝光绪年间的,从范县收的。这件绣花敞衣是晚清时期的,从清丰收的。这个荆条编的粮囤是建国前的,从莘县收的……”

范发文在介绍展品时,好像父亲在介绍孩子,轻抚着,端详着,眼里满是爱意和欣慰。

也许是因为有某种顾虑,范发文一直没有说建馆以来他共花了多少钱,但仅从展馆规模和物品数量看,花费肯定不是小数目。作为饭店老板,范发文当然要在商言商,并且生意不错;然而对自己的展品,给多少钱他也不会卖,因为他“建这个民俗馆,本来就不是为了赚钱”。今年开春前后,有个开封人参观他的民俗馆时,一眼就相中了那个据说是元代的浴缸,并愿出4万元收购,却被范发文一口回绝。后来,那人又去了两次,报价也涨到7万元,结果仍未能如愿,只好悻悻而回。

没有多少文化的人,想要干好很有文化的事,“老八册”的难处是可以想见的。但他不懂就问,谁懂问谁,从镇一中的一位老师到市里的几位民俗文化专家,范发文都和他们保持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随时求教自己在展馆建设和物品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总能得到及时而热情的帮助。县、镇领导对民俗馆建设非常重视,给予了力所能及的资金支持,并帮助他申请了新馆建设项目资金。

Hash:6041d8be3c362644c6223d0041f6b7149f95d364

声明:此文由 解忧先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