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石、指动石、小雄山摩崖石刻呼吁平潭文物保护部门妥善对待

(一)北厝镇“眀镜”摩崖石刻被不当挂牌,有损景观。

昨日,本协会收到热心网友消息,呼吁维护北厝镇小湾村明镜石景观,将镜面上不适当的挂牌移除。

原来,有人将该石的县级文保标志牌贴挂于作为该石最重要景观的镜面,对石景明显造成不当影响。而本协会负责人今年5月曾陪同开展平潭奇岩怪石专项调查的地质专家到明镜石,当时留影的镜面上并无此牌(见本文最上图)。发现消息后,本协会即向区旅发委吴副主任等方面请示,吴副主任给予热心回应。该挂牌问题是否事实尚需有关单位现场进一步核实,但相信问题会及时得以解决。这也提醒我区文保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村庄,在为石景挂牌时,要注意维护好景观,挂牌选点不宜对石景的主要景观或价值突出的景观造成遮挡破坏。

附:明镜石简介

本属于平潭古十景之“美女照镜”组成部分的明镜石,位列我区文物保护名录,1922年《平潭县志》(民国版)“名胜志”即有记载。2000年版《平潭县志》亦记载其:“在北厝乡小湾山上,有一块椭圆形巨岩突兀山巅,高5米,宽3.4米,上刻楷书‘明镜’二字,每字大0.64平方米,系民国4年(1915年)6月福建巡按使许世英题刻。右侧有县长戈乃康记事石刻10行,每行12字。此岩平圆光亮,古称石镜,与西边竹屿港中的美人礁遥遥相对,构成‘美人照镜’,为平潭旧时十景之一”。(编者注:1、石上楷书的文字准确地说是“眀镜”,并非“明镜”;2、美人礁已在上世纪采石过程中摧毁;3、新县志中“美人照镜”的表述有误,旧县志原文为“美女照镜”)

(二)最晚刻于清朝的澳前镇“小雄山”摩崖石刻被漏保

两个月前,本协会曾向区社会事业局文保部门书面请求增列澳前镇少雄山的“小雄山”摩崖石刻于我区文物保护名录,但至今未收到回复(另可参见:《呼吁将风景优美的少雄山开发为公园,并将小雄石坪景点“小雄山”摩崖石刻和小雄寨遗址增列为文物保护点》)。

该石刻显然属于被漏保。因为上述《平潭县志》(民国版)“施天章氏补辑二十六景”的“小雄石坪”明确记载其:“在高平观音澳山。石上镌“小雄山”三字,大皆径尺,未知始自何时。相传明末有倪华伯等七人,结庐读书于此。遗址尚存。”施天章先生是平潭旅游先驱,逝世之时(一说于1888年,一说于1911年)尚为清朝,因此,“小雄山”摩崖石刻最晚也是在清朝形成,应当作为文物保护。

(三)敖东镇“指动石”摩崖石刻被漏保

位于敖东镇向阳南安自然村笔架山下的“指动石”,系我区历史以来有记载的两块指动石之一(另一块位于平原镇正和安村,已被毁)。上述民国版的平潭旧县志在“山川志”的“石”一节中记载其:“一在鳌网区笔架山‘豁开精舍’前,孝廉陈逢成墓后,亦高丈余,大可十余围,上锐下圆,屹立石冈之上,指触即动,极力推之,又屹然如故。”

现场明显可见,该石上刻着繁体的“指動石”,与距今即将满百年的上述历史记载吻合。显然,该石也应列入我区文保范围。但查证我区文保的有关资料,并无该摩崖石刻,如确为如此,应属漏保,须增列。

(编辑:卫无涯、子尧)

平潭是世界象形岩石之乡、世界奇岩之城,世界级的奇岩怪石地貌构成了平潭“海蚀地貌甲天下”的核心,平潭的蚀余(海水、雨水侵蚀、风砂磨蚀等)地貌景观达到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级别。

平潭奇岩怪石保护协会是肩负普查、宣传和保护平潭天然奇岩怪石之重任的唯一的民间公益组织,欢迎有识之士关注、加入和共同努力,推动平潭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欢迎关注本协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平潭奇岩怪石”(“qiyanguaishi”),我们将不断原创,全方位展示平潭最全、最美的奇岩怪石及关联风光。

欢迎向本协会提供平潭现存或已毁奇岩怪石的线索(包括有关图片、地理位置、典故传说等)。

欢迎奉献功德,将埋没在林木杂草中的平潭奇岩怪石景观予以复原;如发现平潭奇岩怪石遭受损毁或者被埋没,欢迎向本协会反映。

平潭奇岩怪石保护协会期待您的鼓励和支持!

Hash:1c87e1faf3c9036183a9df2b5e4c17476c808ea7

声明:此文由 平潭奇岩怪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