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湾起义--历史长河里的浓厚一笔

编者按:在咱们我们长清自古就有“千里泰山,百里马山”的说法。马山,因其形似卧马而得名,山势陡峭,雄浑隽秀,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到这里赶庙会已成为方圆百里的习俗。在马山的西侧弯处,通明洞北旧有马泉院,也叫马湾庙,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说起。

战争年代,马湾地处革命根据地,1938年正月初五,张耀南、魏金三在此领导了“马湾起义”,使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济南市委先后建立了济南(山东)学生联合会和济南(山东)各界救国联合会。两个联合会根据中共济南市委的部署,在有党组织和党员的学校、工厂及机关,秘密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国会、抗敌后援会等抗日救亡团体,组织领导各界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2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在北平成立。之后,这一以抗目民主为奋斗目标的先进青年群众性组织迅速遍及全国。暑假前后,在北平天津求学的山东籍学生中的“民先”队员到济南各校串连,济南各校相继建立“民先”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济南市“民先”队部。长清籍在北京师大求学的学生董荣轩参加了北京的学生运动,并加入了“民先”。他1936年下半年回到长清,应张耀南聘请在一小任教,同教员朱慧、孟继德在学生中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6年初,长清县小学教师魏金三、韩丹桂辞去职务,到济南寻觅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在济南警察学校接触到在济南高级中学读书的长清籍学生董云超等共产党和进步青年,革命理论的开导,使两人像茫茫大海中看见了灯塔,他们以炙热的爱国热忱,投入到济南的抗日救亡工作,1936年,两人被吸收为济南抗日救国会会员,同年秋,又被发展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1937年董云超介绍韩丹桂加入共产党员,接着韩丹桂介绍魏金三加入共产党员,5月,魏金三介绍夏页文加入共产党,他们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在长清积极开展革命活动,而此时的张耀南在长清办起育才教育用品消费合作社,社员50余人,魏金三、夏页文以此作为联络社员、民先队员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场所,随后的抗日救亡工作为长清党组织建设打下了基础。马湾起义的重要成员也一一出现。

1937年11月,日军步步向济南逼近,济南危在旦夕,国民党长清县县长李起元逃跑后,韩复榘的三路军驻长清的一个旅和一个团亦仓惶南逃,引起全县人心惶惶,土匪蜂起,局势动荡不安。共产党员魏金三等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指示精神,与张耀南在东关一小举行了全校师生员工的抗日誓师大会,喊出“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口号,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和大多数教职员工的热烈响应,魏金三、张耀南等在育才教育用品消费合作社召集“民先”队员、宣传队员紧急会议,决定划片分组活动。指定夏页文、石中白、杜镜秋、刘晋、吴志笃、张有壬、董涛7人为各组召集人听候通知,以便迅速集合。确定各组的活动任务是,秘密调查散存在社会的枪枝、子弹,为组建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作准备。

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济南、长清即将沦陷的紧张形势下,魏金三等共产党员决定将长清县的抗日领导核心从县城向农村转移。首先到达县南部山区的南坦山间楼村。闫楼村300多户,地处贫困山区,是魏金三的家乡,在这里,魏金三等集中全力通过“民先”队员联络抗日进步力量,动员各村群众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很快就组织起一大批抗日积极分子队伍。在筹措枪支和款项的活动中,先从二区小屯村杜鹤泉家中动员出三四支步枪和一支冲锋枪,后又从铁路东的村庄动员出几支枪,总共十几支枪,运到闫楼村。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全县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条件已经具备。

图文无关

1937年12月初,魏金三、崔健赴泰安请示中共山东省委,省委肯定了长清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方向。按照省委的指示,魏金三、崔健又到平阴县,向中共鲁西北特委组织部长王晋亭传达省委意见,12月底,共产党员万晓塘、冯乐进、袁振及冯晓云到达南坦山阎楼村,与长清县的共产党员一起发展党的组织。1938年1月初,共产党员万晓塘等在南坦山阎楼村魏立政家的地窖内举行会议,成立了中共长清临时支部,隶属中共鲁西北特委领导。党支部确定了当时的任务:一是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二是加强领导,发展抗日武装,募捐枪支弹药,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初,张北华、远静沧等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在泰安县夏张镇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山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并先后夜袭肥城俘虏县维持会20余人,缴枪十几支,处决汉奸维持会会长;突袭界首火车站日军,毙伤日军18人,两次战斗震动了整个泰西地区,鼓舞了长清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1938年1月29日,中共长清地方支部决定:为扩大抗日斗争的影响,筹措抗日活动经费、枪支弹药,拟于1938年1月30日组织民先队员袭击长清县维持会。但在行动的前一天,日本鬼子进了长清,计划取消,改为在马湾庙举行公开活动,筹枪、筹粮、动员人。许多青年学生、教员和有志之士纷纷奔向马湾庙,共集中了60多人,20余支枪,举行了长清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具有历史意义的马湾抗日武装起义,也叫“马湾起义”,正式建立了抗日游击队,定名为山东抗日救国军,冯晓云、张耀南为负责人。

图文无关

编后:马湾抗日武装起义后,这支抗日游击队影响逐渐扩大,后经上级党委决定:长清抗日游击队编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第四大队,冯晓云任大队长,袁振任指导员,张耀南任参谋长,四大队共60人,其中中共党员20余人,“民先”队员30人,知识分子占绝大数人,是自卫团中政治素质较好的大队,大队积极开展各项抗日斗争活动,各项任务完成出色。1938年5月,这支队伍又转移到大峰山,成为建立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队伍之一。

来源:区委党史办、区委组织部

编辑:赵梦苏(实习)

Hash:c34b9fc50b16fd98f1c376760f3f5cf2272d2c3b

声明:此文由 秀美长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