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挖出新石器时期遗址,面积达15万平方米,却因建在水上引起争议

魔都上海向来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化城市。这里高楼林立的城市形象,高品质的生活,便捷快速的交通,丰富的旅游资源等等,使很多人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而说到上海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标,也许大部分人会觉得是东方明珠,上海外滩迪士尼乐园。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介绍上海一个新的地标。

上海一景区建筑建在水上,网友吐槽不断,得知用途后瞬间肃然起敬。最近上海有一个建筑引起了网友的好奇。从图片上看去,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就是这里的几栋房子建造在水下,只有屋顶飘在水面上。

有这样的设计,网友的吐槽很多。有人觉得房子离水太近了,虫子多,湿气重,不能住人。也有人觉得建在水下的房子采光不好,住在里面会很压抑。有人觉得这些建筑设计挺好,但是中看不中用,犄角旮旯太多,空间少了一半,浪费太严重了。当然了,也有人质疑如果下雨了,河面上涨,或者是发洪水了,房子岂不是废了?

实际上这些房子不是民居,而是一处文化景点。这处景点叫做广富林遗址。位于上海松江区广富林村的北边。这块遗址的总面积为15万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考古学上,更是把他称作“广富林文化”。它并非一般的文物景点,而是整个上海的根,对于整个上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

1958年,当地居民在开河的时候发现,这里有大量的文物。经过考古部门挖掘与分析。确认。这些文物就是新石器良渚文化时期,和商周时代的陶器残片。后来,经过多次挖掘,才将遗址的面积确定为15万平方米。

广富林遗址是整个上海历史上出土文物最多,发掘规模最多的一处考古遗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上海不再是一个“滩”,而是拥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它揭开了历史上上海人生活的场景,所以也就是上海的根。最能代表上海文化的景点,为什么将房子建到水上?看完恍然大悟

现在我们去广富林遗址游玩,留下最深的印象肯定是那几座建在水面上的建筑。这个遗址总共分为三层。其中第一层展厅已经略低于水平面,停车场更是在水下。那么,这个最能代表上海文化的景点,为什么将房子建到水下?是为了吸引眼球吗?看完恍然大悟。

据说广富林遗址是先开发出来的。为了让这些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于是就在遗址的周围,挖出了一个人工湖泊。现在,这处景点已经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前去游玩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多,一方面是去感受上海厚重的历史文化,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一睹这个特别的水上建筑。

对于上海挖出新石器时期遗址,面积达15万平方米,却因建在水上引起争议,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喜欢这类文章,欢迎关注“旅之艺”!

(文章图片均来自网络,若侵权,可联系删除!)

Hash:d3306610aaa9af6d7f4e23d4d27d80242c0469c9

声明:此文由 旅之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