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难忘军民鱼水情三代人接力守护烈士墓

69年,时间长到足以让一个孩子成长为古稀老人,也足以让我们记忆中的许多人许多事湮没在岁月当中,然而,对于武鸣锣圩镇旧圩村的潘家人来说,有一个故事却永远都会铭记在心,也正因为如此,过去的69年里,一家三代人都在接力着做同一件事:义务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解放军烈士守墓。今天的“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国”系列报道,要给大家讲述的就是这段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故事。

在武鸣锣圩镇旧圩村村口有一棵大树,树下有一座坟墓。这里安葬的是谷振中、刘芬两位烈士。

虽然潘家兄弟将烈士们称为“叔叔”,但他们既没有血缘关系,也未曾谋面。故事,还要从1950年说起。

当时,武鸣匪患猖獗,为了肃清匪患,给百姓营造和平的生活环境,来自黑龙江哈尔滨宾县的谷振忠、刘芬和中国解放军152师454团的战友们,以42大队的代号来到锣圩镇旧圩村驻守。那时候,剿匪部队就在这个老房子所在的空地上搭帐篷开火做饭,时隔60多年,说起那时的情景,村里的老人仍旧记忆犹新。

武鸣区锣圩镇旧圩村村民 杨淑芬

部队驻军从这里弯过去,住到了四个人的家,那时候解放军都给我们小孩吃的,他们还拿面包给我们吃。

战士谷振忠和刘芬就住在潘家附近。从那时开始,潘家就和谷振忠、刘芬这两个名字结下了跨越几千公里和半个世纪的军民情缘。

潘世荣的二儿子 潘盛财

煮饭的时候,谷振忠和刘芬很爱护我哥哥,也跟我爸聊得来,每餐饭都要打一碗,给我爸、我哥哥吃,当时我哥哥才三四岁。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战斗形势激烈,1950年冬天,两位战士不幸壮烈牺牲。

潘世荣的二儿子 潘盛财

战士们剿匪完清点兵的时候,发现少了两个。就有几个战士来找我爸,让我爸带他们去找,后面就找到他们的遗骸了。

潘世荣不仅费尽周折到山谷里找回了两位战士的遗骸,还拆下自家的门板,牵头给两位战士在村口做了一个简易的烈士墓。每当逢年过节,潘世荣总会带着一家子带着祭品来到坟头,除杂草,一边为烈士寻亲,一边义务守墓,几十年从未间断。这个行为,在潘世荣五个儿子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潘世荣的二儿子 潘盛财

要牢记这两位叔叔,要保护他们的烈士墓。

潘世荣的三儿子 潘正珠

他们安葬在这里,是为了解放广西打土匪而牺牲的,这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家里面都是当兵的,我大哥是1965年当兵的,他退伍回来以后就到我二哥去,我二哥还没回来,我刚刚高中毕业,又体检去当海军。后来我四弟也是边防检查站去当兵,我小孩也是当海军。

1997年,潘世荣老人患病过世,守墓的担子交到了潘盛财五兄弟手里。这几年,潘家五兄弟不仅筹钱重新修缮了烈士墓,还在2017年帮谷振忠烈士成功找到了家属。从东北到西南,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从未谋面的“亲人”走到眼前时,潘世荣的妻子兰志英紧紧握着当年解放军赠送的笔记本喜极而泣。

谷振忠的侄子 谷永山

我自己的亲叔叔牺牲在战场上,多年我们找不到他的墓地,想扫墓想祭扫没有地方可去。潘家人三代义务护墓守墓,他做到了我叔叔的后人该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

如今,兰志英和潘家兄弟的大哥也过世了,但守墓和寻亲依旧在继续,潘世荣的孙子辈已经接过了长辈的“接力棒”,成为了新一代守墓者。

潘世荣的二儿子 潘盛财

我的孙女七八岁,我们去扫墓的时候也叫她去了,她也会拿个扫把,扫扫树叶。

潘世荣的三儿子 潘正珠

我们现在回忆起来,没有烈士们以前去打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所以我们今天一定不要忘记他们,要教育后代记住他们。

这两年来,烈士谷振忠的亲属找到后,远在黑龙江的谷家人和潘家兄弟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2018年清明节,四野152师指战员的后代还曾来到谷振忠和刘芬的墓前祭拜先人。

悠悠青山,英烈长眠,谷振忠、刘芬这样的英烈们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如今的国泰民安;铭记感恩,祭奠英烈,烈士墓前扫墓人的代代相传,不仅仅为了告慰先烈,更是让这样一个跨越时空和跨越距离的真情故事代代续写!

Hash:dedba1265291c96b9b8e0a452bbe2355fdf3878d

声明:此文由 新闻夜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