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长古龙窑“开窑” 千年坭兴陶涅槃新生

新社钦州7月16日电 (陈燕)7月16日,由130位大师、43家企业打造的3200件坭兴陶,经1200℃左右的高温烧制后,在广西钦州钦江古龙窑出窑,标志着具有千年历史的坭兴陶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走向复兴之路上又迈出新步伐。

这座长约80米、窑址占地面积978.9平方米的古龙窑迄今为止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公布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中最长的古龙窑,凝聚了中国古代陶瓷烧制技艺的智慧。此前,曾因长期无人管理,窑棚多处出现漏水、塌垮等现象渐被人遗忘。

2012年,广西钦州官方决定对其进行保护,并重新修缮。今年6月11日,古龙窑重新“上岗”,薪火重新在古龙窑窑口点燃,3200件坭兴陶被放入窑内。经过一个多月时间,这个古龙窑正式“开窑”,前述3200件精美的坭兴陶正式出窑。

广西钦州享有“中国坭兴陶之都”的美誉。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坭兴陶“质如美玉、形似青铜、声若钟磬”,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世纪初,钦州坭兴陶曾参加美国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并斩获金牌。坭兴陶产品一度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此后,因产业发展不佳,逐渐被人遗忘,成为“养在深闺无人识”的陶艺遗珠。

70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李人帡是当地坭兴陶行业老一辈的“坚守者”。当天,他作为代表用开窑工具撬开窑门的第一块砖,并和大家一起将窑内的成品一件件搬出。

从业43年来,李人帡称,他见证了坭兴陶的辉煌和低谷。

和李人帡一样,因为热爱,广西钦州千秋坭兴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延革这辈子只专注一件事,那就是坭兴陶的传承与创新。

1999年,王延革辞去钦州市坭兴厂厂长职务,创办当地第一家民营坭兴陶企业,带领团队引进间断烧窑技术,研发窑变工艺。

2002年后,随着官方的重视和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出台,大量艺术家和书画家融入坭兴陶,大批陶艺大师涌入广西钦州,这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了蓬勃生机。

王延革说,现今钦州有坭兴陶厂家及作坊上百家,从业人员有数千人。为推动坭兴陶发展,当地官方斥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了一个占地2700亩的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

经过多年的发展,王延革创办的千秋坭兴陶业创新产品,正在陆续叩开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市场。不少产品还被选送参加国际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去年6月,代表韩国陶瓷最高水准的金海粉青陶瓷馆代表团到访广西钦州,并与钦州坭兴陶产业园达成共识,双方确立“姊妹园”关系。同年10月,钦州坭兴陶亦走出国门,前往韩国进行巡回展览。

钦州坭兴陶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贾文园介绍,在韩国展览期间,韩方提出与中国及日本就陶瓷业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深度合作,并定期举行研讨会促进各国陶艺文化交流。

作为老一辈的坭兴陶人,李人帡和王延革都鼓励自己的后辈传承这项技艺。“我们要广泛收徒授艺,培养更多接班人,研发出更多一流产品,让坭兴陶走上复兴之路。”李人帡说。(完)

Hash:c7ea866e3b5935564b3c3b6126403ab7a6acfda2

声明:此文由 中国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