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上的两幅崖刻书法

龙泉山上的

两幅崖刻书法

龙山公园东门的“姚墟遗址”拾级而上,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个4平方大小的水潭,潭上方刻着“龙泉,屹山题”5个遒劲大字,银钩铁画,很有气势。再沿石级登山,抬头又见一幅红漆填描的崖刻书法,字写得体势开张,笔法劲挺,圆厚有姿,得魏晋风范。出于对书法的爱好,不由我驻足观看。

龙泉山崖刻书法一

第一幅崖刻书法“龙泉,屹山题”,分两行竖排,“龙泉”两字约30公分大小,而落款三字则较小。第二幅崖刻书法,分四行竖排,内容是:“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醉卧石床凉,洞云秋叶扫。”落款为“书阳明题壁诗 诜”,字略小,无年月,款下有阴刻印章,只是印文笔画较细,部分印纹又被水泥沙灰覆盖,看了许久也不甚明了。我想这位叫“诜”的人,书写一首王阳明题壁诗刻在龙泉山上,定是一位阳明文化的推崇者吧!联想到当前正是全国上下大力弘扬阳明文化之际,作为“阳明古镇”建设规划中的龙泉山,能有一个与王阳明有关的崖刻书法古迹,也是一件好事,如对此书法的作者作一番考证,或许能挖掘出背后的故事。于是,我拍下照片,特别是对印章部分进行了初步辨认,发现方印左上角为一篆书“福”字。

洞云秋叶扫。

醉卧石床凉,

明日来何早。

西林日初暮,

尘寰亦蓬岛。

但得此身闲,

岂必故园好。

青山随地佳,

_

从龙泉山回来,我对落款中的“诜”字和印章中的“福”字进行研究,对照片所拍的印章进行放大,发现印章右下角为篆书“印”字,说明这枚印章的文字是从右上旋读到右下的。于是我认定“福”字是书者姓名中的第二个字,如与上面的“诜”字联系起来,或许就叫“某福诜”。有了这一想法,我再对照片进行分析,漫漫地有了“堵福诜印”四字的影子。原来,这幅崖刻书法作品出是堵福诜之手。

那么,堵福诜又是何许人也?经我查阅文史资料,堵福诜(1884—1961),字申甫,亦为申父,号屹山,别号冷庵,出身在绍兴的“和畅堂”,为明末进士出身的抗清名将、东阁大学士、文忠公堵允锡之十三世孙。他13岁入学绍兴中西学堂,后入绍兴府学堂,与鲁迅先生一起考的秀才。23岁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与陈布雷是预科同学),得贡生训导职,后历任浙江模范小学堂长、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上海仓圣大学、浙江大学教师。

龙泉山崖刻书法二

堵福诜在担任浙江笫一师范学校教师、学监、舍监时,他的同事有李叔同、夏丏尊、钱家治、马叙伦、姜丹书等。堵福诜与同事李叔同关系笃密,交情深厚,李叔同是学校的音乐美术教师,堵福诜则是书法教师。后经李叔同介绍,他加入了“南社”和“乐石社”。李叔同出家后,他曾为弘一(李叔同法号)护法。他的学生中有名望的很多,如陈建功、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宣中华和郭静唐等。早年,他还在鉴湖女侠秋瑾的影响下,加入了光复会,秋瑾被捕后,他第一时间从秋瑾家里抢出了光复会会员名单,使名单中的光复会成员免遭杀害。

1924年,堵福诜受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张宗祥委托,赴北京补钞文澜阁残缺的《四库全书》。1927年至1933年间,他两次担任过民国余姚县长。1953年,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补钞文澜阁四库全书阙简记事》《绍兴学校教育志》《社会教育志》《东南纪胜》和《民国春秋》等。

堵福诜与余姚的交集,是出任民国余姚县长。据《余姚县志》记载:第一次“堵福诜于民国16年(1927)5月至10月”接任,是浙江省政务委员会主席宣中华委他来姚,后因“清共”不力卸任。第二次“堵福诜于民国20年(1931)5月至22年(1933)2月”复任,是由他的忘年交蔡元培先生推荐的,后因政局变动又去职。在余姚任上,他曾经建议以龙泉山上的阳明、海日二祠为基础,合建“二王祠”,并派史士瑜、邵子传负责合建事宜。为此事,他还亲自撰写了《倡议修建余姚二王祠缘启》一文,当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

堵福诜书法很有造诣,他擅长行楷和行书,喜欢画画和金石篆刻。在李叔同担任社长的“乐石社”中,堵福诜是主要成员,与夏丏尊、经亨颐、柳亚子等为社友。《乐石社社友小传》中也称他“工画,喜作印”,可见堵福诜是一个在当时就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人。堵福诜在余姚既有倡议修建“二王祠”的业绩,对王阳明十分崇拜,又有一手好书法,作为余姚县长的他,在龙泉山上题一首王阳明的诗,秀一下自己的书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堵福诜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明白,文章开头讲的第一幅崖刻“龙泉,屹山题”,也出自堵福诜之手,因为“屹山”就是他的号。那么,这两幅崖刻又因何会出现在此,又是何时刻上去的呢?据我考证,此山崖位于余姚第一家照相馆——鸿雪轩照相馆之内。鸿雪轩照相馆由叶震开设于民国四年(1915),后由他儿子叶梦天经营。当年,叶氏在逊埭路拾级而上的照相馆的门口,开掘了一个小池,终年泉水不断。泉水,一可用来冲洗照片,二来也方便自己和附近居民生活用水。当然,叶梦天请县长堵福诜书写“龙泉”并刻之,这对商家来讲绝对是装潢门面的事。据上世纪70年代在此附近居住过的老报人陈建华先生回忆:“‘龙泉,屹山题’这幅崖刻就在我家的山墙西边,字与落款均与原来的相同。余姚沦陷时,我曾去鸿雪轩照相馆里面拍过证件照,后因小孩不用做证,未取到照片,对此事印象特别深。”至于照相馆内的“王阳明题壁诗”,也是同一时期所为。当年,叶梦天在照相馆内依山造景,建有亭台楼阁池,种植了花草树木等,用作摄影的背景,这幅堵县长书的余姚先贤王阳明题壁诗,就是照相馆中的亮点,为照相馆增添了不少历史文化与艺术的氛围。据我分析,这两幅书法应该是堵福诜第二次任余姚县长时所为,即1931年至1933年间。这幅崖刻解放前已经被藤蔓尘土所覆盖,故鲜有人知。1996年8月,因龙山公园改造需要,在拆除龙山东麓依山老房子时,才重新现世,当年我就拍过崖刻书法照片。

堵福诜行书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王阳明这首题壁诗。这首诗是阳明先生自明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抵赣至正德十四年(1519)五月,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时所作,是他“赣州诗”中的一首。诗题目叫《通天岩》或《忘归岩题壁》,原王阳明题诗后有款识:“正德庚辰八月八日,访邹、陈诸子于玉岩,题壁。阳明山人王守仁书。”对照原诗图片,我发现龙泉山崖刻王阳明题壁诗第七句中的“床”字,是一个异体字“牀”,被今人描成了“林”字;最后一句“洞云秋叶扫”中的“叶”字,与原诗题刻“洞云秋未扫”中的“未”字不符,这或许是堵福诜当年书写时的失误。

Hash:cd01259e9fae27c263e26315f74e59008c5fd0c1

声明:此文由 岁月余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