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历史 品味文化——走近女郎山战国墓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女郎山战国墓

女郎山坐落在山东济南章丘区绣惠街道北关村北,是个充满传说的地方。1989年冬至1990年春,山东省考古队对女郎山南西山坡取土场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发现战国、汉及宋、元、明、清各时期墓葬120余座,尤其是女郎山西坡1号大墓的发掘,揭开了章丘得名的千年之谜。

女郎山远眺图

女郎山之名可追溯至商代,关于其来源,清初乾隆时期的《章丘县志》引载《三齐记》给出了一个解释:传说齐将匡章葬于此,为“章子之丘”,故而得名章丘山;又因汉平陵侯章亥之女溺死葬此,故而得名女郎山。

据《战国策·齐策》记载,齐将匡章,又名章子,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将领,创造了历史上“齐宣王破燕之战” 和“垂沙之战”的著名战例,匡章凭其显赫的战功,在齐国的地位与卿接近。

1号大墓为一座“甲”字形竖形土坑木椁殉人墓,椁室位于墓室中央,四周有宽大的生土二层台,墓主用双椁一棺,椁外填充鹅卵石,在大墓的棺和椁之间,随葬有大批的青铜礼器和兵器。

大墓二层台上,有5座中小型陪葬墓,其中最有价值的为M1号陪葬墓中出土的一组38件陶彩绘乐舞俑,由人物俑26件、乐器4件、祥鸟8件组成,该组陶俑分为表演俑、歌唱俑、舞蹈俑、观赏俑,以及乐队演奏俑等不同造型,均为泥质灰陶,烧制火候较高。这组乐舞俑不仅以造型生动、风格写实而引人注目,而且基本保存完好,在同时期的同类资料中实属少见,为研究战国齐国的乐舞、服饰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彩绘乐舞陶俑

匡章墓出土文物线图1

匡章墓出土文物线图2

这座墓与以往发现的战国大墓相比,墓室面积并不算大,但随葬品却十分丰富,并置有双椁一棺,仅青铜器就出土200多件。从随葬的陶鼎、铜鼎两套礼器的数量判断,该墓主的身份地位相当高,又根据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及特制武器箱推断,墓主人可能是级别较高的军事将领,这样说来,该墓主人在时间和身份上,恰好符合《三齐记》中章丘山源自齐国大将匡章之墓的传说。

在《水经注》、《方言》等多个史料中,“丘”字除了指山丘外,还指坟丘、墓丘。专家判断,当时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将军,把埋葬匡章的这座山称为章丘山,这大概就是“章丘”名称的最早来历吧。

章丘山后来又为何改成女郎山呢?1990年,为了配合女郎山东坡的另一处取土场工程,考古人员对女郎山东坡的另一座大墓进行了勘探,结果表明,这座被当地群众俗称为“章女坟”的汉代古墓,便极有可能是传说中的“章亥之女溺葬于此”的女郎墓。

2009年,考古人员对女郎山再次发掘汉至明清墓葬417座,除少数大中型贵族墓葬外,大部分为普通平民、富裕平民或地方低级官吏的墓葬。女郎山作为墓地,延续两千多年,充分印证了章丘历史之悠久。

来源:章丘区龙山文化传承保护中心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获取更多本地资讯

Hash:3f39c7aefe9cf862ff83249e558800775ede37e5

声明:此文由 医疗多少我知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