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这个祠堂获省文物保护单位,不愧是宜丰大姓氏,如此隆重!
2019年3月8日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在这春暖花开时节
潭山刘氏谦公祠
来自湖北、南昌、萍乡、铜鼓等地方刘氏宗亲代表近1000人参加了庆典大会。庆典会上,宜丰县文物馆、潭山镇政府、潭山村委、和湖北、南昌、萍乡等刘氏宗亲和天宝、店上、洑溪各姓氏代表先后在庆典大会上发言。庆典大会上还表彰了全国突出优秀刘氏人士和优秀刘氏族民。整个庆典大会充满欢乐、祥和。
谦公祠是宜丰县境内现存保护最好的古建筑之一,这座巍峨宏伟的祠堂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91年前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谦公”是天宝墨庄刘氏家族对八世祖刘彦谦的尊称,“谦公祠”即是彦谦的子孙后代建造起来祭祀这位八世祖的享堂。
天宝墨庄刘氏家族祖居天宝,单传四代,至第五代兄弟二人各生四子,俗称上下四房,刘彦谦就属于上四房的男丁。至彦谦成人的年代,由于人丁兴旺,家族中的有识之士就决定到祖居地以外的地方开疆拓土,以为子孙后代立足之计。经过多方考察,他们相中了距天宝三五里外的一片荒山荒地,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潭山镇潭山村,古称庙下。受家族委派,年轻的刘彦谦带领上四房兄弟子侄担当起了前来庙下再造一方家园的重任。
开基创业的辛苦无需赘述,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经过第一代创业者们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新的家园在荒山荒地上初俱规模,但是年轻的刘彦谦却因积劳成疾,撒手西归,年仅三十八岁。彦谦辞世后,他的儿子用智、用逊、用敏三兄弟继承父志,继续呕心沥血建造家园。当村庄建成之时,兄弟三人哀怜父亲的创业艰辛和英年早逝,合力在家园旁边为父亲建造起一座享堂,这就是现在谦公祠的中厅一部分。
时至清朝中期,谦公祠逐渐演变成为上四房的祭祖之地。乾隆年间,谦公后裔、刘家族长刘守仙、绅士刘炼世倡议并筹资在谦公享堂上方设立小宗祠,将其基屋四周扩大,上立祖寝,中设官厅,下建丹犀,左右二厢设游廊为袝佑,槽门口议事厅与天井相连,形成一进一厅一寝的祠堂格局。
清朝嘉庆庚辰年(公元1820年),家族绅士们着手增修祖庙,开扩建立祖阁,正中设追远堂,左右为设雅室一间,称为贤达节孝二室。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族中贤夫人陈氏、廖氏、李氏、戴氏、谢氏、胡氏等老太君捐献资金,兴建了祖寝前的天井石栏杆,把中间官厅与祖寝联为一体。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家族先贤又捐建了祠堂大门前的方台石基,并雕刻石狮两尊、鼓石一对。至此,谦公祠才完成基础修建,占地面积达1500余平方米。
随时时光流逝,风雨侵蚀,时至上世纪九十年代,谦公祠已损毁厉害、破败不堪,大有大厦将倾之危。好在身居台湾的刘贻生宗亲心系故土,得知祖祠将倾,忧心如焚,当即向全体族人发出了重修谦公祠的倡议,并带头捐献巨资。老先生一呼百应,一时捐资达十数万元,年久失修的祠堂很快被修复一新,重现昔日风采。
“谦公祠”这座雄伟的古代祠堂历尽时代的风云变幻和岁月的沧海桑田,得以保存下来,实属不易。今天它能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凝聚着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和全体谦公后裔的共同努力。相信这段共护文物的佳话,必将为这座古老建筑增添新的内涵和价值。
刘氏谦公祠庄严肃穆,气势宏伟
希望能一直留传下去~
▍内容来源:秀美潭山
▍作者:刘建华、刘以德、林具如
▍图片来源:林具如
▍视频来源:秀美潭山
Hash:18b27d32575198c06ec948743057780e8243d692
声明:此文由 宜丰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