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府城 |第一章 福地府城之时序演变•府城演变史

琼山

第一章

福地府城

时序演变·府城演变史

海南岛北部,矗立着一座古老的城镇,它就是素有“琼台福地”美称的府城。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文底蕴深厚,曾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府城现隶属于海口琼山区,是海南首屈一指的名镇,也是海口南部中心城区的一部分。

城东隔南渡江与美兰区灵山镇相望,南接龙塘镇和龙华区龙桥镇,西通龙华城西镇,北邻国兴街道办事处辖区,城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开始在此地建琼山县城。宋开宝五年(972年),琼州州治从旧州迁于此,时称琼州城。元朝为琼州路安抚司、乾宁军民安抚司、乾宁安抚司衙门所在地。明洪武三年(1370年),乾宁安抚司改设为琼州府,置府治于琼州城之中,统辖整个海南岛,始称为“府城”。从此府城再次开拓城围,扩建城池。八年之后,府城大体形成颇具规模而巷陌纵横的城域。扩建后的城墙长4100多米,高9米多,宽6米多,设东、西、南三座城门及四座角楼,有子城、月城、护城河。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琼山大地震,府城大部分城墙和建筑物倒塌,后再度重建。此时城中心地带建有雷琼兵备道署、琼州府署、提督学院行署、琼州镇总兵署、琼山县署等衙门,还建有玉皇庙、天宁寺、三公祠、县学宫等建筑物。

府城有闻名遐迩的七井八巷十三街,密布着众多的进士坊、举人坊、贞节牌坊。城里的金花村出了丘濬、海瑞、许子伟三个名人,他们被后世喻为“一里三贤”;达士巷里名门望族众多,这里曾居住过名士吴典、郑存礼、王国宪;攀丹村的唐舟和唐亮、唐胄和唐穆两对父子进士,声名在外,成为海南古代七对“父子进士”中的两对;府城还居住过贬谪海南的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五位名臣。

府城得风气之先,先贤尊师重教,对文化尊崇备至。自宋开宝五年州治迁府城始,社学、义学、书院星罗棋布,县学、州学、府学人才辈出。学风之盛,岛内其他地方无法相比,造就了明清时期,琼山中举人、中进士者均居全省之冠。

自宋代成为州治直到民国时期,府城一直是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中心,显赫的地位延续了一千多年。除了其有特殊的地理优势之外,还有赖于人文勃发带来的市井繁荣。

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近一百年里府城频繁改名,并不断变换归属。民国期间府城改称琼城镇,属琼山县第一区;1950年4月23日海南岛解放,1951年4月划归海口市第四区;1955年1月归属琼山县,改称府城镇;1958年12月1日又并入海口市,此时府城镇分设两个行政机构,分别为街道居民区(设海口市府城办事处)和农业区(称市效区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10月复归琼山县;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琼山撤县设市,府城镇归属琼山市,为市政府所在地;2002年10月,琼山、海口行政区划调整,琼山市改为琼山区,区政府所在地仍设在府城镇。

2013年6月18日,府城镇“一分为三”设府城街道办、滨江街道办和凤翔街道办,管辖8个社区:文庄社区、忠介社区、府城社区、云露社区、北官社区、甘蔗园社区、北胜社区、龙昆南社区。

现在的府城交通非常发达,琼山区的主干道龙昆南路、红城湖路、琼州大道、凤翔路、新大洲大道、滨江路都贯穿而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城内高楼林立、百业兴旺、市声喧闹。

府城的风土民俗非常有特色。元宵换花节历史悠久,它由“换香”转化而来。每逢换花节的夜晚,府城万人空巷,人们互换手中的鲜花以传达爱意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闹军坡是海南民间的传统习俗,在府城属于隆重的节日,相传源于唐代,是为了祭祀南北朝时期南方女英雄——冼夫人。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大事,流传经年的婚嫁寿诞在府城也特别讲究。

千年府城,于艰难曲折中嬗变图强。海南岛解放以后,府城由一座半封建的军阀割治城府变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城镇,人民当家作主的创造力使这座古城焕然一新;1978年的改革开放,如春雷惊蛰,使府城焕发生机;1988年海南建省,府城的发展搭上了时代的快车。如今,在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的大潮中,府城更是蓄势待发,前景可期。

《海南历史文化名镇——千年府城》出版以来,备受读者欢迎,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琼山,读懂府城,为了方便阅读,琼山区委宣传部与出版方商定,通过琼台福地微信公众号连载刊发,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注:为宣传琼山区历史文化名城,已通过档案画册《千年府城》主办方海南省档案馆及承办方海南威思营销传播有限公司授权转载。本图文仅用于琼台福地微信公众号发布,如有转载须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林 颖

Hash:18c0ad0ac00a4a1df7925bbdb29a6b0737c5222e

声明:此文由 琼台福地___new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