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不在深大道何须远,海口达士巷于岁月中见证琼州“士气”

古街古巷是一座城市文明的载体

一座城市的“魂”之所系

达士巷。记者邵阳

海口府城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至今仍然留存着诸多古街古巷,而藏于其间的城中巷道——达士巷,尽览岁月,见证海南的繁华与变迁;历经沧桑,纵观海南的文化与过往。日前,记者来到这里,领略古巷风情,感悟人文精神。

古朴的巷道。记者邵阳 摄

藏于闹市中 古巷存韵味

府城以“七井八巷十三街”著称,达士巷为其中一巷。始建于明代的达士巷位于府城西门外,东起马鞍街,西至朱云路,全长约215米,宽约2.8米。许多名流乡绅、贤士鸿儒在此建宅置第、兴修宗祠,形成了以诗礼传家、崇德尚学的良好民风,因而得名达士巷。巷内多处古迹入选海南省级、海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让流传着传说和镌刻着时光的沧桑古巷焕发勃勃生机。

达士巷牌坊背面。记者邵阳 摄

在车水马龙的朱云路上、琼山区第二小学对面,矗立着一座古朴的牌坊,此处正是达士巷的一侧入口。牌坊的右半部分被周边绿树枝叶遮挡,如果不是很了解这个巷子,或特意找寻,也许人们不会留意到它的存在。牌坊正面上方写了“达士巷”3个字,左右写有对联:小巷不在深,此地有二皇三圣四姓贤士;大道何须远,读书乃百世千门一脉宗风。牌坊的背面的对联则写着:达贤业绩留名巷,士气新风耀古城。这几副对联概括了达士巷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达士巷。记者邵阳 摄

穿过仿古牌坊,便置身于达士巷中。这是府城唯一保留下来的明清青石板路,路面用雕琢工整的长方形石块横直铺设,两旁依次分布着古井旧庙和名人故居。沿着石板路,映入眼帘的除了有复古墙砖雕砌而成的临巷外墙面,还有林立的商铺和高层建筑,使人直观感受到古朴与现代在达士巷的激烈“碰撞”,既不失古巷韵味,又富有时代风貌。

达士巷里的裁缝店。记者邵阳 摄

明清古巷今犹在 繁华褪尽是古朴

说到达士巷,不得不谈曾在此处居住过的贤士,以及保存至今的文物古迹。据有关资料记载,明代有“岭南巨儒”钟芳、钟芳之子钟允谦、海瑞之师郑廷鹄,清代有“孝友蜚声”的郑存礼、得博学良吏之称的郑镇、岭南才子王承烈、以孝廉闻名的杨题青、海南文化先达王国宪等人在此出生或择居此地。幽幽小巷内至今保存了郑存礼故居、王国宪故居、钟芳井、达士巷古道、古庙等文物古迹。因此,坊间称达士巷为“海南明清第一巷”。

海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存礼故居”。记者邵阳 摄

“郑存礼故居”是达士巷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民居建筑,吸引全国各地历史爱好者前来探访。在一片现代建筑群的映衬下,这座低矮的瓦片民宅格外显眼,门外有两个石牌,刻着“郑存礼故居”。大门两旁挂着灯笼,外墙古朴,滴水瓦当雕花精美,而屋顶的瓦片布满青苔。院内有居民不时来回走动,使得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民宅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眼前不禁浮现这座宅子往日热闹的生活景象。

百年老井——钟芳井。记者邵阳 摄

走出“郑存礼故居”后继续前行,在分岔路口处向左拐,一口百年古井便出现在眼前,这就是钟芳井,井边立碑“康慧泉龙神社”。钟芳井因纪念明代“岭南巨儒”钟芳而得名。钟芳生于崖州,明正德三年(1508年)殿试赐二甲进士第三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南京兵部侍郎等,嘉靖十三年(1534年)辞官还乡,迁居于府城达士巷。钟芳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为官清廉,被认为是上接丘浚下启海瑞的“南溟奇才”。

钟芳井井沿被磨出槽沟。记者李万内 摄

钟芳井深9.6米,井圈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井沿被井绳磨出75条槽沟,一道道沟痕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据记载,明清以来,达士巷人才辈出,文风鼎盛,邑人认为这与井有关:此井之水,有涤烦邪,助文思之功,故周围百姓倍加珍惜。

历经岁月洗礼 依然香火鼎盛

午后,在经历了一场雨的洗礼后,达士巷的青石板路湿漉漉,几洼浅浅的积水倒映着古朴民宅的倩影,为巷子增添了几分韵味。记者在巷子里慢行,不时驻足,欣赏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屋一石。可以看到,达士巷内大部分瓦房民宅均经过修缮,但布满青苔的瓦顶和墙面掩饰不住时间留下的印痕。走着走着,记者的目光被不远处的红墙吸引,走近一看,原来是庙宇。

达士巷。记者邵阳 摄

达士巷的古庙,历经百年仍香火不衰。从马鞍街向西步入达士巷,进巷口后不到10米,便能先后看到三圣庙、马皇康皇庙两座威严的庙宇紧密相连。

马皇康皇庙。记者邵阳 摄

据介绍,三圣庙原建于明清,后毁废,目前所留存的是1994年集资重修的三圣庙。紧挨着三圣庙的马皇康皇庙,庙门上刻有“马皇功德垂寰宇,康帝神恩保亿民”。据介绍,这里奉祀着两位神灵,一位是马皇,一位是康皇。马皇是民间供奉马的保护神,而康皇是纪念力抗金人战死疆场的宋朝忠臣康保裔。上个世纪50年代,康皇庙遭台风吹毁,后重修时移建到马皇庙。每逢祭祀,庙里香火缭绕,热闹非凡。此外,马皇康皇庙内建有云露社区活动中心,是居民的休闲场所。

放学后,小朋友在达士巷内结伴而行。记者邵阳 摄

达士巷内的居民。记者邵阳 摄

记者走出达士巷时,正值琼山区第二小学学生放学。小朋友们三五成群,或并肩而行,或追逐打闹。幽深古扑的巷道不仅承载着岁月的光影,也留下了许多忙碌的身影和匆匆的脚步。随着时光变迁,如今的达士巷繁华褪尽,它静静地隐藏在喧闹的城市中,从容地“行走”在岁月的风尘里,看时光往复、日出日落。

来源:海口网

记者:李万内、邵阳

编辑:林文翎(见习)

Hash:bd3d09b45cce02876a5e34e4f87e2f82ae888765

声明:此文由 发现海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