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琅琊知多少
自春秋齐置琅琊邑以来,2000多年中,在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广西和四川六个省区内,先后有春秋、战国、秦、汉、晋及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民国以及现代以“琅琊”命名行政区划和自然实体数十处。 (一)自春秋至民国以“琅琊”命名的行政区划
自春秋迄民国,以“琅琊”命名的行政区划,若以朝代计,多达五六十处。若以其治计,也有二十处。即一邑、四县、七郡、七国、一道。
琅琊邑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以“琅琊”命名的城邑。它位于山东省胶南市琅琊镇驻地。早在周代, 它就是齐国东部的一个重要的城邑。赵歧《孟子注》说它是“齐东境上邑”;《管子戒》说:“齐桓公欲东游,南至琅琊。”《孟子•梁惠王》说:“昔齐景公问于晏子曰:我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琊”,都是指这里。琅琊邑历史悠久,以富饶繁华著称于春秋战国。先为齐邑,后为越都。《越绝书》记载,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徙都琅琊,歃血盟,会诸侯,以尊周室,都琅琊224年。据台湾学者柏杨考据,勾践于公元前468年迁都琅琊,传五王,都琅琊90年,亡于楚。后齐败楚,琅琊复归齐。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以齐琅琊邑为琅琊郡和琅琊县治所。
琅琊县历史上的琅琊县,以其治所不同,共有四处。
第一个琅琊县为秦置,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改齐琅琊邑为琅琊县。并设琅琊县皆治于此,郡县同城。之后,西汉、东汉、曹魏琅琊县皆治于此。晋武帝太康十年(公元289年)裁琅琊县入东武和诸县(今山东省诸城市)。从秦始皇始设到晋武帝裁撤,第一个琅琊县设置多达510年。
第二个琅琊县为南北朝时期刘宋置。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灭晋后,于平昌郡置琅琊县,辖境在今安丘市西南一带,治郚城(今安丘市西南60里有郚山乡,似是郚城旧治)。后魏、后齐、隋初沿置。隋大业初改琅琊县为郚城县。刘宋所设琅琊县历后魏、后齐和隋初建置百余年。
第三个琅琊县建于隋代。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于秦汉琅琊县境设置丰泉县。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将今安丘境内的琅琊县改为郚城县,将今胶南境内的丰泉县改为琅琊县。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裁琅琊县入诸城县。建置24年。另据有关史书记载,唐高祖武德初年仍忙于战事,各路诸侯归唐后权置许多州县,数量空前,根本无暇顾及旧郡县省并。至唐太宗贞观年间,方行大量省并郡县。另外,颜师古贞观中被封为琅琊县男。据此推测,唐省琅琊县当在贞观年间较为合理。
第四个琅琊县建于唐代。唐代于岭南道析岭方县设置琅琊县,治所在今广西宾阳县。历经五代十国,至宋代省。唐代岭南道琅琊县始置年代不详,但《中国历史地图集》绘制的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唐代十五道州县图中已标注“琅琊县”。据此推算,唐代广西之琅琊县至少也有200年建置。
琅琊郡历史上琅琊郡设置最繁,自秦至唐,几乎每个朝代都设琅琊郡。按琅琊郡治所分,共七处。
第一个琅琊郡为秦置。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置琅琊郡,治所在琅琊古邑。西汉沿置。吕后七年(公元前181年)改郡为国,封汉高祖刘邦之弟营陵侯刘泽为琅琊王。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47年)刘泽徙封燕王,除国复郡。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改天下郡县名,琅琊郡改为填夷郡。更始帝刘玄元年(公元23年)复旧名。刘秀建立东汉后,于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改郡为国,晋封自己的儿子琅琊郡公刘京为琅琊王,并将国都移治开阳(今临沂市北),自秦始皇设置到刘秀改郡为国,胶南地区的琅琊建置达260余年。
第二个琅琊郡为三国时期曹魏所置。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废琅琊国复琅琊郡,郡治开阳,建置45年。公元265年,晋武帝灭曹魏,封皇族27人为王。琅琊改郡为国,封司马懿第九子司马伦为琅琊王。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政权,西晋灭亡。开阳沦为十六国。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皆沿置琅琊郡,治所仍在开阳,时间长达百余年。
第三个琅琊郡为南北朝时置。南朝的刘宋、魏、南齐和北朝的北魏、东魏、东齐等国的琅琊郡移治即丘(今天临沂市西南),疆域也向西南扩展,已远离秦汉郡境。这一时期建置约170年。
第四个琅琊郡为东晋侨置。东晋元帝司机睿太兴三年(公元320年)在建康(今南京市)以南侨置琅琊郡,仅有郡名而无实土。咸康元年(公元335年)桓温为太守时,分江乘县为实土,治金城(今江苏省句容市北)。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灭东晋,改为南琅琊郡。建置160年。
第五个琅琊郡为南齐置。公元479年,南齐高帝萧道成灭刘宋,迁南琅琊郡于白下(今南京市北,幕府山西南)。白下的琅琊郡建置78年。
第六个琅琊郡也为南齐侨置。南齐侨东莞、琅琊两郡于朐山城(今江苏省东海市),一城置二郡,有官无民,有郡无土,徒有空名20余年。
第七个琅琊郡为隋置。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后,复置琅琊郡,治今临沂市北。唐贞观年间省并,建置40余年,这是最后一个琅琊郡。
琅琊国 历史上有琅琊国,按封王计应有七处,但有三处封地不详,或许以郡、县为国,或许原本就无封地。
第一个琅琊国为西汉建。西汉吕后七年(公元前181年)改琅琊郡为国,封汉高祖刘邦之弟营陵侯刘泽为琅琊王,治琅琊古城。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47年)改封刘泽为燕王,除国复郡,立国53年。
第二个琅琊国为东汉建。东汉刘秀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改郡为国,封刘秀第11子琅琊郡公刘京为琅琊王,都开阳(今天临沂市),七传至汉献帝初平年间国废,立国150年。
第三个琅琊国为三国时期东吴建。始建年代、封地皆不详。据三国孙吴皇族世系记载,孙权第六子孙休被封为琅琊王。公元258年,孙琳废会稽王孙亮,立孙休为吴景帝。
第四个琅琊国为西晋建。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公元265年)灭曹魏建立西晋,大封同姓27人为王。琅琊改郡为国,封司马懿第九子司马伦为琅琊王。咸宁三年(公元277年)改封司马伦为赵王,改封东莞王司马伷为琅琊王。国都在今临沂市。司马伷三传至司马睿,立国50余年。
第五年琅琊国为东晋建。琅琊王司马睿居京师期间,素与琅琊士族王导善。王导常劝司马睿离京之国,培植自己的势力。永嘉初年(公元307年),琅琊王司马睿用王导计,出镇建邺。晋怀帝司马炽蒙尘平阳后,王导、王敦等琅琊贵族拥立司马睿为晋王,在建邺培植自己的势力。公元316年,晋愍帝司马邺被杀,次年,司马睿便于建邺称帝,都建邺,并改名建康(南京市),史称东晋。东晋建国,完全依赖琅琊士族势力扶持,时人谓“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称帝后,封自己的儿子司马褒为琅琊王。江南琅琊国封地不详,或许以郡为国,有待进一步考究。但司马睿渡江后,琅琊王在江南传四代十王,立国103年。自司马睿以下,有六个琅琊王登基称帝,占东晋11个皇帝的半数以上,是晋代27个王族中的旺族。公元420年,南朝宋武帝刘裕灭东晋,琅琊国亡。
第六个琅琊国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建。据南北朝皇族世系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公元561年即位)之子高俨被封为琅琊王,始封年代与封地不详,一代而已,未有传封。或许高齐改郚城为琅琊,先封高俨而后改县,有待进一步考究。
第七个琅琊国为唐代建。据唐代皇族世系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李贞封越王。李贞之子李冲封琅琊王。而李冲之子李琳又嗣封越王。李冲琅琊王始封年代与封地不详。或许唐代析岭方县所置琅琊先为国后改县,尚待有识者考证。
琅琊道1914年,民国政府于今临沂市境置琅琊道,为山东督抚派出机构,辖临沂等七县,1928年撤销。
(二)现代以来“琅琊” 命名的区划 建国以后,山东、安徽、浙江、江苏和四川五省因历史原因,先后以“琅琊”命名了多处行政区划,主要有琅琊乡、琅琊区和琅琊镇等。
琅琊乡主要有三处,一是在山东胶南。1958年胶南县将琅琊区改为琅琊乡,之后陆续改为公社、乡和鎮。二是在浙江金华县。曾建琅琊乡,之后改为镇政府 三是四川渠县。因境内有琅琊驿而置琅琊乡,现也改乡为镇。
琅琊区主要有两处:一是在山东胶南。1945年解放,以古琅琊邑为中心设置琅琊区,为县政府派出机构。1958年后陆续改为乡、区、公社、镇。二是在安徽。安徽省于1992年设立滁州市,辖琅琊、南谯两区及六县市。
琅琊镇有三处。一是在山东胶南。由原琅琊乡、琅琊公社演变而来。镇驻地为春秋齐之琅琊邑、越之国都、秦汉之琅琊郡、县、国治所。二是在浙江金华市。由原浙江省金华县之琅琊乡改置。因该镇始居民为琅琊徐氏而命名琅琊镇。三是四川渠县,2004年将原琅琊乡改为镇。
(三)以“琅琊”命名的自然实体 中国境内,以“琅琊”命名的自然实体主要为山,其他如山东境内的琅琊海湾、琅琊港、安徽琅琊山的琅琊寺、琅琊溪,江苏南京、安徽合肥、山东临沂的琅琊路等皆衍生此不赘述。琅琊山,主要有三座。
最早的琅琊山,即琅琊台。在山东省胶南市西南部滨海处的琅琊镇内。距古琅琊邑六公里。此山因琅琊邑而得名。《山海经•海内东经》:“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史记•索引》:“盖海畔有山,形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姜太公封齐后,在齐国作八神祭祀,其中第八神为“四时主”,祠琅琊山。越王勾践徙都琅琊后,在琅琊山上筑台,会诸侯,歃血盟,以尊奉周天子,并建望越亭于台上。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天下,登琅琊台,刻石颂德,大乐之,留三月。迁民三万户筑台。与齐方士安期生、徐福等会晤,并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药。终始皇一生,五巡天下,三至此山。汉武帝效法秦始皇,封神求仙。一生七巡天下,四至此山。宋代南禅宗著名禅师雪窦禅师奉帝令在此山建“资圣禅院”。李白、白居易、苏东坡在此山留下大量诗词歌颂海天山色。琅琊山以琅琊台驰名天下,属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山东省省级度假区。台上现有徐福上书秦始皇群雕、望越楼、秦始皇二世刻石、徐福殿、徐福东渡纪念碑、秦御路、秦始皇铜像、观龙阁、鲸鱼馆、琅琊文化陈列馆等。
第二座琅琊山在安徽省滁州市。《太平环宇记》载:东晋元帝司马睿为琅琊王时,避乱此山,因名琅琊山。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即指此山。山中有琅琊古寺,醉翁亭、东坡刻石等,是著名的皖东名胜。
第三座琅琊山在浙江金华,因山下始居民为琅琊徐氏而得名,现改称琅峰山。素以岩石俊秀,清溪逐流而著称。山中有白沙古庙、观音阁、乐寿亭等文物。此山还是粟裕、刘英等创建的浙西革命根据地。 (文:彭煜文)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
精选留言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留言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Hash:c7e92a6bd862d359fe10aa2e1450f49b0098a0d3
声明:此文由 琅琊台风景名胜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