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干:一部电影,让这个村走上宽宽的“幸福路”

这里是今日寿宁,感谢关注

【山坑村简介】

寿宁县南阳镇山坑村位于闽浙两省边界,与福安市毗邻,距南阳镇5.5公里,主村海拔639米,土地面积1.8万亩。辖14个自然村,造福搬迁6个自然村,总人口360户1426人。

上世纪三十年代,叶飞、范式人、叶秀蕃等在山坑村从事革命活动,村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牺牲与贡献。1952年,山坑村被确定为革命老区基点村。

在脱贫致富路上,山坑人立足当地实际,团结奋进,唱好山歌,主要围绕茶叶种植加工、中药材基地开发等项目,咬住青山不放松,寻求新的出路。村里拥有党员40人,中青年退伍军人30人,该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队与生力军作用,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目前,该村建档立卡国定贫困户19户59人,已于去年实现全村脱贫,人均年收入达1.68万元。2000年3月,该村被福建省绿化委员会评为“省级园林式村”;2003年10月起,连续多届被授予宁德市“文明村”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也于2001年6月被中共福建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绿色产业孕育希望 缪福森 摄

盛夏时节,来到慕名已久的山坑村。村前,一块写着“山坑”两字的巨石,就像热情的主人在村口迎接我们的到来。

此时的山坑村无疑是充满活力的。茶厂里机声隆隆,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村委楼内,“永远跟党走”的红色标语显得格外醒目。看着眼前的场景,倾听着山坑村的光辉往事、求索历程和逐梦蓝图,一个血肉充盈的老区基点村渐渐轮廓清晰。

红色赞歌

山坑村处在山坳里,背靠大蜀嶂与吴道仙顶两座海拔超千米的雄峰。原名山溪,有三条坑在此汇合,又名三坑,因盛产杉木,明朝称杉坑,后改名为山坑。境内峰峦叠嶂、云雾飘渺,冯梦龙“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的诗句成了这里的真实写照。给外人的初步印象是,山坑仿佛被时代文明所抛弃,可想不到的是,“坑里”却深藏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与闪光的贤人志迹,嘹亮山歌,红色故事,构成了“寿宁好南阳”的重要元素,如果需要编写一部村史,一定能让编者油然产生敬意,会用情为之去唱好赞歌。

山坑村民有着不甘落后、奋勇拼搏的优良传统,先民范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寿宁范氏始祖,他一生刻苦学习、不懈追求,给后人树立了风范。从这里走出后,经发奋努力,官历“一品正一大夫”。由于勤政爱民与为官清廉,得到皇帝的赏赐,死时享用“御葬石羊、石虎”别样的荣耀。明崇祯年间,寿宁知县冯梦龙不信这山旯旮有此等不同凡响人物,专程造访“杉坑”核实后,把范整列入一县之“先达”。冯公撰写的《寿宁待志》这样记载:“范整,亦号范谏源,福安人(南宋寿宁尚未建县,杉坑村属福安管辖),即今本县范姓之祖也,家藏抄白绍兴十六年圣旨一道,碑述清节:‘繇太守起广州廉坊,历一品正一大夫’然福安里杉坑下岭,见有御葬石羊、石虎,本邑仅见,似不可缺。”范整墓经后裔修葺至今尚在,可足见山坑村历史之悠久,出过显达之人物。

山坑村四周群山环抱、沟壑纵横、林深路险、交通不便、地理环境复杂。上世纪三十年代,叶飞、范式人、叶秀蕃、范浚、许威等红军将士曾在山坑、银加山、山底仔、筠竹坑等自然村设立6个交通站,组织开展游击斗争。

山坑红色记忆 张培基 摄

北斗引领,红星闪耀,当地群众纷纷走上革命道路,在护送红军、探听情报、站岗放哨、传递信息、保障供给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因此让国民党反动派恨之入骨。这块红土地曾发生过围村杀戮惨案,血染山涧,筠竹落泪,杜鹃啼血,红歌悲烈。全村被杀害者达50多人,民房被烧 15座,为革命事业的胜利付出了沉重代价。解放后,被评为革命烈士8人,革命五老20人,该村被列为寿宁全县8个革命基点村之一。先辈的业绩与闪光的红史,如蜀嶂耸立,可与日月争辉,被载入当地史册。

走上革命道路的自然少不了畲家好男儿。山坑村有少数民族13户87人。人数不多,但英雄不少。解放后被评为五老的雷岩德,便是山坑村

的优秀闪光人物。解放前,他是地下交通员,与红军将士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立下汗马功劳。解放后,作为村干的他,为家乡脱贫致富创下佳绩。1957年10月,他作为少数民族的先进代表,第一次走出大山,走进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山坑三月三,畲歌绕山梁”,长期挂在村委楼的一幅特殊合影照,为山坑村的红色村史增添了极其光彩的一页。

改写苦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一至理名言在山坑村得到诠释。山坑人不懈追求幸福,奏响奋斗强音。唱出的山歌,如山泉奔涌,不惧艰难,穿越叠障,直奔主题。

早年,山坑村的贫困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山坑下岭,没米下鼎,遇上病灾,只能卖仔”。这首民谣,在南阳“渔溪三十六村”流传着。当时,村里的后生要取个媳妇都难。为此,“穷根要拔掉、幸福靠奋斗”就成了山坑人改写苦歌、自信自强、苦干创业的不变信条与唱好山歌的主旋律。

这里山岭陡峭,沟壑纵深,立地条件差得连山羊走路都要小心翼翼,自然环境与全镇20个行政村相比属于“吊车尾”位置。“好男别蹲山坑,四季没田可耕。”一句劝后生逃离本村的歌谣唱出了这里的生存条件之粗劣。在这样的底色里,要唱响嘹亮山歌的确无从开口。但山坑人意识到,不能困在“山坑”之中!在精神上要自强不息,用奋斗的成果来谱写山村新的乐章。

村办企业生产车间 张培基 摄

据老村干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次村里放电影,正片放映前“加演”《红旗渠》。没想到这小插播居然给村里的党员干部带来巨大的震撼。通过对比,山坑村的自然条件远比邻县那边要优越得多,他们能在绝壁上引来长长的“幸福水”,而山坑人更有理由能走上宽宽的“幸福路”。

此后,山坑人更加坚定幸福之源来自奋斗的信念,“红旗渠”的赞歌首先在这里传唱,老区的奋斗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弘扬。

在脱贫致富路上,山坑人最早把眼光瞄准到山苍籽油市场。山苍籽是樟科木本植物,其果提取精油后药用价值广,市场需求量大。还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山坑大队,指派得力村干到浙江庆元一带学习蒸油技术,并掌握到销售渠道后回到村里尝试推广。

山苍籽不嫌土地瘠薄与立地条件差,且年年都会开花结果。采果季节到时,乡亲上山采撷后,集体统一收购。本村货源不足,就到邻村统收,并提前培训熟练的蒸馏技术能手。意想不到的是,“吃螃蟹”的第一年就获利2万多元,赚取了第一桶金。这山野里原本最普通最不起眼的山苍籽,成了该村多年集体致富的“摇钱树”,“致富”山歌第一次在这唱响。

山坑村以党支部为主体,找准了幸福之源、走对了致富之路,摸清了山歌唱法技巧后,无论换谁当村干,其奋斗目标清晰,唱调不乱,飘出的歌声越发嘹亮。

他们进一步认识到:要想富,就必须先开路。接下来的奋斗目标是:公路,公路!

收购山苍籽,还有茶叶、竹木、肥料等全靠肩挑背驮,这样下去不解决运输问题怎么行?从1985年起,山坑人开始筹款建设前人想都不敢想的通村公路,并成了村党支部及广大村民的一大梦想与自觉行动。

争取到上级投资260万元专款及工程许可后,村两委把“红旗渠”与“愚公移山”精神引到工地,每天炸石的炸石,推车的推车,打夯的打夯,送饭的送饭,达到了“男女老少齐上阵”的火热场面,干部群众投工投劳达7万多个工日,开通了总里程计30公里的通村公路,为11个自然村群众解决了“肩挑岁月、汗洒一路”的出行之苦。2003年,又争取资金160万元,率先完成了山坑至南阳全长5.5公里的水泥路面硬化工程。这是山坑人唱出最响亮的一首山歌!

幸福颂歌

有了通村公路,山坑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进入了全新的天地,山坑村的前景越来越美好了。在创业过程中,他们又悟出新的道理:以干得助,有干就有欣赏的“听众”。

山坑人的以干得助一一引来新的目光,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山坑脱贫致富的工作成果,省委把山坑村党支部列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县也把山坑列为“文明村”打造。各级领导还深入该村调研,破解脱贫致富路上遇到的一些“瓶颈”问题,并为该村提供帮扶资金126万元,用以乡村的通讯交通、安全饮水、照明发电、教育卫生等工程建设。

高山茶成为山坑村支柱产业 叶鑫 摄

在感恩中奋勇当先。山坑人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五通五改”工程。同时,建成了村办电站、村办林场、竹木加工厂;在山上开辟了“草药园”500亩,用于种植太子参、白术、杜仲等中药材;引植猕猴桃、美国黑李、山东雪梨等高优水果500亩。不仅如此,该村还改造无公害有机茶园1860亩,开办茶叶加工企业5家,茶叶年销售额近亿元。在此带动下,如今该村人均收入已达到1.68万元,脱贫致富的步伐走在新时代全县老区基点村的前列。

汗花与山花同时绽放,歌声与笑声回荡在深谷林海。面对如今的幸福生活,山坑人对党感恩的幸福颂歌从心底飘出。

桑梓恋歌

作为老区基点村,参军报国的理念已融入山坑人的血脉。父子皆军人,兄弟齐入伍等故事在当地已不是什么稀罕事。

目前,全村仅中青年退伍军人就有30多名。如今,褪下军装的他们在各个不同岗位仍保持着革命军人的特有本色,发挥出敢打敢拼、能打硬仗的担当精神,在村中干出了不俗的业绩。他们中,有的经营茶叶,有的培植中药材,有的利用村里的好山好水在酿制新的“家酒”等。他们虽唱不同的山歌,但都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建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现年34岁的叶建华,身高1.78米,年轻帅气、干练机智。

2004年,叶建华来到宁波特勤消防大队服役。2009年退伍时,宁波籍的战友帮他在经济发达的宁波谋个职业,希望他不要回到山里“蹲山坑”。可这善意的劝留都被他委婉谢绝,他决定回到村里,为家乡面貌的改变做些实在事。

回到村里后,他以“一村一品”的战略找准了定位,办起“满堂宏茶叶公司”。从原来的一个车间一条生产线,发展到现在的三座厂房4个车间,厂区面积达22亩,年生产红、绿茶1.5万担,远销北京、广东济南安溪等地,年营业额达到1000多万元,纯收入超百万元。

难能可贵的是,在自身富起来的同时,他还带领乡亲共同发展。村里有19户贫困户,他认领招收了本村困难村民22名,每人月均收入达5000元至8000元,其中熟练技术工人月薪最高达到13000元。

在山坑村,像叶建华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正是有了这些不断补充的年轻血液,才使得山坑村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滞。

今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的回信,更是给山坑村带来极大的鼓舞。山坑人决心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贯彻好回信精神,谋划建设品牌茶叶、乡村民宿、红色旅游农业观光等项目,用真爱、真情、真腔继续唱好山歌,回报党恩,回馈新时代!

来源:闽东日报,作者/龚启录

主编:范建桃、吴信德

编辑:刘守芳、林春玲、黄蕊云

Hash:cb7262fff579d1a97162368ea5f6a3e9247b8b1a

声明:此文由 寿宁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