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中大学生喜提校园考古实习!广东这些高校也挖出过古墓…
1月6日,一则“中大校园惊现古墓”的消息刷屏了南报君的朋友圈,施工队不仅从原本要建食堂的工地挖出了多座东汉、明清墓葬,还挖出了清代水井的遗存。戳视频看发掘现场↓
消息一出,历史系、人类学系学生火速到达现场,拍照、做笔录、听老师讲解……一样不落,喜提“校园考古实习”。更有网友调侃,这是最“优秀”的一届施工队,在期末考试周给大家奉献了一场大戏……
权威信息来了……
▵ 发掘现场。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勘探确定的发掘面积为14平方米。该地块用地范围内发现13处墓葬、1口水井,其中东汉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10座,清代水井1口。其中,M1、M2、M3三座汉、明墓葬初步判断文物价值为B级(重要),保存状况为B级(保存一般),需要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4平方米。
不过网友继续抛出更多的“为什么”:
这些古墓是怎么发掘出来的呢?
照片里那些散落一地的文物有多珍贵?
是什么年代的古墓?墓主人是谁?
为什么中大南校园频频挖出这么多“宝贝”?
中大会专门为这些出土文物建一座博物馆吗?
权威解读核心问题
揭开神秘古墓谜团
受访专家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朱海仁、考古现场负责人宋中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中心副主任刘锁强
问:中大南校园一带为何频频出土文物?古人在这里的生活是怎样的?
答:汉代海珠区并不是现在的一个大岛屿,而是以宝岗、晓岗、赤岗、马岗顶等高地为中心形成的小岛。古人去世后,往往找就近的山岗地带埋葬,这些山岗丘陵常常是古人去世后埋葬的地方,广州像梅花村、淘金坑这些地方,以前也是一些山岗,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古代的墓葬。
中大这边隔着珠江,所以发现墓葬数量不算多,但汉代也有不少,可以推断这里早在汉代就有人居住了。我们也曾经在这一带发现过唐代的水井,表明唐代这里已成为人类生活区。
▵ 墓葬位置示意图。
问:中山大学南校园这个东汉墓是如何发现的?
答:中山大学正在建东区食堂项目,按照相关规定,工程开工建设之前都必须开展考古工作。早在去年7月17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就前往该地块进行调查。当时现场都是前期留下的建筑基础、硬化面、草坪,垫土非常深,没办法开展考古工作。中山大学配合做了前期清障以保证考古工作的开展。考古勘探工作从去年11月30日开始,至去年12月24日结束,持续近1个月。
问:现场可见东汉墓出土文物最丰富,出土文物有哪些特点?
答:现场总共发掘出37件(套)文物,其中东汉墓出土文物35件(套),清墓出土釉陶罐1个、墓志1块。这个东汉墓的墓室原来是很完整的,人都可以站立通行。现在它的上部已经被晚期、后代建设破坏了,现在只剩下一个墓底局部。墓底出土了不少东汉晚期文物,包括陶牛、陶鸡、陶壶、陶罐、陶盖,还有一些陶案残片。M1号东汉墓出土的35件(套)文物中,有6件都是动物俑。
▵ 出土文物。
问:考古工作者是怎样确定墓葬的年代特点?
答:判断墓葬的年代,一方面是墓的形制,另一方面是陪葬品。东汉时期的墓葬大部分都是我们看到的这种砖室墓,有券顶、甬道、耳室。这次发现的陪葬品是广州地区东汉晚期比较典型的出土文物,比如陶牛、陶鸡、陶壶等,都很有时代特色。汉代讲究厚葬,视死如生,所以随葬品一般较多。
明墓一般随葬品都比较少。这次发现的明代墓葬是砖室券顶墓,但只有一个墓室,结构比较简单,也没有出土陪葬品。清代墓葬主要是竖穴土坑墓,当时的棺木是垂直下葬的,比较简单,没有陪葬品,只有个别有棺木。我们在现场发现一块清代墓志,因为没有进行保护,还看不清楚上面的文字,可能是墓志或者买地券,我们看看进行后期处理后,能否提取到一些文字信息。
▵ 出土的陶鸡。
问:这次有发现人类遗骸吗?这几个墓的墓主分别是什么身份?
答:目前,我们只在一个清代墓葬发现人类遗骸。因为广东的土壤是酸性的,有侵蚀作用,因此除非是保存条件十分完好,而且没有被破坏,否则明清以前的墓葬不太可能发现人类遗骸。
汉墓主人生前可能是在小岛上生活的居民。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去世后能够建造一定规模的墓室,墓室里有数量不少的随葬品。我们可以判断汉墓的墓主人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家庭生活水平至少在“小康”以上。
问:昨天来这里考古实习的学生很多,考古现场平时会举办这类公众活动?
答:我们一直以来都有开展“公众考古”的活动,邀请对考古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或社会人士,到考古工地进行现场的观摩,对公众进行考古知识普及。墓在中大校园发现,昨天中大学生老师非常关注,学校也组织了一些参观学习活动,主要是中大社会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考古学相关专业学生到场观看。
▵ 发掘现场受到广泛关注。
问:很多中大学子都关心后续考古工作如何进行,这里会起一座博物馆吗?
答:考古工作人员完成古代墓葬的考古发掘清理工作后,会先根据项目情况、墓葬类别、研究价值和保存状况等因素,对墓葬后期保护措施作一个评估,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去实施。
如果是性质比较特殊如大型石室墓、砖室墓等,文物价值高、便于展示宣传,就会考虑原址保护,针对具体情况实施保护措施包括一些硬件建设,也可以整体搬迁再进行复原、保护与展示。对学术意义、科学价值特别重大的遗址,例如南越王墓、南汉二陵等,才会考虑以博物馆、陈列馆或者遗址公园等形式来进行重点保护与陈列展示。
但对于像土坑墓这种形制比较常见、发现数量比较多的普通墓葬,我们就会选择保护性回填,如果是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项目,则会在完成全部文物资料记录工作后进行建设施工。现在考古工作已经结束了,下一步要进行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 发掘、建设现场。
问:未来针对中大南校园一带会有哪些考古工作重点?
答:过去这个区域的考古成果以墓葬为主,因此墓葬是我们未来关注的重点。但我们也不排除会有其他配套的生活遗迹的发现,这将有助我们进一步还原古人在海珠区生活的情景。
广东这些高校也挖出过古墓
不过南报君发现,大学里挖出古墓早就不是新闻。其实,省内其他高校也曾有发掘过古墓。
广州大学:东晋砖室墓
1986年8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在广州大学校园内发掘3座东晋砖室墓,出土铜器、青釉器等文物数十件。
1989年3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在广州大学清理1座东晋砖室墓,出土1方墓志砖,阴刻“甄寿亡亲解夫人墓”,这在广州地区还是首次发现。
▵ 康陵陵台发掘初始地貌。 图片来源:广州文史网
2004年9月左右,广州大学城最新一轮考古挖掘又有重大发现——五代十国之南汉国的开国皇帝刘岩的陵墓“康陵”。已发现的康陵陵园位于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校区的建筑绿地上,四周绕以平面长方形围墙,东西宽约70米,南北长约150米。2004年年底,《广州大学城文物保护展》在广州博物馆专题陈列厅展出,曾展览共展示文物372件(套),其中尤其以南汉德陵、康陵,明代石人石马墓和清初炮台群这四大遗址文物为主。
暨南大学:发现5座墓葬
2005年3—8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黄埔大道西暨南大学进行考古勘探发掘,清理墓葬5座。
南方科技大学位于深圳,1999年深圳市考古人员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南方科技大学屋背岭发现大型商周时期墓葬遗址,一座不大的山丘清理出商代墓葬81座,战国时期墓葬6座。商周随葬品多为陶器,还有少量石器。战国墓葬中清理出若干青铜器。而根据调查、勘探的情况推断,这座商时期墓葬群,是广东地区发现、发掘规模最大的商时期墓葬群,此处埋藏的商时期墓葬总数应当在200至300座左右,也证明了深圳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有了自己的文明。
中大曾现22座千年古墓
1961年1月,中大考古教研组在校内发现一处西汉时代墓葬。同年11月,校区原高岗球场又发掘出一座东汉砖室墓葬。
1981年,中山大学东南区电教大楼基建工地发现一处东汉墓穴。《中大校园的东汉墓》中记载,当时在广州市文物主管单位的同意下,人类学系考古专业教师带领1977级和1979级同学自己动手,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器物共30多件,推测墓主为女性。
这些都只是“小意思”。直到2005年底2016年初,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大北校区医学科技综合楼建设工地中意外发现了22座古墓葬,包括西汉土坑墓8座、东汉砖室墓3座、三国时期砖室墓1座、晋南朝砖室墓10座,规模之庞大让人震惊。
华师大:南汉二陵
2003年广州大学城刚刚动工之际,中环线上现今华南师范大学校区就挖出了两座距今1000多年的陵墓,分别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高祖刘岩墓康陵和南汉烈宗刘隐墓德陵,如今被并称为“南汉二陵”。
遗憾的是,康陵在明崇祯年间已被发现,经历数次盗扰,随葬品被洗劫一空,发现不是太多。尽管如此,考古学家还是找到了清理干净的玻璃碎片、石头、玉器等文物,能一定程度上佐证广州悠久的对外交往历史。
据南报君了解,此次出土的康陵哀册文碑是南汉考古的最重要发现之一,南汉二陵也因此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目前在陵墓基础上修建的南汉二陵博物馆还是华南地区唯一的皇陵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上匠心独具。为了保护好康陵遗址主体部分,博物馆结合了周边的地形地势,修建成具有岭南风格的园林景区。
▵ 南汉二陵博物馆建筑方案效果图。
此外,博物馆的布局顺应了康陵遗址的布局走向,保持与康陵遗址平行,并参照唐代宫廷的建筑布局,建筑内外透出一股“唐风古韵”。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向南报君透露,目前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已经建成,正在布展,争取在2019年上半年就对外开放。
广东工业大学:明代石人石马墓
在广东工业大学新建足球场北面的金银山下,有一座明代石人石马墓。据考证该墓为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年)所修,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根据残存的墓碑可以知道是夫妇合葬,主人姓曾,名豫斋,赐进士奉政大夫福建按察司佥事,葬于明万历十八年。
在墓前的神道上,石人、石马、石羊一字排开,拱立两旁,所以被称为“石人石马墓”。 现在石羊因为较矮,已经被杂草覆盖,只能看到石人和石马。
南报君听闻,这是广州地区目前所知规模最大的石砌山手形明代墓葬,不仅石构件琢刻精美、前所未见,而且六尊石俑齐备、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如此规模的石人石马古墓群,村民都说没有人前来拜祭,甚是冷清。
广东药科大学:清初炮台
顺着外环,进入广东药科大学,离校门不远的一片约3000平方米的荒地里,11个半米不到的石墩露出地面。路边一块小石碑写着“广州登记文物:穗石村炮台”。
据清康熙《新修广州府志》载,此炮台应为康熙时的石子头冈炮台。炮台年久失修,在鸦片战争前已废弃。据说,这处炮台主要毁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响应填海造田的村民们用大锤、钢钎、钢凿等工具把15座炮台基座凿烂,填塞河涌,当年的凿痕现在还可以清楚看到。
2003年炮台被发掘时,残存的最高基座高约3.8米,底边长3.2米,宽2.1米,有3座因地陷而滑塌倾斜,少数有加筑痕迹。但是现在,裸露可见的炮台只有11个,其他都埋没在杂草丛中,旧日威严不复存在。
▷ 本文来源:初中学习大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ash:19edb289ff8e77cb9fa7ec65dd05cf11e0761eab
声明:此文由 意林上学那些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