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下旬侨乡广东内容

广东推出十条政策措施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珠三角跨境电商企业高管可享免税补贴

12月2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关于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措施》),提出符合粤港澳大湾区个税优惠条件的珠三角九市跨境电商企业高管,其在珠三角九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税额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计算的税额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财政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

跨境电商已成为广东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广东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从228亿元增长到1726亿元,年均增速65.9%,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广东已有13个地市经批准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数量居全国第一。

为加快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广东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措施》提出,对在广东设立独立法人总部或区域总部,年交易规模30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20亿元以上的跨境电商独立站企业和跨境电商卖家,在企业用地、高管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加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措施》提出,到2025年,争取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实现翻番。为此,广东将制定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建设3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入驻及服务企业数达10万家。

广东还将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超高清视频显示、现代农业与食品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提升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能力。到2025年,争取建设20个“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培育100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跨境电商卖家,培育100个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跨境电商自主品牌。

实施“快递出海”工程降低成本

广东将引进培育高层次跨境电商人才。各地将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信息技术产品开发、供应链运营管理、海外媒体投放等跨境电商人才纳入当地人才政策支持范围。符合条件且获评省级示范的跨境电商企业高管可申领人才优粤卡,享受停居留、出入境、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

符合粤港澳大湾区个税优惠条件的珠三角九市跨境电商企业高管,其在珠三角九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税额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计算的税额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财政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措施》提出,各地将仓储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为跨境电商集散分拨、分拣配送等配套建设相应基础设施。实施“快递出海”工程,支持企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通道网络、货物组织、航空运力等方面共建共享,降低运输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全球疫情下海外仓的优势凸显,《措施》提出,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RCEP成员国开展海外仓建设,扩大欧美市场海外仓布局。到2025年,争取海外建仓数达到500个、建仓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逐步形成专业化、智能化海外仓网络。(南方日报昌道励)

广东侨村:河源东源县黄村镇下漆村

下漆村,地处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黄村镇东南方向,距离街镇约10公里,户籍人口562户3930人,常住人口788人。全村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29亩,林地面积26300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4400亩。全村现在海外有华侨华人近500余人,侨眷侨属多达2800人,归侨人士10人,全村95%以上的村民都是华侨、港澳台同胞亲人。

寨子下四角楼又称“聚安楼”,号“榖贻堂”,俗称“广隆屋”

下漆村人多地少,因而外出侨胞数量众多,侨房、祖祠等一大批物质文化遗产在下漆村熠熠生辉。据不完全统计,下漆村全村有包括复仁楼、聚安楼、复义楼在内共12栋侨房,另有一座百年古塔——文阁塔,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据传是由海外侨胞牵头出资修建,反映和凝聚着当地客家人的勤劳和智慧。

海外侨胞积极支持与参与家乡建设,如印尼华人程宏利先生在1993年冬认捐下漆村300米村道建设经费,在2010年认捐“河源市崇伊中学校舍项目”300万元,在2011年认捐“崇伊中学建设项目”1000万元;印尼华人程宏利先生和港胞程戈先生在2019年为东源县捐赠共62.5万元用于“6.10、6.12”抗洪抢险救灾复产工作;港胞程秋林先生在2020年捐赠300万元给东源县伊川文化教育促进会,用于崇伊中学奖教奖学;印尼侨眷程志丰先生认捐“崇伊中学建设项目”100万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侨胞积极捐款捐物累计达200万元。村内还有全河源市唯一一所华侨学校——崇伊学校,创建于1927年,也是广东省最早创办的侨校之一。创办之时高薪聘请梅州地区的优秀人才来当校长、老师,学校声名鹊起,引周边紫五龙河学子前来就读,此后的数年来,崇伊中学培养出了包括抗日名将钟芳峻在内的许多人才。2019年由侨胞程宏利、程水泉等侨胞发起的东源县伊川文化教育促进会办公点就设在下漆村。促进会自成立以来,已筹集到500多万元用于奖教奖学,东源的教育事业起到积极作用。

下漆村百年古塔文阁塔

首个中国国产新冠特效药获批上市深圳三院率先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12月8日,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清华大学、腾盛博药合作研发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此前称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这是中国首个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所长张政团队在实验室开展研究。朱洪波深三院摄

高风险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80%

12月9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经过近20个月的研发,中国拥有了首个全自主研发并经过国际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明有效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与安慰剂相比,该药物使临床进展高风险的新冠门诊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80%。

该特效药上市后,将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适应症人群为附条件批准。

超高的中和活性

在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初,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所长张政教授团队利用前期建立的单细胞分离和抗体研发平台,成功从8名新冠康复患者B细胞中分离出206株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序列,其中的几十株展示了对新冠病毒超高的中和活性。

“尤其是在1月29日和2月3日分别筛选出了两株最优秀的抗体株,后来经过与清华大学和腾盛博药合作经过多重技术鉴定、评估、优化和修饰,成为BRII—196和BRII—198。”张政告诉记者。

II期试验展示优秀抗病毒效果

今年5月,深圳发生由阿尔法毒株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当时深圳市三院收治的16名患者病毒载量高、病情发展快,获国家批准后,医院启动了BRII—196/BRII—198临床II期试验,率先对部分患者使用抗体鸡尾酒治疗。

在用药后,专家团队发现,受试者的病毒载量急剧下降、淋巴细胞成倍增长,病情迅速被控制。在6月份由德尔塔毒株引起的深圳新一轮疫情中,BRII—196/BRII—198也展示了优秀的抗病毒效果。

该药物的临床试验期正是变异株全球普遍大流行的时候,对于阿尔法、贝塔、德尔塔、伽马、拉姆达等所有变异株均继续保持中和活性,“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测试正在进行中,从目前针对假病毒的研究结果来看仍具有中和活性,后续还将进行深入研究。”张政表示。

价格会让患者“用得起、治得好”

“该药物还可以在应急预防情况下使用,如果突然暴露在病毒存在的高危环境下,当天打完该药物就能产生保护效果。”张政解释,中和抗体联合治疗是一个被动免疫的过程,而疫苗从接种后到产生抗体保护效果至少要6—8周左右,所以在紧急应急预防方面,该药物有非常独特的优势。”

特效药上市后,价格如何?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在国内外进行临床试验均为免费使用,根据国外进行的成本测算,价格约为1500元美金,“目前国内具体价格还没有出来,但最终价格一定会让患者‘用得起、治得好’,发挥抗击新冠的药物作用”。(南方日报刘珊)

把家乡小菜送上国际餐桌

一把盐,一把菜,一口老坛,三者组合而成的“德庆醡”,是德庆人的味觉记忆。在肇庆青年梁碧华这里,这道承载着家乡记忆的风味小菜摇身一变,成了帮助乡亲脱贫致富的“利器”。

一片片菜叶、一根根豆角,通过十里八乡的菜田送到梁碧华创建的双华食品厂,经过加工腌制走上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华人的餐桌。而价格原本不到1元的蔬菜也因此价格翻番,每亩可增加年收入约2万元。

“我把丈夫、孩子带回了农村;把家、把爱带回了农村;把生活圈子也带回了农村,踏踏实实地干。”梁碧华的心里,一直有着一幅乡村振兴的梦想蓝图。“未来3至5年,双华食品厂将发展成为蔬果观光旅游种植基地与农家乐相结合的农业企业,带领乡亲在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毅然返乡 留住家乡味

2016年之前,梁碧华在江门和丈夫打理家族生意,生活很是滋润。然而,一次一次回到肇庆,看到辛勤种菜却仍不富裕的乡亲们,梁碧华开始有了“小心思”。

梁碧华介绍,村里一直有种植黄瓜与豆角的传统,绿色生态,从不加化学添加剂。再加上历史悠久的腌制酸菜工艺,她相信“德庆醡”一定能赢得市场。2016年,远嫁多年的梁碧华与丈夫毅然回到诰赠村,计划兴建食品加工厂,让家乡的手艺得以传承。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卖酸菜也能赚钱?”等类似的疑问更是出现在每个人心中。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梁碧华一方面与当地政府协商,加快厂房、生产车间的建设;另一方面,号召公司的党员积极与当地群众沟通,细心解释农产品最低保护价书面协议,鼓励带动大家加入到企业的发展中。

“第一年我们就动员村里十几名贫困户,用家里的土地来种豆角、荠菜等菜蔬,当年就给他们带来了2000元到6000元不等的纯收入。”梁碧华说。

诚心助农 蹚出致富路

“早知道就多种一些。”11月12日上午,罗集村村民杜阿姨骑着单车将家中种植的豆角送到双华食品厂。因为今年年初才开始种植豆角,且种植面积不大,通过双华的保底收购价,杜阿姨赚了500多元。

带动乡亲致富是梁碧华办厂的初心。双华食品厂成功落地并投入运营后,迅速确立实行“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食品厂与农户签订固定价格回收合约,向大家免费提供种子,垫资购买肥料等农资,并给予种植技术支持,帮助村民致富奔康。

困难并非就此解决。2017年底,当地遇到了霜冻天气,种植户所种植的几十万斤蔬菜大部分都烂掉了。“我不想寒了种植户的心,不想他们没钱过年,于是半价收购了那批蔬菜。”但由于产品坚持零添加剂,那批蔬菜所腌制的产品容易腐烂,并不能在市场流通,只能全部倒掉。那一年,双华食品厂亏了80万元。

梁碧华的苦心收获了村民的人心。如今,她的食品厂有种植基地700多亩,年产量达900万公斤,可加工产出成品约600万公斤,年产值约2300万元。她还成立华莱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计划在未来3至5年投资3000万元发展蔬果观光旅游种植基地。

搭上电商家 乡味走向海外

与村民合作,让双华食品厂的原材料供应品质优良。而对于酸类食品的发酵技术等研究性工作,梁碧华则把担子放在了年轻人的肩上。

在双华食品厂生产车间,生产负责人梁水源正在紧张作业,这位毕业于肇庆理工学校的年轻人,因为被梁碧华的创业激情所感染,放弃了在东莞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钻研酸类食品的发酵技术。“就是想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梁水源说。

与梁水源一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梁碧华的队伍,为“德庆醡”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在产品销售中,一班来自家乡本地的大学毕业青年利用移动互联网与电商直播平台,一起做电商、做直播,扩大销路。

由于产品品质过硬,营销手段多样,梁碧华生产的“德庆醡”如今已经声名在外。这些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去年年初,她的产品还顺利通过了澳大利亚等国家严格的食品入关检测,获得出口许可,让“德庆醡”这个乡间小菜走上了国际市场餐桌。

“我热爱农村的每一寸土地,也希望乡亲们的日子能过得更好。”望着络绎不绝的村民送菜进厂,梁碧华眼里充满希望。她计划将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5000亩,辐射带动全村甚至邻近村的农民发展种植蔬菜以增加收入。她说,她最大的目标是将双华食品厂变成每个村民们有股份的工厂,让村民变成工厂的股东,有长期而稳定的收益。(南方日报韩安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扫码加入爱尔兰吧读者群,与几千爱尔兰华人畅聊!

(扫码由于网速较慢或有延迟,多试几次即可入群!)

爱尔兰社区

爱尔兰吧读者圈 爱尔兰最新房产资讯 爱尔兰移民客户服务圈 爱尔兰留学

爱尔兰房屋信息 爱尔兰招聘求职 爱尔兰商品交易

请加入“”找小姐姐,开通属于您自己的圈子吧!

Hash:fc100491faddd6f722b11efcacb3a2d00a89722f

声明:此文由 慢节奏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