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一乡镇,竟有这么多事……

正文开始

12月10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示名单

全国共有2646个村落

拟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安徽有237个村庄入选

岳西青天乡青天村、五河镇李凹村2村上榜

下面

跟随小编一起走进青天

岳西县青天乡地处大别山北坡,境内为高、中、低山及河谷地貌;境内主要河流有青天河明山河、龙井河、嫩园河、枧竹河、响水河、高枧河、月形河、长堰河等9条,其中最长的河流为青天河,全长约20公里。稀有野生动物原麝、大鲵、长尾雉等,虽少犹存;野生药物天麻、猪参、石斛等颇具盛名;拥有优良树种黄山松、罗汉松、杉木和泡桐等,珍稀树种银杏、金钱松、大别山五针松、珍珠黄杨等;竹类品种有毛竹、水竹、箬竹、斑竹、紫竹等,以毛竹为主。气候温凉,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青天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209省道横穿境内,青姚线纵贯全境,规划建设的东香高速公路横跨乡境东北,衔接东香高速的合武高速公路以及两条高速路的出口,距青天仅十公里,构成了十分便捷的交通网络。

境内自然风景优美,多枝尖、牛草山、明山寨等奇山,景致独特;河口寺、观音寺、地藏庵等古刹,香火鼎盛;革命遗址有鄂豫皖边区国共和谈旧址——汪氏宗祠、苏维埃政府和赤卫大队驻地——王家祠堂;更有上马石、旗杆屋、老爷屋、大方屋、三房屋、四方屋、七屋、染坊屋、火烧屋等一两百多年规模较大的古民居古建筑十多处。古建筑对于平面布局,大木作,外檐装饰,内檐装饰,台基、柱础,墙壁,屋顶,天井,色彩,三雕都有着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

建筑是写在砖瓦上的历史,承载着地方的文化记忆。

下面,小编带您走进传统古建的世界!

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坐北朝南,平面为一轴三进二厢四合院式,祠门二层设简易戏台,左右带包屋,共66间。单檐双坡面顶,硬山马头墙,清水墙面,檐口仿木斗拱,自然收分,下粉白灰带,饰花草人物故事图案;抬、穿混合式屋架,中、后厅五架抬梁前、后出单步,两山穿斗立柱;梁枋、雀替、撑拱等部位浅浮雕人物花草图案。

建筑中的故事:1937年“七七事变”后,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致函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督办卫立煌,建议举行停战谈判,共同抗日。20日,卫立煌派刘刚夫为代表与高敬亭派出的代表何耀榜接触,22日起双方在岳西青天畈上青小学(汪氏宗祠)正式举行谈判。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新局面。

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建筑面积54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一轴三进两厢带东西跨院布局。一进祠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左右耳室各一间。二进中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左右耳室各一间,左右厢房各一间,五架抬梁。后厅神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左右耳室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一间,为七架梁前后挑檐式。东西跨院对称分列于主体建筑两侧。整座建筑小巧玲珑,木雕砖雕十分细腻传神,人物鸟兽等栩栩如生。体现了岳西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是研究古代建筑和历史的实物见证。

汪氏门楼

汪氏门楼(上马石屋)建于清代,坐北朝南,门楼面阔5.5米,高4.2米,进深1.3米。背面影壁四柱三门,磨砖砌缝,出檐斗拱,门楣书“勤、谨、和、缓”四字,左右饰吉祥图案,上雕圆形凸出透雕花草图案8个,将整个影壁装点得十分精美,保存完善,可供欣赏。“勤、谨、和、缓”四字家训,启迪后人为人处事!

建筑中的故事:相传,大门楼墙体中间是空的,为防国民党军队抢掳粮食,村民将稻谷藏于墙内,如今墙缝里偶尔还能看到稻谷被老鼠扒出来。

旗杆老屋

旗杆老屋建于清朝,坐东朝西,原有规模为五进,一进大门楼开在整体建筑的东南角上,屋前左右建有两座碉堡,屋后高更夫楼,四面封火墙高过屋面,远看似碉楼,又像一颗印式建筑。现碉堡及前门楼已毁,自二道门以后的居住区仍保存较好,内部结构保存较为完整。现存二道门位于主建筑前檐墙的中轴线上,向外起个单披水门罩,内壁满雕花草瑞兽图案,十分壮观。三进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进中厅也是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五进堂屋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左右向外延展两重跨院,内部巷道贯通。因房屋规模太大,建筑两侧及后檐均向外开两道门,且每道门都是双重石框,备巨大顶门杠。砖雕是一大特色,雕刻的各种植物栩栩如生,其门楼、院墙高大坚固,防盗、防火的防御功能尤为突出。因门前一汪池塘,曰“蟹形地”,操场上一对旗杆石,故名“旗杆老屋”。此屋确是本区域具有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王国桢(1523——1577),明代霍山县南乡人(今岳西县青天人),祖居旗杆屋,自幼习武,兄弟子侄,都有一身好武艺。

建筑中的故事:明隆庆三年,日本海盗80多人由江浦侵犯六安,六安守军伤亡一百多人,致使海盗侵入霍山,百姓惶惶不安。霍山知县杨楠访得王国桢、王国祥兄弟武艺高强,弓马娴熟,素能擒贼,特下牌招募前来歼敌。国桢、国祥率子侄王芝、王时及家丁等百余人,首战阔滩河,杀海盗25人,活捉25人,缴获战刀7把,黄旗两面。国祥壮烈牺牲,葬于阔滩河。海盗逃到英山羊角尖,企图顽抗。霍山、英山等县的兵力未能剿灭海盗,于是,都察院又召王国桢协力征剿,国桢再次统领家丁子侄与官兵并肩作战,奋勇当先,活捉海盗头目,全部歼灭海盗与羊角尖。

战后,都察院上书兵部尚书,授旗杆旌表王国桢参将职衔,旗杆屋因此得名。

七屋

七屋建于清朝,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五间一字排开,前五后五左右厢房共12间。屋檐檐口绘有94种各式各样的四季花草图案,很是精美。当年汪氏弟兄七人,此处是老七居住地,各曰“七屋”。

建筑中的故事:清朝年间,汪氏兄弟七人,均为当地名士,此处正是老七居住地,故曰“七屋”。

瓦屋

瓦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坐东北偏东向西南偏西,因其四周基本上都是茅草房民居,唯独其为瓦房顶结构,故得名。

瓦屋为青砖黛瓦结构,外朴内华,雕饰精美,典型皖西南风格,兼备江西围屋特点。三进式房宅,占地5亩,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正房26间,厢房1间,前低后高,堂轩正前方为厅屋,其间有雕刻的木板隔墙,大门檐口内侧书有“福”“禄”“寿”三个大字,笔法雄浑苍劲。上世纪“文革”期间,被涂抹,但仍隐约可见。有天井6口,“五岳朝天,四水归堂”,便于采光和排水。

建筑中的故事:瓦屋门对面有一条枧竹河,别名“藏稻湾”,与明山寨大、小神仓隔河相望。相传,从前有位仙人,在枧竹河种有几株神稻,神稻株产万斤,稻米粒大如青豆,洁白如珍珠,煮出的米饭清香四溢。稻谷成熟后,仙人将其转运到明山寨大仓、小仓贮藏,以便荒年赈济灾民。另一说是,由于枧竹河谷深林厚,古时官府将粮草储藏于此,以便战争之需。

掌故轶事

除了以上这些,很多小地名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如:

草岭,也叫草鞋岭,相传在太平天国时期,起义军兵败,溃逃之际沿路遗留一尺八寸长的烂草鞋,使对方误以为此地人高马大,蛮力无穷,遂不再驱赶。被戏称为“一双草鞋吓退官兵”;

跑马岗,相传三国时期,曹操在此操练兵马,岗上一展平阳,每天数万兵马在此驰骋,故名跑马岗!

除此之外,天鹅尖、牛草山、公界尖、明山寨、洞光门、苏家坪、曹家冲、石板冲、饭锣尖、擂鼓尖、走马滩、到一箭(道义涧)、猴洞、安基坪、烈女碑、苏家岭、刁狸岩、响水岩、苍山、芦柴畈、青天畈、河口寺、蛟龙口、烂泥坳、土地岭(投递岭)、大坪(大坟)、曹家大院等;每一个小地名的来源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

风景环境

观音寺

牛草山

明山寨

Hash:40b4165a03c609fc1074c09de781a878bcbcd5ee

声明:此文由 岳西微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