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山下感受绿色蝶变
中国青年网延安6月10日电(记者 张亚云)铁流二万五千里,征师胜利到吴起。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八十多年过去了,中央红军从这里出发,走进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到了北京城。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昔日穷苦凋蔽的陕北小镇也换了新颜。初夏时节,记者跟随红色美丽村庄采访团走进吴起县,在胜利山下感受红色吴起的绿色蝶变。
图为6月9日采访团在吴起县刘河湾村拍摄到的景象。中国青年网记者张亚云 摄
吴起历史上曾经是林草丰茂、牛羊塞道的地区。建国初期,由于倒山种地、漫山放牧的现象不断出现,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据统计,1997年底,人口仅有11.8万的吴起县,农作物种植面积却达18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超过10亩。全县林草覆盖率仅为19.2%。
上图为1984的铁边城三谷尧村,下图为2012年三谷尧村的新景象。资料图
彼时的吴起陷入了一场恶性循环“怪圈”。越穷越垦、越垦越穷。刘河湾村种植杂粮比较多。村民蔺彦恩家里曾种植洋芋、荞麦等杂粮大约六七十亩,耕地靠人工,犁地靠牲口。然而,辛勤并没有换来丰厚的回报,种在地里的粮食亩产不超过100斤,全家人一年的耕作勉强能够填饱肚子。
“地种得多,收入却不理想,典型的靠天吃饭。”曾在吴起县刘河湾村担任过十年村支书的刘满说,“羊把山上踏平了,到处都是荒山秃岭”。过度放牧同样也让吴起县当时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为继。
如何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1998年年底,吴起县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县整体封山禁牧,次年实现了150多万亩土地的一次性退耕。目前吴起县的退耕还林总面积达到243万亩,2020年林草覆盖率达到72.9%。
下了血本、定了决心,吴起也尝到了甜头。跟随采访团参观期间,记者在吴起退耕还林纪念馆看到了一组吴起县吴起街道南沟流域同一地块的照片,分别拍摄于2001年、2007年以及2018年。照片中,一颗大树的周边,从“孤木独秀”到草木成林。如今,吴起的绿色版图越扩越大。
南沟流域同一地块17年间的蝶变。资料图
封山禁牧后,羊还要不要养?答案是肯定的。吴起为此做出了舍饲养羊的决定,相较于1997年的23万只散养羊的数量,在有效巩固生态建设效果的情况下,2020年吴起舍饲养羊的数量达到14.7万只。同时,为了持续巩固生态建设效果,吴起积极发展林果业,目前山地苹果、沙棘、山杏、山桃等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一抹绿色,不仅亮丽了吴起大地,更让吴起人眼中含笑。“退耕还林后,山绿了、水清了、环境变好了。”64岁的刘河湾人刘满用手指着不远处说,环境变好了,二道川(吴起县内共有八道川,系河流称呼)多少年不曾泛滥过,往昔肆虐的洪水也被治理好了。
Hash:fd1052b616c443392bc8a8b6dd2c27e2b969709d
声明:此文由 中国青年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