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村重组的一支红军部队,走出97名开国将军,被誉为百将之军
近期,一直在革命老区,曾经诞辰过数百位将军,号称我国第一将军县红安,探寻开国将军的足迹,瞻仰这些革命先辈的故居,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真的是受益良多,心灵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直在思索,这些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正是我们后辈需要认真去总结、发掘,从而激励我们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的这种精神。
这是一个晴朗的上午,离开七里坪镇的长胜街,我们又出发,来到了又一个我们十分敬仰的地方檀树岗。
檀树岗,位于红安县东北部,地处鄂豫之交,东与麻城市毗连,南邻红安县紫云乡,西接七里坪镇,北与河南省新县接壤,倒水河由北而南流经境内,阳福公路经檀树岗,北通河南新县,南经红安县城达武汉。这个昔日的小小村子,在这里重新组建了我军历史是一支重要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
1932 年 11 月 30 日,在红安县北的檀树岗村的这一批河滩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随着新搭建的阅兵台上领导的一声令下,正式宣告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支重要的武装——红二十五军诞辰。
之所以称其为极其重要的武装部队,是因为这支部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55年到1965年,进行授予军衔的1631年名开国将帅中,出自1932年重建的这支红二十五军中就有97名,被人誉为“百将之军”其中,大将1名、上将2名、中将6名、少将88名。授衔名单如下:
大将:徐海东。
上将:刘震、韩先楚。
中将:李耀、张天云、张池明、陈先瑞、林维先、梁从学。
少将:王诚汉(88上将)、王奎先、王德贵、方升普、方明胜、方毅华、毛和发、邓少东、叶建民、叶道友、成少甫、吕清、伍瑞卿、邬兰亭、刘华清(88上将)、刘振国、刘健挺、刘德海等。
1932年11月红二十五军重建后,长期处于10多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清剿”之中,在频繁的战斗中锻炼出一套机动灵活的战术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以一次次的胜利消灭了敌人,壮大了自己,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
长征出发时几乎是清一色的东北军武器装备,每个连有6挺轻机枪,还有崭新的马步枪,以至于在长征途中国民党的一些地方武装、地主围寨的家丁误把红二十五军当成了东北军。红二十五军在多次战斗中以少胜多,有时能成旅成师地消灭敌人。
1934 年11 月,红二十五军根据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高举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实行战略转移,经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打破数倍于己之敌的围追堵截,挺进到陕南商洛地区,迅速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英勇顽强、能征善战、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勇于吃大苦耐大劳,敢于打硬仗、恶仗的部队。它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那里的武装斗争。它独立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使自己得以休养生息。它西征北上的战略行动成为中央红军北上的先导,是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在西北建立了特殊的功勋。
当时,人家称红二十五军是在红军长征中,打了很多胜仗,不仅没能减员,还扩大了红军队伍,由长征出发时共有2980余人,到达陕北时主力有5000多人,比长征出发时的人数多了将近一倍,这些部队后来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1935 年 7 月,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行动,红二十五军又踏上征途,西进甘肃,北上陕北,先期到达陕甘苏区,胜利完成长征。
成立地
后与当地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并取得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斗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落脚点。11月,与中央红军会师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1937年8月,红十五军团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开赴抗日前线。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孤军远征十个月,艰苦转战万余里,先期到达陕北,为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陕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特色的光辉篇章。毛泽东主席曾多次称赞过红二十五军的主要领导人徐海东,说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这既是对徐海东个人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红二十五军孤军北上,勇做先锋的高度评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这一支红军队伍,在建国之后走出更多的开国将军奠定了基础。
今天,在檀树岗村,看到红二十五军重建地纪念碑,为这块红色的土地感到由衷的敬佩,对这支光荣的部队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Hash:5730b11d954c97a14b8bd7eef3058a32689c7222
声明:此文由 文人相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