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坪记忆》第三章红军进驻刘家坪的故事!

主编简介

李康学,祖籍湖南桑植刘家坪,1981年吉首大学中文系毕业。1988年入职新闻媒体,先后在《中国老区报》《张家界日报》等单位工作。吉首大学文学院客聘教授。知名作家。在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过数百余篇散文、游记、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另著有《大湘西演义》等九部长篇小说,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有《李康学文集》12卷。

谷润生,男,1952年出生,湖南桑植刘家坪人,吉首大学八九级政治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平日爱作哲学沉思,偶有所感,涂笔成文,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行文追求朴实、简洁而有新意,茶余饭后,收博人们一笑而已。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多种体裁相结合的文章为主,对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人物典故、能工巧匠、民俗风情、精准扶贫、特色产品、乡村变化、远景展望等各方面的内容都有涉及。作品描写细腻真实,全书纪实性的文章较多,内容上言之有物。比起纯粹的故事书,没有生造硬编的痕迹;比起乡镇志的书,阅读上有趣味得多。所以,此书是刘家坪的乡土式教材读物,亦是广大读者特别是旅游人士了解刘家坪的最合适读本。

第二章 红军进驻刘家坪的故事

麻岭岗的演说

桑植县城东二十里双溪桥处,有个土岗叫麻岭岗。据当地不少老人回忆说,这麻岭岗上不寻常,它曾是贺龙领导闹革命时演讲过的地方。

一九二八年初夏,贺龙领导的工农武装占据了桑植县城,建立了桑植第一个红色政权。为着深入发动群众,建立起稳固的革命根据地,贺龙经常下地方参加群众大会,亲自宣讲革命道理。这一日是初夏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着。麻岭岗上,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群众,挤满了山包上的坪塔。听说贺龙要来讲话,谁不想见识见识?为了让贺龙讲话时不被晒着,组织召开大会的乡苏维埃的干部们,特意事先在塔上盖起了一个遮阴的凉棚。

过了一会,贺龙一行四人骑着马过来了。贺龙那魁梧的身材和富于幽默的黑胡子,立刻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你们搭这个凉棚干什么?”贺龙一到场就询问一个乡苏维埃干部。

“想给你遮遮阴······”那干部解释说。

“快拆掉吧!”贺龙皱着眉头,指着台下的人群说:“你们看,这么多人都不怕晒,七八十岁的老人,几岁大的娃儿都受得住,我怕什么晒?”

大家知道没有办法劝说,只好立即拆了凉棚。

贺龙就这样顶着烈日,开始站在土台上演讲起来。他起头就说:“乡亲们,我也是农民,这些‘黑背心’,穷乡亲就是我的好朋友······”

台下的人静静地听着,特别是那些光着膀子,打着赤脚晒得黝黑的农民们,听贺龙开头这几句话,打心眼里就觉得他是那么知心贴己,平易近人,豪爽可亲!

接着,贺龙从穷人受压迫受剥削说起,讲解了穷人为什么要打土豪,分田地,翻身闹革命的道理。他鼓动农民不要害怕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要大胆组织起来,建立农民自己的政权,并武装起来和反动派作坚决斗争。贺龙讲得浑身是劲。阳光炙烤得他出了满头大汗,他也全不在乎。在场的人们,无不为贺龙的精神和鼓舞人的讲话所感动。当他结束演讲之后,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响彻麻宁岗上空······

打贺龙这次演说之后,双溪桥一带的农民革命斗争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贺龙所演说的革命道理在农民们心中生了根开了花,广大群众都自觉起来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上的反革命武装进行疯狂反扑,双溪桥的农民革命政权曾屡遭扼杀,但是当地农民始终没有屈服,他们曾先后四次建立起乡苏维埃政权,有力配合了当时红军的革命斗争。(作者李康学 原载1984年6月17日团结报)

将帅蛰伏龙堰峪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的带领下,悄然开拔到了刘家坪、瑞塔铺一带。红二方面军的司令部则驻进了刘家坪的龙堰峪。

红军的指挥机关为何选在此处?这是因为,龙堰峪的地理环境十分有利。其一,它背靠在轿顶山下,这座山高达数百米,山上树林茂密,地势陡峭,易守难攻。其二,龙堰峪三面临山,寨前是一个大堰塘,塘中水很深,外来人进寨要绕道或划小船,很不容易。其三,此寨背后有小路,可直通张家湾和洪家关,部队回旋余地很大。

对刘家坪山山水水都很熟悉的贺龙,把指挥部设在龙堰峪,自然是考虑了这些安全有利条件的。贺龙和任弼时、关向应等几位首长,分别住进了寨中一座吊脚楼大院。说来也巧,这房子是刘景星的祖屋。刘景星,原是陈策勋的部下营长,南昌起义前,曾和陈策勋一起在贺龙部队任过职。陈策勋的伯父陈图南被贺龙处决后,陈策勋和刘景星等就离队叛变,回到家乡,组织民团剿共,成了贺龙的死对头。刘景星为人残暴凶狠,又因嗜酒如命而绰号刘酒桶。当贺龙带着红军大部队占据刘家坪后,他心中充满着恐惧和愤恨,慑于红军实力强大,他不得不率领民团躲进四望山一带,并时刻窥探着伺机反扑。

贺龙这时候住在刘景星的祖屋里,神情却无比地淡定自如。他时而含着烟斗,在宽敞的木屋中走动几步,时而又静静地打量和欣赏着那房子的柱梁和板壁。这房子的木柱是楠木做的,每一根都粗大而又厚重。那地板和板壁是柏树木做的,每一块看上去都纹路清晰,板面连接严丝合缝而又十分结实。贺龙知道,刘家的这老屋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说,刘氏的始迁祖叫武忠公,又名海公,原是江西吉安吉水县高桥庙紫溪里大栗树土地人氏。元末至正初年,为平息桑植、茅冈土司叛乱,刘武忠奉命佐大将军德兴征讨,战后,刘武忠因功升武显将军,留镇岳州慈利之西廓安福所。后来,刘武忠生了福、贵、寿三个儿子。长子刘福,号天佑,袭武显将军。洪武元年,刘福让位于二弟刘贵。不久,刘福从酉水所择居到中溶龙堰峪居住,从此,龙堰峪的刘氏一族就在刘家坪扎下了根来。经过数百年的繁衍,刘氏一族的人口已达数百户,其中有富有穷,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富者成了大地主,富甲一方;穷者贫困潦倒,难以谋食。刘景星的家属于富豪一族,红军要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自然伤及其家族利益,所以,刘景星对于加入共产党后的贺龙,自然也是势同水火难以相容。贺龙也很明白,刘景星、陈策勋这类叛变的民团首领,追随的是国民党蒋介石,当然也是他和红军的死敌。不过,这时候他已无暇考虑和这些小股乡匪民团去纠缠。

当时,红二六军团的整个实力相对于周边国民党的军队来说,还远远处在弱势。而蒋介石调兵遣将,已命令了数倍于红军的部队,对红二六军团正实行包围堵截。贺龙对局势的变幻十分清醒,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剿,在经过深思熟虑和十九天的休整后,他毅然下令红军在刘家坪干田坝集合,指挥部队开始了战略大转移。

贺龙走出龙堰峪,走出刘家坪,他指挥的红军部队,就像一条腾飞而起的长龙,从此飞向远方,决胜万里,并最终在史册上留下了一笔极为精彩的记录!(作者李康学 原载张家界日报)

将军的摇篮树

这是一棵生长在刘家坪乡李家岗村民小组山岗上的古稠木树,此树粗壮高大,质材异常坚硬。那深扎泥土又鱼鳞般裸露在外的根茎,在过去的岁月中曾多次被人刀劈斧削,但都没能将其砍断。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摧折,这树顽强不倒并生长得枝繁叶茂,其坚强性格,像极了久经战场而百折不挠的红军将军。而当地的村民,又因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都亲切地称它为“将军的摇篮树”。

据传,这段与古树有关联的历史发生在距今80余年前,也就是1935年红二六军团在刘家坪驻扎之前一段时间里,有一位红军领导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女孩。因为要保密,这将领委托部属,将孩子交给了红军女儿队的一位女队长喂养。这位女儿队长的名字叫谷芝翠,其婚后夫家就住在刘家坪的李家岗。谷芝翠也不知这孩子的父母是谁。她领受任务后,就把孩子带到了李家岗抚养,对外只宣称是自己养的孩子。在接下来两三年的日子里,谷芝翠悉心照料这婴儿,每天给她喂奶喂水,端屎端尿,还要洗澡洗衣洗尿片。更多时候,是哄着抱着孩子,到屋里屋外不断转悠。其时,距她家很近的山岗上的那棵稠木树生长得很旺盛,谷芝翠每天都要抱着孩子到树下走一走,有时,还把孩子放进摇窝,在这树下摇啊摇,哄着孩子睡觉。孩子虽然很小,她还不知道她的父母是谁,但她一定感觉到了在摇窝里的舒适,感觉到了哄她抱她的亲人的关怀和温暖,感觉到了天地的宽广辽阔和大树之神的眷顾。她吃饱了,喝足了,在摇窝里张大眼睛观看着,小手不时地晃动,似乎要说些什么。尔后,孩子兴奋够了,于是满意地闭上眼睛睡觉了,睡得是那么地香,那么地甜。看着孩子无忧无虑的样子,女儿队长谷芝翠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刘家坪休整19天后,红二六军团开始了远行万里长征之路。谷芝翠照看的这个孩子,不久也被部队派人来接走了。此后,为提防国民党还乡团的报复,谷芝翠和当红军受了伤的丈夫一起,先后到桑植海洱峪和湖北五峰大山林里躲藏,并对外隐瞒身份,从不说自己参加红军女儿队的经历,更不提帮红军带过孩子一事。直到全国解放后,这对夫妇才带着两个孩子返回到李家岗居住。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天,红二方面军纪念碑举行落成典礼,有乡领导忽然来通知,让谷芝翠到纪念碑前去参加仪式,这时,一位穿解放军将军服的女首长和她聊了一会,并询问了她当女儿队的情况。谷芝翠如实讲述了当年如何加入女儿队和为红军领导带孩子的事,那女首长听后,也曾开口叫她“妈妈”,这位女首长是贺龙的女儿贺捷生,此时她已被授衔为解放军的少将。谷芝翠欣喜万分,她后来一直以为当年所带的孩子是贺捷生,但据张道任、伍象化2017年6月28日在《张家界日报》所发《将军的情怀》一文透露证实,当年贺捷生出生在桑植南岔岩垭村冯家湾组,服伺她喂过其奶水的女子应是房东韦梅姑。那么,谷芝翠所带的孩子究竟是谁?看来这还是一个未解开的迷。

不过,自从这次会见后,谷芝翠当红军女儿队长的经历才逐渐被人们所获知。一段尘封了几十年的历史,其真相的追溯到现在有些已难弄清,但可以肯定的是,谷芝翠老人回忆为红军带孩子的事不会错。这个孩子既然不是贺捷生,当年也必定还另有其人。当过女儿队长的谷芝翠,其晚年也是幸福的,后来她享受到了相应的有关生活照顾和政治待遇,并一直活到101岁才无疾而终。而山岗上那棵见证了谷芝翠带着摇篮摇孩子的大古树,在冥冥中像神一样护佑过红军孩子的成长,也护佑过在当地驻扎的红军打胜仗。(此古树旁有农家老屋租赁改造可做运营,联系电话18374421986李先生)这些红二六军团的指战员们,有许多从刘家坪出发长征之后也走上了将军之路。所以,从见证过刘家坪驻地红军孩子的成长和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这个意义上来说,“将军的摇篮树”被村民们叫开,也是名符其实了。(李康学作品《游记散文选》,此文根据谷芝翠老人讲述记录整理,原载张家界日报。)

未完待续......

Hash:e3a76be75ce0c8d082d403dca68f260b20ad4aaa

声明:此文由 张家界本地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