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有一处显赫古建筑群,最近有了大动作,值得一游……

说起江南小镇,你的脑海里浮现的

是不是青砖白瓦、小桥流水?

或许你能如数家珍地报出西塘、乌镇

但这里,我知道,你未必去过

位于瓜沥党山的许家南大房

如果不是有熟人带路

你恐怕很难找到它

历史照片

时代的脚步已将它曾经的锋芒磨去

围绕在它身边的新建的民房

每一间都比它要醒目

谁还会想到,几百年前

它曾是一个家族的荣耀

留下了许多老辈人口耳朵相传的故事

……

也因为太老太旧了,它渐渐被人遗忘

历史照片

老房一隅

历时9个多月的瓜沥镇南大房修缮工程于近日顺利竣工,整个古建筑群经过修缮后焕然一新。

修缮后的内院

南大房位于瓜沥镇党山老街的南端,这里河流纵横交织,桥梁众多,沿里湖河弄一边是鳞次栉比的老房子,南大房正是被一湾河水围绕的许氏家族居住的大宅第。2005年5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核定,许家南大房被批准为浙江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修缮后的一处门面

南大房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后经清代和民国两个时代的修整完善,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建筑群南北长90米,东西宽42米,总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

修缮前的外观

修缮过程中

我们接着说一说

南大房的故事

南大房最初为明朝中期建筑,前后三进共五十八间。据《许氏宗谱》记载,始迁祖承一太公自绍兴马鞍迁来党山时,结庐于皇塘(古北海塘)以北,俗称“老园地”,后来叫“里花园”。传至第三世已分成八个房,因担心钱塘江沙滩沧桑巨变,便在皇塘南面里河北岸营造了一排楼房供八房分居,世称“老台门”。据传,八房中的大房率先弃农经商,盈利后于万历年间在老台门对面,里河南岸营造两进宅居,由一座装饰着八个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头的三孔石桥沟通两岸,这座桥定名为“永禄桥”。因是大房所建,又在老台门的南面,就取名为“南大房”,堂名为“尊让堂”,是遵从儒家文化而取的堂名。

南大房其建筑规格九开间,在封建社会是最高档次的,并设有众多公共设施,宅后有两个较大规模的花园,沿河有十几座河埠,还有祠、庙宇、戏台、牌坊等。这构成了许氏大家族完整的生活、生产环境。

南大房覆黑小瓦,外饰白粉墙,圆石柱石门槛,用铁皮包裹的实木门,是典型的萧绍地区的台门屋。

萧山民间历史达人王建欢在他的一篇《走进南大房》中,总结了南大房建筑的几个特色。

一是老虎窗。南大房中间两进厅堂有突兀屋披的阁楼,这阁楼党山人叫它老虎窗。老虎窗一般是居住条件紧张而向空间拓展的权宜之计,但它巧妙变通,既明亮又实用。

二是砖雕隔窗。南大房的最后一进,天井与厢房之间,有四扇大小不一的砖雕隔窗。隔窗的砖雕图案是一只用铁球穿鼻的异兽,雕刻手法采用透雕,线型优美简洁、雕技老道精致。

三是围屋檐廊。围屋有二重檐,上檐为起居的楼房,下檐是出入走动的廊房。四周相通的廊房可以做到:“晴不戴帽,雨不带伞,行不出户,路不湿鞋”,且廊子都有通向天井的门户。

四是风火墙。南大房最后一进的两侧围楼上,随屋顶山墙的坡势上筑有风火墙。风火墙,又叫封火墙、马头墙,它起到防火挡风作用和美化作用,风火墙有二叠式、三叠式。

五是外墙屋檐的砖雕。在南大房九开间的后墙屋檐下,有一幅醒目的砖雕长卷。砖雕内容有双骏奔驰、凤凰展翅、人物、亭台楼阁;有建筑装饰“八宝图”(松、鹤、和合、玉鱼、鼓板、磬、龙门灵芝);还有刻字“德星夕照,修风晓远”等图案近60幅。

来源:萧山日报

Hash:d4710e69ed3902421dd40510a8670377133b5d00

声明:此文由 萧山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