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屏山下的革命烽火

■邱汉章/图文

光德鸟子石景点非常有名,山上的启明寺还是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会旧址。来到光德上漳村,走数分钟就到了鸟子石山所在的大横屏山的山麓。这座大山叫大横屏山,山的最高处叫斋公岽,海拔1070米,系全镇最高峰,而鸟子石山峰处于大横屏山的半山腰。

下车徘徊瞻眺,仰望山峰上形状酷似鸟子的石头,气势仿若石雕振翅,欲飞霄汉,令人震撼。终于站在鸟子石山峰下,眼前的大大小小石头,千奇百怪,随意错落,一同构垒起草木葱茏的坚固石山,这让我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山峰苍翠,磐石如铁。鸟子石山峰,的确让我折服。踩踏着巨石间的曲折小径往山上走,突见有客家檐瓦和亭台掩映在竹木的绿荫里。这登山路的左边是一座传统客家檐瓦建筑样式的佛寺,正堂大门和左右横屋门一字横排,大门顶上写着“启明寺”三字。 启明寺始建于明代中叶,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为土木结构平房寺庙建筑,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285平方米。在寺门边的墙壁上,赫然可见“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会旧址”的金属牌子。面对着这个仿佛依旧闪烁着刀光剑影的牌子,我凝视良久,心里明白正是深藏于闽粤交界处大山里的缘故,启明寺才赢得了这个闪亮的历史盛名。这时,当年闽粤赣边区烽火硝烟场景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系连着飘飞的思绪,我从门前约二米宽的若如翡翠长廊的长条形门坪来回慢步走着,正门或横门上对联里的“启明一角”、“明证三生”、“崇山峻岭”、“天朗气清”、“云中白鹤”、“江上清风”等文词,连同此处玉带晴云牵系着的苍山胜景,让我感慨万千。

地处闽粤二省三地(梅州漳州潮州)边境的启明寺,周边巨石遍布,嶙峋怪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启明寺的偏僻、隐蔽,还体现在此地天然石洞众多,而且洞洞相通。寺下有一长达几十里的宽敞地洞,沿洞可通往潮州市三饶镇,这对于当年在寺里召开中共闽粤赣边区党代表会议来说,显然是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安全保障。在革命战争年代,启明寺作为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诞生地,着实展现出“浓绿万枝红一点”的“动人春色”。1948年,中共闽粤赣边区工委转移到大埔光德活动。同年8月7日至24日,在启明寺召开闽粤赣边区党代表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原闽粤赣边工委和粤东、潮汕、闽西、闽南地委的主要领导人魏金水、刘永生、朱曼平、王维等15人,代表着边区的2300多名党员。会议全面总结过去一年来闽粤赣边区党的工作,成立了中共闽粤赣边委员会。魏金水为书记,朱曼平为副书记,王维为组织部长,林美南为宣传部长。下辖闽西、闽南、梅州、潮汕、韩东5个地委,其中韩东地委(后改名韩江地委)为新建立的地委。此后,边区党委在大埔全面部署了边区党组织和人民武装的斗争方针、策略及其任务,把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群众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等工作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对粉碎国民党军对闽粤赣边区的第二次“清剿”,转向战略进攻,夺取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

光德境内红色资源是比较丰富的。除了闽粤赣边区党委成立旧址这一红色经典圣地外,还有如闽粤赣边纵队成立旧址、闽粤赣边区党委机关旧址和开国元勋李井泉隐蔽活动革命旧址等。

光德镇上漳村的闽粤赣边区党委成立、边纵成立筹备、边纵驻军旧址已正式列入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漳村村民自发成立文物管理小组,发动300多村民筹资20多万元,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成立旧址设立了陈列室、竖立了石碑,让更多人铭记闽粤赣边纵队的光辉历史。1948年8月7日至24日,在光德乡漳溪村鸟子石启明寺成立了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同年12月在启明寺召开边区党委会议,讨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成立的决定。1949年1月1日,遵照解放军总部命令,在光德乡漳溪村成立了闽粤赣边纵队。在上漳希望小学门口,一座高数米、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成立旧址”的石碑格外显眼。“这个地方以前是一大片草坪,1949年1月1日,闽粤赣边纵队就在这里成立。”村民郭集欢说。1948年8月,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于启明寺成立后,于次年1月迁富岭村鹞婆屋,党委书记魏金水,纵队司令员刘永生。党委电台、《新民主报》均设在此地。1949年3月,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驻地富岭遭国民党高陂驻军袭击后,转移到枫朗镇保安村的大围屋。

开国元勋李井泉,江西临川人。李井泉同志于1927年10月随同南昌起义军南下潮汕建立革命根据地时,参加了三河坝战役。三河坝战役后,部队被冲散了,留下几个人在大埔活动,李井泉同志就是其中一个。那时他才19岁,共青团员,是起义军中的一名普通战士。他在1927年10月份,经大埔、高陂农运领导人黄海波的介绍,在黄海波所在的村子(今光德镇澄坑村中央坑)与黄书声认识,在黄书声家中住下来。黄书声家以瓷农为业,李井泉便以画碗为职业,隐蔽下来。直至1928年3月春耕开始时,李井泉同志才离开澄坑转移到丰顺潘田铁坑村。李井泉在光德澄坑隐蔽期间,假以江西“地理先生”的身份在碗厂从事画碗工作。李井泉同志很快学会了画碗,而且能写得一手好字,能吟诗词。有一次在碗厂棚上,用纸随手写来一个诗对,曰“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李井泉同志生活十分简朴,接头户黄书声的妈妈,爱护李井泉如亲孙子,生活苦,家里常常吃红薯过日,但婆婆总要把大米饭让给李井泉吃。李井泉同其他两位留下来的起义军战士,设立了联系制度,大约四五个晚上便要去碰头一次。碰头的地点,是距离澄坑四十里路外的深山中的单家独户。

1949年3月19日,粤保十二团第二营营长张兆诗率领该营星夜从高陂奔袭富岭闽粤赣边区党委所在地。五连一个班在老虎岽发现敌人,展开阻击战。为了保卫边区党委机关和韩江地委、富岭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黄晞率三连、五连抢登老虎岽,并命令各连按作战预备方案抢占山头。敌人不断地向老虎岽发射八二迫击跑和六0炮、枪榴弹,以轻、重机枪火力疯狂地冲击。敌人依托蔡岽不断向老虎岽作半包围的攻击。富岭民兵在黄强、张亮率领下,配合主力打麻雀战,掩护机关与群众转移。战斗一直坚持到当天下午,毙伤敌32人,在确知区党委和全部机关人员都已转移,人民群众亦已安全撤离后,黄晞下令交替掩护,边打边撤,十三团随后进驻大埔角,继续执行警卫区党委机关任务。

光德是有名的革命老苏区,是一块为革命付出贡献、作出牺牲的红色土地。2000年,为纪念黄海波等24位为革命牺牲的光德籍烈士,兴建了光德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位于大埔县南部光德镇富岭村王公岽,坐北向南,碑高10.18米,混泥土结构,占地面积80平方米,碑身双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字。烈士纪念碑旁,配套建有烈士纪念亭一座。我们将永远铭记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褒扬烈士精神,把烈士们流血牺牲打下的江山建设的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邱汉章,系大埔县老区促进会常务理事,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杨应彬同志著作《小先生的游记》再版序言二的作者,广东省源流杂志特约作者(2013-2014年“十佳特约作者”、2017-2018年“优秀作者”、2019-2020年“优秀作者”,2019年梅州市革命老区宣传“特优”通讯员),现服务于大埔县长寿文化研究会,2019年梅州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大埔分会会长),2018年大埔诗社理事。

Hash:2932ba305c224ff3134cc91c5c184b23b1a7a889

声明:此文由 老庄看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