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里坊春秋 | 正平坊
来到定鼎门东第二街从南向北数第二坊——正平坊,其位置在如今的龙门大道以东,南北跨乐天路、赵村北一带。
《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定鼎门东第二街 (北隔洛水, 当皇城之左掖门),从南第一曰乐和坊,次北为正平坊,设孔子庙、国子监。此外,这里还有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的旧宅,后被改造为安国女道士观,专门安排上阳宫的“剩女”。
定鼎门
唐代国子监设于此。
唐代国子监既是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又是直属中央的官办学校,下辖六学;既承担着管理职能,又担负着养士职责。
市文物局副研究员吴迪介绍,唐代国子监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学。学校门类的差别,与学生父祖的官爵身份有关。比如,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学生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录取,律学、书学、算学的学生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录取。此外,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学习儒家经典,律学、书学、算学学生学习专门技术。
国子监
为何国子监要设在外郭城?
吴迪介绍,因为国子监的规模较其他封建国家权力机关大得多,除了有学官的办公场所,还要有生徒的读书、学习、生活场所,以及举行各种礼仪如释奠礼、释学礼、养老礼等的场所。
国子监和孔子庙均为礼制性建筑,能建在正平坊,说明其位置重要。而一些有突出功德的人也会在这些礼制性建筑前树碑立传,让路人观看,以彰其德。例如,开元年间,秘书监吴道师就撰写了一块碑立在孔子庙前;在国子监门口,一代名儒尹知章门下弟子孙季良等人为其立教泽碑,以颂其德。
孔庙
除设立有国子监等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外,正平坊还有武则天的爱女太平公主的旧宅。
武则天生有四子二女,其中最宠爱的就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八岁时,出家为道士为去世的外婆杨氏祈福。太平,正是她的道号。虽然说是出家,但实际上她还住在宫中,享受荣华富贵,父母恩宠。
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都不愿爱女远嫁他乡,又不便直接拒绝,于是就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居住。
太平观
太平公主野心很大,加之武则天的宠爱,所以她开始参与朝政。李显继位之后,太平公主开始公开干涉国家大事。而李显对于这位妹妹的意见,也十分重视,渐渐让她权倾朝野。后来她又参与了侄子李隆基等人诛杀韦后的行动,拥立李旦复位,立功很大,食邑万户。
李显
李旦传位李隆基之后,太平公主欲取代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自然不可能任由其为所欲为。公元713年,太平公主涉嫌谋反,被李隆基发兵擒获,随后命其自尽。正平坊太平公主的豪宅也被李隆基改造成了安国女道土观,赐给自己出家的胞妹玉真公主。该观也叫玉真观,观内居士多为年华已逝的上阳宫人。
李隆基
刘禹锡与此坊有交集。
在正平坊住过的还有天潢贵胄的左散骑常侍、襄阳郡王李路应,兵部尚书李迥秀等人,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也曾与正平坊有过交集。
刘禹锡在《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中写道:“仙院御沟东,今来事不同。门开青草日,楼闭绿杨风。将犬升天路,披云赴月宫。武皇曾驻跸,亲问主人翁。”
刘禹锡
诗中的“九仙公主”,有可能就是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她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九女,在政治上与玄宗同进退,是玄宗的得力助手。
刘禹锡还写过另一首诗,与安国观有关,这就是《秋夜安国观闻笙》:“织女分明银汉秋,桂枝梧叶共飕飑。月露满庭人寂寂,霓裳一曲在高楼。”
安国观
《唐语林》介绍了安国观的概貌:“正平坊安国观, 明皇时玉真公主所建。门楼高九十尺,而柱端无斜。殿南有精思院,琢玉为天尊、老君之像。叶法善、罗公远、张果先生并图形于壁。院南池引御池渠水注之,叠石像蓬莱、方丈、瀛洲三山。女冠多上阳宫人。”
玉真公主
这么富丽堂皇的道观,是唐玄宗为玉真公主建的。
玉真公主就是刘禹锡提到的九仙公主,唐睿宗李旦的第九女,唐玄宗李隆基的亲妹妹。
睿宗景云二年,玉真公主和姐姐金仙公主同时入道,睿宗花巨资在长安为姐妹俩建造了两座道观,名字分别叫金仙观和玉真观。
金仙公主
到了唐玄宗时期,李隆基又为玉真公主在洛阳建了安国观,观中的女道士,多为上阳宫退休的宫女。
至于东都安国观的前身,《唐两京城坊考》曰: “安国女道士观, 本太平公主宅。”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很好理解刘禹锡诗中的“武皇曾驻跸,亲问主人翁”了。
上阳宫
对自己的亲妹妹,唐玄宗宠爱有加,这也给玉真公主一边热心道教事务,一边积极参与政事提供了机会,她做的两件事让她获赞不少。
唐高宗第三子李上金被武承嗣诬陷含冤而死,其子义珣被流放岭外。后来,李上金被平反昭雪,义珣继承王位,但有人说他不是李上金的儿子,所以他又被流放到岭外。玉真公主听说后向皇帝上书,证明义珣就是李上金之子,使义珣得以重新继承王位。
义珣墓志铭
信安王李祎军功显赫,手握实权,宰相宇文融担心李祎坐大,就让人弹劾他。奏章还没递上去,李祎就知道了,他通过玉真公主和高力士向皇帝说明情况,逃过一劫。
千载已逝,随着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的加快规划建设,正平坊曾经的人和事,将一一被挖掘重现。
正平坊
此坊故事多,也说明了位置的重要。
高宗龙朔二年,设国子监于大唐东都正平坊。唐代国子监,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学校的差别,与学生资荫(即父祖官爵)身份有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此外,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学习儒家经典,律学、书学、算学学生则学习专门技术。国子学生员三百人,太学五百人,四门学一千三百人,律学五十人,书学、算学三十人。人学年龄为十四岁至十九岁,律学则为十八岁至二十五岁。后国子学从正平坊迁出,搬到紧靠着它的乐和坊。
洛阳正平坊规划图
主办: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审稿:王恺
策划:安锋
编辑:零零
(ID:suitangshixuehui)
欲知隋唐事,走进隋唐史
交流河洛文化,传承隋唐历史
欢迎您关注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Hash:14115ee8b7845d5babcf61c948b930fa511e0bf5
声明:此文由 二战高光时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